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道教是否同源同宗 5

 我来答
儒雅的丶cE
2010-05-10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41万
展开全部
佛与道,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傅大士录》中有说:「大士一日,顶冠、披衲、趿履。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衲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极履,仿此迹也。」

傅大士是佛教深地菩萨弥勒菩萨的化身,然而他的衣服却包括了儒释道三家的道冠、僧服、以及儒履。他的无言的开示,用儒释道三教服饰严饰其身,示现了三家是一家之义。

至于道教方面,尹喜真人的后世弟子《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指出:「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 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无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今人妄认方才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易,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佛教的僧肇禅师:「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僧肇禅师是中国东晋著名的佛教高僧、学者、理论家。俗姓张 ,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崇信老、庄,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于鸠摩罗什门下出家,为罗什的得意门生,被称为「法中龙象」。他擅长般若学,曾和道融等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被称为罗什门下「四圣」或「十哲」之一,人亦称为「解空第一」。

佛与道教之高真,用言教身教,暗示了佛与道是一家的真谛。

佛与道之同,在于证唯一真理,即「真如佛性」,又名「大道」、「元神」、「阳神」、「如来藏」、「空性」、以及「涅磐」等等。
罗程辉骨灰存放架
2010-05-10 · TA获得超过3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万
展开全部
这怎么可能 呢?佛教源于古印度,开创人释迦摩尼。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文化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万万不可混同。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683.htm?fr=ala0_1_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ular8218
2010-05-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世界上的宗教都是同源的,只是不同的地域把神都地域化了,其实宗教和哲学都属于人的精神世界。建议你在百度搜一下《千福年天书》,或《一的法则》,也许收获更大。前提是你相信外星生物(可是话说回来,你难道认为神是地球人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05-10
展开全部
不是。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谢5715
2010-05-11 · TA获得超过27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3万
展开全部
不是同宗,但是道教包容的洋为中用,所以现在在道教寺庙里,有三清和三生同殿,前韦陀后弥勒的情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