一个人的格局,就看他不计较的样子
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妻子用几百块钱买了一件打折的衣服,买回来才发现衣服穿不了,也不能退换了。
如果你是她的丈夫,面对此情此景,会怎么对待你的妻子?
我脑补了两个画面:
一个是男人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妻子,夫妻两个人,好几天没有讲话。慢慢地,男人都不想回家了。
另一个画面,男人深思片刻,宽容了妻子,并对妻子说:“没有关系,下次注意点就好了。”
之后,妻子内疚,以后再也没有乱花过钱。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结果会千差万别,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宽容。
爱计较的人,为难别人,也拖累自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宽容的人,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往往会得到更圆满的结果。
俗话说:“你让,我让,天地宽。”
不论哪种关系,都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心观察,群体之中,总有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别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着倾听,不会插嘴,也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可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人,但如果深入了解他,你就会发现,他比一般的人都厉害。
他们内心宽广,行动上懂得肯定别人,心中也能容得下别人。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想成大事者,必先有一颗博大的胸怀。
任正非曾说过:“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层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宽容的价值。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
家人因为用地造房与邻居起了争执,对方表示“宁可家破人亡,也要寸土不让”。
家人将此事告知了张英,他写了一首诗。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听了他的建议,让出三尺地,邻居觉得不好意思,也让出三尺地。
于是,就有了人人传颂的“六尺巷”。
后来民间还流传一句顺口溜,“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与人相处,难免产生分歧,但以包容的态度处之,最终实现双方共赢,这不正是宽容的人生智慧吗?
古语曰:“世上无难事,庸人自扰之。”
人若计较,事事生悲。
福祸无门,惟人自招。
一个人想要活得开阔轻松,就要打开自己的胸襟,不计较,不纠缠。
一位年轻小伙在订婚那天,女朋友却牵着别人的手对他说:“对不起,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
正沉浸在幸福中的小伙子如五雷轰顶,无地自容。
之后,年轻人离开了这个令自己受辱的小镇,他暗自发誓,将来一定要风风光光回到家乡,找回自己丢失的尊严。
果然,30年后,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忏悔录》《爱弥儿》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没错,他就是卢梭。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老朋友问他:“你还记得艾丽尔吗?”
卢梭笑着说:“她差一点儿做了我的新娘。”
朋友对他说:“当初她带给了你莫大的羞辱,好在上帝惩罚了她,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
朋友本以为卢梭会感到高兴。
然而卢梭却说:“我很难过,请你把这些钱转交给她,不要告诉她是我给的,以免她以为我在羞辱她而拒绝。”
朋友质疑,“你真的对艾丽尔没有丝毫的怨恨吗?”
卢梭回答:“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了,如果这些年我一直怨恨,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就像我提着死老鼠去见你,一路上闻着臭味的岂不是我?”
懂得宽容别人,是一个人教养的最大体现。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与人打交道时,对待小事,不计较,对待大事,不糊涂。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正所谓心包容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与人相处,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思考,才能心生快乐。
常言道,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
太计较的人,没路可走,太苛刻的人,无友可交。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人的一生,风雨兼程,不要计较太多。
以包容的胸襟处世待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处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