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诗写作文的方法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1-15 · TA获得超过998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1. 写自己欣赏古诗的方法的作文 450子字

例文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例文2

从小到大,读过无数的诗篇。许多人,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志向,思念亲人同友人离别之意。在我读过的诗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作者体现了以为慈爱,朴素,伟大的母亲的无限的爱。

现在的我们,对于母亲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无法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甚至有时还对母亲大吼大叫,但作为母亲的她们,仍然默默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她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记得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亲在废墟中用身体抵住抵住塌下来的楼房,身体下面护着她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护着,孩子毫发无损,安静的睡着。当救护人员解开盖在孩子身上的被子时,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对你的爱。虽然这个母亲的伟大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可是知道的那些人是否有感触?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普天之下,并不只有这位妈妈会这样做,而是所有的妈妈都会这样做。

回想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整宿没睡,倒水给我喝,守在床边,寸步不离,在母爱的呵护下,病好得很快。当醒后看到妈妈整宿没睡守在床边的时候,感动得落泪。

回想自己考砸的时候,妈妈给予的并不是责骂,而是给我分析错的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当手里捧着考得不错的成绩单时,她笑了,笑的很欣慰,也笑得比我还开心。

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妈妈每天都在陪我走。不管什么天气,她都总是牵着我的手走;不管什么情况,她总是在受挫折后才教给我一切;不管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她总是陪我度过。……

曾经,怨恨过母亲,为什么那么残忍,为何不在泥泞中抱我前行?为什么不在挫折前教我应对?为什么那么执着,不在寂静中劝我放弃而不去休息……

现在,我并不怨恨母亲,而是感激她。她从不抱我前行,是因为她要我学会面对坎坷;从不在受挫折钱教我应对,是要我体味人生;从不叫我放弃,是要在无言中教我持之以恒的道理。

妈妈,谢谢您!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感谢您,这15年来每一天都在陪我走……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2. 古诗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总之,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些命题方式,清楚各种答题技巧,再认真审读题意,根据试题要求,扣住原诗,抓住要点组织语言,就能极大的避免失分.。

3. 如何灵活运用古诗词写作文

啊,其实我惯用的是把诗词分成几个词联用,如温庭筠【瑶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轻”一句。

就可以写成:

“碧天如水,长空澄碧,是梦是幻,夜月飘忽不定的进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简单来说,就是扩句、扩句。

不过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话,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复的基础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琵琶声?(出自琵琶行)

还是“道一声好去”的无奈之声?(出自一首元曲,记不清楚)

抑或,是“萧萧班马鸣”的广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泪垂”的无声?(出自什么记不得了,反正是宋词。)

还可以加以更多的变化,但是这样必须是相近的事物,有点难想呃。

我是初一学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话,那应该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带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话,只要尽量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古风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没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经据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这个地步,你就强大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4. 古诗改写的方法

这是苏轼游西湖的一篇诗作,大致可改写这样:

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苏东坡和朋友正在西湖上泛舟饮酒,突然乌云翻腾,暴雨突至,象墨汁一样的浓云黑压压汹涌而来。云急,雨来得更急,乌云还没有遮住湖边的山峦,骤雨劈头盖脸从天而降,白花花的雨点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船舱。诗人为大雨所逼,急忙舍船登楼避雨。

常言道:“夏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这不,刚刚气氛那么紧张,猛然间一阵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乌云,骤雨立刻停止。诗人站在望湖楼凭栏而望,楼下已是滴雨全无,风平浪静,天照水,水映天,天色湖光浑然一体,是那样明净、那样蔚蓝。

5.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的格式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古诗《题临安邸》改写成作文

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6. 根据古诗写作文

[根据古诗写作文]

一、表时间,根据古诗写作文。《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初中作文《根据古诗写作文》。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这歌声是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显得那么活泼可爱。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似乎在赞美牧童的歌声动听呢!牧童正唱到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传来。蝉声打断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声,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聆听着。牧童想要捉蝉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黄牛,又指指树上的蝉,老黄牛心领神会,用慢慢的速度,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向蝉靠近。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从牛背上站起来,双手轻轻地向蝉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牧童双手向前一合,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将手露出一条细缝,笑着说:哈哈哈,谁让你跟我比试歌喉来着,现在遭殃了吧!此时的蝉,怎么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唤着,挣扎着,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济于事。牧童笑着,他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归途。眼前的这一幕,都被外出散步的大诗人袁枚看见了。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他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诵道: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根据古诗写作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7. 根据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赏析]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人间词话》

8. 古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1) 一、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种(包括律绝).我们先复习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构造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 注释: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 3、括号《 》,变格时宜平可仄:《平》;4、括号《 》变格时宜仄可平:《仄》.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绝句(指律绝)1、2、4句用韵(一般压平韵,首句不用韵应符合第3、4的格式). 二、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同“五言律诗”前面加与五言前节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既成.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古今少见,但必须符合3、4的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七律2、4、6、8句都入韵,一定要用平声韵.3、5、7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用仄音字. 否则就不为律诗了(不是所有的七言八句都是“X律”如格律不符只能根据诗的格律归为古风了). “七律”和“七绝”一样也有4种格式.可看出它是两首七绝平仄格式相加: 1、平起(首句用韵):等于七绝(1)(3)形式相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仄起(首句用韵):等于七绝(2)(4)形式相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 *** 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平起(首句不用韵):等于七绝(3)形式两首相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十”入声字 4、仄起(首句不用韵):等于七绝(4)形式两首相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律诗颔联(3、4句)、颈联(5、6句)应对仗,也可只在颈联对仗. 三、律诗个别句子的变通和拗救 律诗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点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致寻找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变通,并不是任意的,也有一定的规则.古代诗人作诗,也常有某个字不合平仄句型,这叫“拗”,或“拗句”.既然已经“拗”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补救,这就叫“拗救”. 关于“一、三、五不论” 前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变通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而言的,意思是说,每句的一、三、五诸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不论”就是可以变通;二四六诸字则必须“分明”,“分明”就是要求严守格式.至于第七字,押韵的用平,不押韵的用仄,这是固定的,就在必提出了.五律每句只有五字,这个口雇自然就变化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雇能够概括一些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可以不论,有些地方一定要论.所以又有人说:“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说,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 关于第一个字,七律每句第一字的平仄完全可以灵活,该用平的可以用仄,该用仄的可以用平.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即五律每句的第一个字和七律每句的第三个字,遇到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