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搅拌和离心的目的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3-05-04 · 超过6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5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8.2万
展开全部

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同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DNA分开,以便对 放射性元素 跟踪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培养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T2噬菌体。通过检测32P和35S的放射性,就能追踪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他们发现,在噬菌体感染未被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后,35S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而32P的DNA则出现在细菌内部。
如果让噬菌体与细胞碎片混合,35S就吸附于细胞的碎片上,溶液中则出现了32P的DNA。接着,他们用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温育,再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子代噬菌体几乎都不含35S;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的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约有30%的32P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
当这个结果公布后,起初质疑艾弗里的噬菌体小组则一下子接受了这个结论。
1953年,赫尔希-蔡斯实验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同时在冷泉港的学术会议上展示,这也使得前者变得引人注目,科学家自此普遍接受DNA是遗传物质。

利穗科技
2024-04-23 广告
大肠杆菌质粒裂解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工具,用于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质粒DNA。该系统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或酶,破坏大肠杆菌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质粒DNA得以释放。随后,通过离心和纯化步骤,可以从裂解物中分离出高质量的质粒DNA。这一过...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利穗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