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生是缺钱吗?
大学的活动尽管丰富多彩,但是每一项活动都是需要一笔开销的。尽管一笔开销不怎么多,但是架不住数量多。这数量一多,就算金额不高,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毕竟大学生自己的囊中羞涩啊。
一般的演出服都是集体购买。这样一来,只要一个人负责就行——毕竟要保证舞台效果的整齐划一吗?而他们采取的措施,简直让人毁三观,他们是每一个人自己购买。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不需要负担运费险。同样的货物,你一次性购买那么平台只免你一个货物订单的运费险,其他的货物的运费还是要自己出的。而现在,他们把所有的货物都一一分开来。这样一来,他们就是退货,都不需要掏运费险的钱了。这算盘打得那是一个精。
这些服装,穿了一次之后,再退回,这明显就是坑商家。自己承担了退货的运费,这些服装的二次销售必然只能打折销售。这个损失,对于小本经营的商家来说,损失应该不小。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有人对学生们的退货行为表示愤慨,认为这是对商家的不公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批评学生们缺乏对社会公德的尊重和责任感,质疑大学教育的价值观培养作用。
事情很简单,也并不鲜见。无论从哪方面看,这种行为都站不住脚。双方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学生将影响二次销售的商品退给卖家,也不符合七天无理由退款的电商条款。
店家老板的货款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眼睁睁看着被“薅羊毛”,哪个做生意的不心疼?
那些支持学生的声音中,不乏“清奇角度”,说明仗着规则漏洞,一些人“有便宜必须占”的心态,得到了放大,甚至失去了基本的是非观。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简单的道理不应该受到挑战。还有一些网友抓住了这些学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背景,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批评。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说学生们不懂什么是“七天无理由”,恐怕没人信,还是在抱着侥幸心理,试探商业社会对“小恶”的包容度,进而在这些小试探中,划定自己的道德底线。最终,社会的道德底线也就慢慢形成了。
让商家动容的是,“唯三”没有退款的学生中,有个女孩不仅接了他的电话,还积极说服同学退款、向商家解释,说了很多话。说明有人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了,并且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在其他人打算蒙混过关的时候,他们“轴”了一下。他们拒绝当“利己主义者”,坚持做对的事,最后事件曝光后也就自然免于苛责,显现出克己慎独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凸显出当代大学生行为教育的重要性。大学作为培养人才和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