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8-29 · TA获得超过51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7万
展开全部
A.数的认识 B.数的运算 C.常见的量 D.式与方程E.正比例\反比例 F.探索规律2.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主线?( A B C D)
A.数概念的建立 B.运算的理解和掌握C.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 D.代数的初步3.《标准》对整数的认识在第一学段设计了4条内容,下面哪几条是第一学段的内容?(A B E F)
A.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B.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C.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D.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E.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F.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4.《标准》以于方程学习的要求是:列举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体现了促进学生形成符号意识或模型思想.答:在第二学段,学生将学习方程的初步知识,如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掌握等量关系、方程、等式与方程的解等与方程有关的常识及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对于方程作为刻画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沟通已知数和未知数的一种数学模型提供了一些素材,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进而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对实际问题作出合理解答,初步领会方程的意义.因此,《课程标准》增加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了解,特别是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核心.特别是“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多数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类数量关系.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的基础上第一次教学方 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主要有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还有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 教学,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们在进行方程教学的过程 时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 程” ,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在教学时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教学时应注意要让学生经历由图过渡到式子的抽象过程.先通过观察天平图,判断物体的 轻重,再用式子表示两端物体的质量关系;在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么 关系时,应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实例进行说明,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集合的角度体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对方程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应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 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学生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了让学生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 求出 x 的值.同时还要学生注意三点:一是规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等式变换时,每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二是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三是联系上面的过程,深 刻领会什么是“解方程” .作为教师要知道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 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教学时具体分这样几步:(1)明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问题中已知 量和未知量的相等关系; (3)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 X 和已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方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