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说的是什么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真实还是想象
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在这里玩了一个大大的花招。本来这不成一个疑问,英文名字中"legend”本身就包含有 "传说”之意(意大利原文是什么呢?)。但是影片一开始导演却让迈克率先登场,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让大家相信1900是真实存在的。自然所有的听众都像我们,既对他的话抱有怀疑,又对他的故事充满兴趣。所以那个乐器店老板最后才会站起来,伸伸腰懒懒地说:"好了,你的故事编得真好,可是我们的店要打烊了。”
没有人相信1900是真实存在的——也许除了迈克和导演。但是导演真的相信1900存在吗?其实他的这种拙劣的"伎俩”正表明了他是最怀疑的一个。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试图对别人进行说服的。那么他在这里实际上利用了人们的不相信作为了讲故事的一个策略。但是我不能不说这种策略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因为这是已经被用滥了的一个手段。而到最后,导演还让迈克试图去挽救1900显得更加的拙劣,导演弄得太"现实”了,以致于故事失去了传说的那种美。
看到所有的人在迈克的努力中被弄得晕头转向,我不由暗自发笑。他们似乎最后都被迈克说服了,相信了有这么一个怪癖的天才存在。而我更吃惊的是,最后的迈克依然那么年轻,而在此之前他的名声早已远播,为什么似乎除了迈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而需要迈克那么费神地去一个个说服?
无主题变奏
这部影片很难让人找到一个合适的主题去分析。从一开始1900就存在于船上,并令人神奇地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弹钢琴这样一个高难度的音乐本领。他一开始没有下过船,我们无法分析原因,我们只看到了导演给我们的呈现。这时他还没有看过陆地,所以他不可能产生最后的那个念头,要不就无法理解他曾经产生过到陆地上转转的念头,并几乎把它付诸于实践。这时我们只能把他没有下过船这个事实解释为他没有想过下船,或者是他相信了他那黑人爸爸的话,岸上有吃人的大鲨鱼。但是很显然,后者除了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效果外,在他成年后恐怕是无法再产生那样的影响的——否则我们只能把他解释为白痴。所以这时他的不下船只能说是一种偶然,而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也就没有意义上的价值。他后来听到了那个农民诗人(他能听到海的歌唱,并说出那一席话,不是诗人是什么?)的话,开始对岸产生了一种向往,这更与整个影片的精神主张相悖逆,此处岸反倒显得更有神秘感,而意义重要。再到后来,他遇上了那个女子,爱情产生了,他上岸的冲动更加强烈,终于他要下船了,这让我们的心悬了悬,我们兴奋而紧张,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那经典的一幕,在船舷上,他潇洒地把礼帽扔到了大海里,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我们说,直到这个时候他不下船的想法和行为才具有了真正的哲学意义,并凸现了价值。然而此时他的人生已经临近结束,影片也即将结束。那么从整个影片来看,我们怎么分析它始终贯穿统一的主题呢?
真诚还是虚伪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可能就是1900与爵士乐鼻祖的那段比拼。但是那段太戏剧化了,也就显得太做作了。先不说爵士乐手,1900那似乎真诚投入的感动也让我不是十分舒服——但我不能不承认那一刻他感到了我,能为自己的对手鼓掌的人是值得人钦佩的。一对一的比拼进行得很激烈,导演运用了各种能够想得起来的手法对整个气氛进行了烘托(但是我要说这些手法都没有新意,比如说通过观众的表情来侧面表现),等1900被迫弹起《圣诞之歌》时我的心很激动,我以为真正的精彩就要出现了,等到1900重复爵士乐手的演奏时我依然对导演抱有期待,但是等最后1900弹起那首令观众激动万分,也让银幕下的影迷激动万分的乐曲时,我却感到了失望。导演还是无法自拔地落入了俗套。他以为弹得快就是好音乐吗?那么大家都比快好了!这让我想起金庸的武侠世界,在那里,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不屑于用武器的,或者是用最钝,如未开刃的黑铁,或小孩子用的玩具,如木剑,甚至树枝、木条等等作为兵器。而他们的武功往往也是温和的,如太极拳,但是因为他们是高手,所以他们释放出来的力量又是最强大的。我本来以为1900也会是这样的高手,他弹最简单的《圣诞之歌》,弹爵士乐手弹过的乐曲,外行人是吃惊的,不理解的,但是高手如爵士乐鼻祖者他应该是能听得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同样一首曲子,在1900的手里却像获得了新生命,正是这让他黯然认输。我想这总比让1900拿跟香烟燃钢丝要有意思的多吧。
还有1900一开始是退缩的,他似乎不能理解爵士乐手为什么要同他比赛,他"真诚”地为爵士乐手鼓掌,并感动得泪水长流。但是他似乎忍受不了爵士乐手的一再相逼,终于暴露了真面目,有点恶狠狠地对爵士乐手说:"混蛋,这是你自找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一瞬间他开始的真诚在我的大脑里都化为灰烬,只留下了他此刻的表情,他刚开始的真诚此刻仿佛带了点阴暗的色彩。我不喜欢他这样,我倒宁愿他一直傻傻地傻下去。他不要跟人争斗,他就是他,一个纯粹的与世无争的只爱音乐的天才!
爱情小插曲
看到一半的时候,1900还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女人的兴趣,这让我有点暗自着急。我认为一个没有下过船的人,爱情对他来说可能更富于传奇。以他当时的名气,他的身边应该环绕着数不尽的美丽的女人,她们应该为他着迷,他也沉浸其中,享受爱情的甜美。但是不,导演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只让一个肥胖的小号手追随在他的身边。然而到了后半部,导演似乎终于觉得有必要关注关注这位传奇年轻人的私生活了,于是给他安排了一次奇遇,而碰巧的是这个女主人公正是曾给他过影响的那个农民诗人的女儿。她也正好是要去找她的父亲。因为她的出现促成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1900完成了他唯一一张唱片中的那首乐曲,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或者爱情,给了他灵感;第二,因为她没有能接受他的礼物(奇怪的是她说的话他都听到了,而且那时她离他更远,且她的声音肯定不如他的大。唯一的可能的解释是他处于下风口。但是从常识上判断,他处于上风口的可能性倒更大一点。),所以他把那唯一的一张唱片毁掉了(迈克把它修整好,塞进了钢琴里,但是也许他应该把它收藏起来留个纪念更好,他不怕1900再把它毁掉吗?);第三,因为她(当然也因为她的父亲),1900准备上岸去生活,去听听大海的声音。并间接促成了他那个伟大的念头。从这里来讲,那个女孩子的出现是恰当的,但是他们的爱情总让我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或者如上面所说推动故事情节的一些发展。因此在这里她只是起到了一个道具的作用,爱情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要去死?
1900 最后的死让人心里很难接受。如果要怪的话,我认为应该怪导演。因为1900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不是吗?1900惧怕上岸,只是因为他感到陆地太远了,城市远得看不到尽头。这让他心里发慌。他怕自己陷入到这种无穷无尽中去,从而无法再纯粹地沉浸于音乐之中。因而套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他要的是纯粹。”他熟悉——也是他感到最舒适——的世界就是一条那样的船,每次人再多也不过2000人。他就生活在琴键上,而琴键也是有限的。从始至终,他表达的都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他不是天生喜欢船的,也不是天生就要生活在船上的,只是他习惯而且不得已。并且他表达的"船”并没有强调必须是"此船”,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换一条船他同样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那么我们为何不给他换条新船,而必须让他跟这条旧船一起死去呢?
这样的质问也许会让导演、也让所有的观众尴尬,这将使故事的结局急转直下,并失去那一层人为抹上去的浪漫色彩。
也许我这样的分析太冷酷,也太不艺术化了!
一个浪漫化的结尾想象
尽管我说这是一次非浪漫化的旅程,但是并不表示我就那么反对浪漫化。事实上,不管是对《海上钢琴师》,还是对《树上的男爵》,对他们的结尾我都抱有遗憾。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绝对不会那样去处理,在我的想象中,1900应该神秘地消失,也就是说迈克不应当找到1900,而是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突然听说在某个船上有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他的演技无可挑剔,他的乐声美妙动人,而且——据说他从不下船。从别人的描述里,迈克意识到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 1900,这时一丝甜蜜的微笑悄悄地在迈克的脸上绽放,于是音乐响起,是1900狂风暴雨似的钢琴声,在琴声中镜头转向大海,海上有美丽的船只,船只背后是美丽的晚霞,船只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剪影。琴声像是从每只船上飘出来的,那么多,那么急骤,仿佛有多个1900在一起弹奏似的。于是字幕升起……
同样,男爵没有必要拉上那个热气球,他应该在某一天,突然沿着树向远方爬去,越爬越远,渐渐地在众人惊讶的视线里变成了一个小点,最后连这个小点也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终生没有下过树的男爵……
真实还是想象
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在这里玩了一个大大的花招。本来这不成一个疑问,英文名字中"legend”本身就包含有 "传说”之意(意大利原文是什么呢?)。但是影片一开始导演却让迈克率先登场,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让大家相信1900是真实存在的。自然所有的听众都像我们,既对他的话抱有怀疑,又对他的故事充满兴趣。所以那个乐器店老板最后才会站起来,伸伸腰懒懒地说:"好了,你的故事编得真好,可是我们的店要打烊了。”
没有人相信1900是真实存在的——也许除了迈克和导演。但是导演真的相信1900存在吗?其实他的这种拙劣的"伎俩”正表明了他是最怀疑的一个。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试图对别人进行说服的。那么他在这里实际上利用了人们的不相信作为了讲故事的一个策略。但是我不能不说这种策略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因为这是已经被用滥了的一个手段。而到最后,导演还让迈克试图去挽救1900显得更加的拙劣,导演弄得太"现实”了,以致于故事失去了传说的那种美。
看到所有的人在迈克的努力中被弄得晕头转向,我不由暗自发笑。他们似乎最后都被迈克说服了,相信了有这么一个怪癖的天才存在。而我更吃惊的是,最后的迈克依然那么年轻,而在此之前他的名声早已远播,为什么似乎除了迈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而需要迈克那么费神地去一个个说服?
无主题变奏
这部影片很难让人找到一个合适的主题去分析。从一开始1900就存在于船上,并令人神奇地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弹钢琴这样一个高难度的音乐本领。他一开始没有下过船,我们无法分析原因,我们只看到了导演给我们的呈现。这时他还没有看过陆地,所以他不可能产生最后的那个念头,要不就无法理解他曾经产生过到陆地上转转的念头,并几乎把它付诸于实践。这时我们只能把他没有下过船这个事实解释为他没有想过下船,或者是他相信了他那黑人爸爸的话,岸上有吃人的大鲨鱼。但是很显然,后者除了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效果外,在他成年后恐怕是无法再产生那样的影响的——否则我们只能把他解释为白痴。所以这时他的不下船只能说是一种偶然,而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也就没有意义上的价值。他后来听到了那个农民诗人(他能听到海的歌唱,并说出那一席话,不是诗人是什么?)的话,开始对岸产生了一种向往,这更与整个影片的精神主张相悖逆,此处岸反倒显得更有神秘感,而意义重要。再到后来,他遇上了那个女子,爱情产生了,他上岸的冲动更加强烈,终于他要下船了,这让我们的心悬了悬,我们兴奋而紧张,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那经典的一幕,在船舷上,他潇洒地把礼帽扔到了大海里,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我们说,直到这个时候他不下船的想法和行为才具有了真正的哲学意义,并凸现了价值。然而此时他的人生已经临近结束,影片也即将结束。那么从整个影片来看,我们怎么分析它始终贯穿统一的主题呢?
真诚还是虚伪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可能就是1900与爵士乐鼻祖的那段比拼。但是那段太戏剧化了,也就显得太做作了。先不说爵士乐手,1900那似乎真诚投入的感动也让我不是十分舒服——但我不能不承认那一刻他感到了我,能为自己的对手鼓掌的人是值得人钦佩的。一对一的比拼进行得很激烈,导演运用了各种能够想得起来的手法对整个气氛进行了烘托(但是我要说这些手法都没有新意,比如说通过观众的表情来侧面表现),等1900被迫弹起《圣诞之歌》时我的心很激动,我以为真正的精彩就要出现了,等到1900重复爵士乐手的演奏时我依然对导演抱有期待,但是等最后1900弹起那首令观众激动万分,也让银幕下的影迷激动万分的乐曲时,我却感到了失望。导演还是无法自拔地落入了俗套。他以为弹得快就是好音乐吗?那么大家都比快好了!这让我想起金庸的武侠世界,在那里,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不屑于用武器的,或者是用最钝,如未开刃的黑铁,或小孩子用的玩具,如木剑,甚至树枝、木条等等作为兵器。而他们的武功往往也是温和的,如太极拳,但是因为他们是高手,所以他们释放出来的力量又是最强大的。我本来以为1900也会是这样的高手,他弹最简单的《圣诞之歌》,弹爵士乐手弹过的乐曲,外行人是吃惊的,不理解的,但是高手如爵士乐鼻祖者他应该是能听得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同样一首曲子,在1900的手里却像获得了新生命,正是这让他黯然认输。我想这总比让1900拿跟香烟燃钢丝要有意思的多吧。
还有1900一开始是退缩的,他似乎不能理解爵士乐手为什么要同他比赛,他"真诚”地为爵士乐手鼓掌,并感动得泪水长流。但是他似乎忍受不了爵士乐手的一再相逼,终于暴露了真面目,有点恶狠狠地对爵士乐手说:"混蛋,这是你自找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一瞬间他开始的真诚在我的大脑里都化为灰烬,只留下了他此刻的表情,他刚开始的真诚此刻仿佛带了点阴暗的色彩。我不喜欢他这样,我倒宁愿他一直傻傻地傻下去。他不要跟人争斗,他就是他,一个纯粹的与世无争的只爱音乐的天才!
爱情小插曲
看到一半的时候,1900还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女人的兴趣,这让我有点暗自着急。我认为一个没有下过船的人,爱情对他来说可能更富于传奇。以他当时的名气,他的身边应该环绕着数不尽的美丽的女人,她们应该为他着迷,他也沉浸其中,享受爱情的甜美。但是不,导演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只让一个肥胖的小号手追随在他的身边。然而到了后半部,导演似乎终于觉得有必要关注关注这位传奇年轻人的私生活了,于是给他安排了一次奇遇,而碰巧的是这个女主人公正是曾给他过影响的那个农民诗人的女儿。她也正好是要去找她的父亲。因为她的出现促成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1900完成了他唯一一张唱片中的那首乐曲,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或者爱情,给了他灵感;第二,因为她没有能接受他的礼物(奇怪的是她说的话他都听到了,而且那时她离他更远,且她的声音肯定不如他的大。唯一的可能的解释是他处于下风口。但是从常识上判断,他处于上风口的可能性倒更大一点。),所以他把那唯一的一张唱片毁掉了(迈克把它修整好,塞进了钢琴里,但是也许他应该把它收藏起来留个纪念更好,他不怕1900再把它毁掉吗?);第三,因为她(当然也因为她的父亲),1900准备上岸去生活,去听听大海的声音。并间接促成了他那个伟大的念头。从这里来讲,那个女孩子的出现是恰当的,但是他们的爱情总让我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或者如上面所说推动故事情节的一些发展。因此在这里她只是起到了一个道具的作用,爱情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要去死?
1900 最后的死让人心里很难接受。如果要怪的话,我认为应该怪导演。因为1900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不是吗?1900惧怕上岸,只是因为他感到陆地太远了,城市远得看不到尽头。这让他心里发慌。他怕自己陷入到这种无穷无尽中去,从而无法再纯粹地沉浸于音乐之中。因而套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他要的是纯粹。”他熟悉——也是他感到最舒适——的世界就是一条那样的船,每次人再多也不过2000人。他就生活在琴键上,而琴键也是有限的。从始至终,他表达的都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他不是天生喜欢船的,也不是天生就要生活在船上的,只是他习惯而且不得已。并且他表达的"船”并没有强调必须是"此船”,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换一条船他同样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那么我们为何不给他换条新船,而必须让他跟这条旧船一起死去呢?
这样的质问也许会让导演、也让所有的观众尴尬,这将使故事的结局急转直下,并失去那一层人为抹上去的浪漫色彩。
也许我这样的分析太冷酷,也太不艺术化了!
一个浪漫化的结尾想象
尽管我说这是一次非浪漫化的旅程,但是并不表示我就那么反对浪漫化。事实上,不管是对《海上钢琴师》,还是对《树上的男爵》,对他们的结尾我都抱有遗憾。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绝对不会那样去处理,在我的想象中,1900应该神秘地消失,也就是说迈克不应当找到1900,而是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突然听说在某个船上有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他的演技无可挑剔,他的乐声美妙动人,而且——据说他从不下船。从别人的描述里,迈克意识到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 1900,这时一丝甜蜜的微笑悄悄地在迈克的脸上绽放,于是音乐响起,是1900狂风暴雨似的钢琴声,在琴声中镜头转向大海,海上有美丽的船只,船只背后是美丽的晚霞,船只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剪影。琴声像是从每只船上飘出来的,那么多,那么急骤,仿佛有多个1900在一起弹奏似的。于是字幕升起……
同样,男爵没有必要拉上那个热气球,他应该在某一天,突然沿着树向远方爬去,越爬越远,渐渐地在众人惊讶的视线里变成了一个小点,最后连这个小点也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终生没有下过树的男爵……
展开全部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Danny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多年来的船上生活?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采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本片的导演正是1990年前以《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殊荣的朱塞佩·托纳托雷。如同《天堂电影院》给人的感觉,托纳托雷以其擅长的叙事手法,使观众随着回忆与现实交错间,轻易的融入剧情之中,并几乎因此而怀疑,本片是否为真人真事所改编。
而在本片之中,托纳托雷也与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个配乐界的大师再度合作。(莫里康内著名的电影配乐作品包括:《天堂电影院》、《豪情四海》、《哈姆雷特》、《铁面无私》等等)就如同所有以“钢琴师”为名的电影一般,配乐必然在电影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影片的电影原声也是值得细细品味收藏的对象。
同样是从现代追溯古代,故事的背景同样在海上的邮轮,如果将《泰坦尼克号》比做丰盛的晚宴,在吃惯了好莱坞的电影大餐之后,相信精致、细腻的《海上钢琴师》会是很好的下午茶甜点,让你我的心灵觉得更充实!
PS:附演职员表
原文片名: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英文译名:The Legend of 1900
中文译名:海上钢琴师-台/声光伴我飞-港/1900传奇
编剧: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Alessandro Baricco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蒂姆·罗斯Tim Roth 饰 千九/1900
普鲁特·泰勒·文斯Pruitt Taylor Vince 饰 Max Tooney
梅兰妮·蒂埃里Mélanie Thierry 饰 女孩
类型:剧情/音乐 级别:R级(粗口)
片长:125分钟 国家:意大利 语言:英语
发行:Fine Line Features(美)
上映日期:1998年10月28日-意/1998年12月25日-美
荣获1999年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多年来的船上生活?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采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本片的导演正是1990年前以《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殊荣的朱塞佩·托纳托雷。如同《天堂电影院》给人的感觉,托纳托雷以其擅长的叙事手法,使观众随着回忆与现实交错间,轻易的融入剧情之中,并几乎因此而怀疑,本片是否为真人真事所改编。
而在本片之中,托纳托雷也与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个配乐界的大师再度合作。(莫里康内著名的电影配乐作品包括:《天堂电影院》、《豪情四海》、《哈姆雷特》、《铁面无私》等等)就如同所有以“钢琴师”为名的电影一般,配乐必然在电影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影片的电影原声也是值得细细品味收藏的对象。
同样是从现代追溯古代,故事的背景同样在海上的邮轮,如果将《泰坦尼克号》比做丰盛的晚宴,在吃惯了好莱坞的电影大餐之后,相信精致、细腻的《海上钢琴师》会是很好的下午茶甜点,让你我的心灵觉得更充实!
PS:附演职员表
原文片名: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英文译名:The Legend of 1900
中文译名:海上钢琴师-台/声光伴我飞-港/1900传奇
编剧: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Alessandro Baricco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蒂姆·罗斯Tim Roth 饰 千九/1900
普鲁特·泰勒·文斯Pruitt Taylor Vince 饰 Max Tooney
梅兰妮·蒂埃里Mélanie Thierry 饰 女孩
类型:剧情/音乐 级别:R级(粗口)
片长:125分钟 国家:意大利 语言:英语
发行:Fine Line Features(美)
上映日期:1998年10月28日-意/1998年12月25日-美
荣获1999年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讲的是一个与世无争,不图名利,专心艺术的死宅艺术家。他有自己的世界【他的船及船上的好友】,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天赋令他名扬天下,但却不追逐,不跟风【自己的音乐风格 一如既往的坚持】。一种对音乐的忠爱。都把艺术家的个性表露无遗。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为什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生前不成名,死后才名声咋现呢?因为这些艺术家生前走的都是自己的路,走在常人的前面,所以平常人有时是很难理解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个小屁孩被扔在一个破船上~长大后~钢琴会弹点~最后要炸船了他也不下来~因为他从没下过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只有看过,才能感受到那里的感觉。
我说,这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好的经典电影。
我说,这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好的经典电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