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父母不作呢?
中国的父母普遍成长于较为艰苦的环境,学习资源较少,同时受传统的影响很深。这导致他们大部分都有如下特点:(1)对孩子投入大,期望较高;(2)不将孩子视为个体,对待方式原始;(3)传统的婚育观念,大家长思维。其根源都是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极高的心血,并渴望获得回报(这是合理的)。
因此,长大前我们倾向于抹除自己的个性,听话好好读书不给父母添麻烦,尽可能少去影响父母的工作状态。这些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不让他们的投入落空。此时,孩子受到父母的养育,并在未来提供适当的回报,就像投资建工厂一样。父母始终抓着孩子,按照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去培养,并寄希望于未来。当然,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
当孩子们长大了,有着自己的工作生活之后,就会开始寻求自身的个体独立,这时候就会和还没适应的父母产生冲突。此时的他们认为你的手还是他们牵着的,他们还在试图指导你的生活和未来。而矛盾和冲突就会由此产生。
合适的解决办法就是,满足或者假装满足他们的期待。父母不愿意松手基本上都是因为孩子还未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如物质收入、关心爱护、传宗接代等。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各个方面逐个解决。物质收入方面,好好努力工作,在他们能看得见的范围里不要偷懒懈怠(装装样子也行);关心爱护,平时多打打电话,对待他们的疑问要有耐心,让他们相信将来孩子一定会赡养他们;传宗接代,不要正面和他们的观念对抗,尽量转移话题或者口头上接受他们的看法。
在以上行为的基础上,偶尔温和表达一下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望。大多数父母年纪已到中年且思想固化,在尽可能满足他们期待的前提下,通过足够的沟通还是有可能让他们尊重新一代人的选择的。毕竟,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不快乐。
老人的作一方面体现在老人对子女的控制欲太强,老想着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的婚姻生活指手画脚,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这也会造成儿媳或者女婿的反感,然后就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后,老人不但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拿着孝道的大棒去胁迫子女服从自己,甚至有的老人会让自己的子女和配偶离婚。
另一方面老人的观念和年轻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很作的老人必然是和子女夫妻生活在一起的,整天生活在一起,因为差异的存在,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而矛盾产生后,老人会哭天抢地的抱怨子女老向着自己的配偶说话,说自己养了一个白其实在外人看来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
对于这样作的老人来说,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他们有能力也有权利去处理自己的一切,自己就不应该去干涉他们的生活,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虽然这很难,毕竟已经管了子女几十年,自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身份,觉得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但这是不对的,要从观念上调整过来,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把眼睛老盯着子女的身上。
在传统文化氛围下年轻群体更应该主动去理解尊长,虽然无需像以前社会时期那样近乎绝对的唯上是从、唯尊唯长是从,但理解和尊重以及适当的顺从是有其存在价值和基础的,而且“孝顺”作为传统美德之首,其中也就内蕴着既孝且顺的价值取向。所以说年轻一辈更应该主动理解老一辈便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1.多点耐心
很多时候老人作是觉得你们不关心她,认为自己没有存在感,因此才搞出各种事情出来找存在感,这时候你就需要对她多点耐心,让她感觉到她的重要性,这样她就不会搞事了,这种情况一般是刚退休的老人,退完休就不知道干什么了,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患得患失的,你需要耐心听取她的烦恼,或者帮她找个事做,不让她闲着,她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就会安分了!
2.适当退步
如果老人无理取闹到了特别夸张的地步,沟通已经完全没用,那你就不要再说话,给她一点点时间让她自己消化一下也让她好好反思一下,适当的退步是为了更好的聊天,到了不能聊的情况下一定不要硬碰硬,闹僵了就不好了!
3.换位思考
都说老人像小孩子一样,有时候的举动让人匪夷所思,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年龄差异大,难免会有代沟,遇到事以后我们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知道她想要什么以后才能对症下药!
4.理解老人
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就拿睡觉这一件事来说,就有不同见解,一般来说一个很作的老人肯迪是因为和儿媳住一起,生活在一起,很多习惯就会产生矛盾,而矛盾产生后,老人会哭天抢地的抱怨子女老向着自己的配偶说话,说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其实在外人看来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在能接受的范围里,吵架适当的让着点老人,老人有时候就是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