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句!!!!!!!
展开全部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
1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 食>>)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17.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贺知章:《咏柳》)
2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解析:
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问题描述: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
1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 食>>)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17.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贺知章:《咏柳》)
2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解析:
虞美人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