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生平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11-25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1) 隐姓埋名 任职中央研究院时期的蔡元培 [放大]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正式展开。11月,当时任职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从上海来到中国香港,准备转赴重庆。但由于路途跋涉,蔡元培年事又高,体弱多病,恐不能支持,于是便留在中国香港疗养休息,暂居于跑马地崇正会馆。次年2月,蔡夫人周氏与儿女自上海抵港,蔡氏一家便迁往尖沙咀柯士甸道,蔡元培更化名「周子余」,谢绝应酬。为何要取名「周子余」呢?因为蔡元培号「孑民」,取自《诗经》「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之句,「孑」字形似「子」字,「子余」即演化自上述诗句,以暗示「孑民」自号,而且蔡夫人姓「周」,故此便以「周子余」为名了。 在中国香港的活动 中国香港各界于南华体育场公祭蔡元培 [放大] 蔡元培居港期间虽然摈除外务,但仍遥领中央研究院的职务,还曾被推举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代表及中国香港新文字学会名誉理事长等。由于患有足病,他绝少外游,只游览过浅水湾、中国香港仔及沙田道风山等地,其余时间都静心休养和专注写作,编写有关美育的书籍及自传。1938年5月20日,他应宋庆龄的邀请,出席由「保卫中国同盟」及「中国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于圣约翰大礼堂举行之美术展览会,并公开发表演说,出席者还包括当时的港督罗富国爵士。这是蔡元培在港仅有一次的公开演讲,其意本为公开话别,因为他已计划离港前往抗战后方,奈何因身体荏弱不堪,未能成行,最终亦病逝香江。 (3) 长眠香江 位于中国香港仔华人永远坟
场的蔡元培墓 [放大] 1940年3月3日,年迈的蔡元培于寓所失足跌倒,次日入养和医院治疗,因胃部出血过多,终于3月5日病逝,享年73岁(1868-1940)。遗体于7日下午在湾仔摩利臣山道福禄寿殡仪馆入殓。10日,蔡元培举殡,中国香港各学校及商号均下半旗志哀。灵柩由礼顿道经加路连山道入南华体育场公祭,参加之学校及社团共万余人,极尽荣哀。其后灵车经波斯富街、轩尼诗道、皇后大道驶至薄扶林摩星岭道东华义庄,沿途围观者甚众,中国电影协会更将这些片段摄制成新闻片,于12日在中央戏院公映。 蔡元培灵柩初移厝于东华义庄月字七号殡房,以待运回故乡浙江绍兴安葬,但因战事迭起,未能成行,遂移葬于中国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从此,这位「五四元老、新文化的褓母」就长眠于香江。 后记:蔡墓位于中国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只要越过上山的斜坡,至「同登仙界」的石牌坊,再向右行至「四望亭」,然后向山丘望去,在不远处「资」字号地段即可见「蔡孑民先生之墓」。昔日蔡墓只有由叶恭绰刻书的「蔡孑民先生之墓」七个红字的小白石碑,今天所见的墓碑和「蔡孑民先生墓表」是1978年由北京大学同学会重修的。
参考: ..................................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光绪年间进士,其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倡导西学,因目睹清廷的腐败,逐渐倾向革命。 政治思想──   他既接受孟子的民本主义,又继承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强调人民的自主性,认为这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是相通的。此外,他颇为支持社会主义,但反对以过激手法来实践认为应是渐进式的追求,最终希望消灭阶段与贫富悬殊,达至平均财产及男女平等。这种思想集传统中国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的大成,表现出很大的时代特色。 教育思想──   他认为中国传统与现代体制出入极大,如忠君思想与民主政体有别,尊孔崇儒亦与信仰自由相冲,故应废除尊儒读经。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故提倡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更要将教育普及化及平民化,以提高国民素质。   蔡氏认为教育是于政治,也不应与教会有太大连系,主张大学校长应由教授推举而不由 *** 委派,神职人员亦不应任大学教员。他力持学术自由的原则,打破北大以往课程分割的限制,建立自由选系制度,且为提高研究风气,更在北大设立研究所,鼓励教员和学生自由研究。 2006-11-27 21:22:55 补充: chinalane/teacherzone/addons/peop/00003734都有
参考: home4u.hongkong/education/secondaryschool/matrix/who/people5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