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传它的旧址为“华严寺”。唐建中四年(783年),有龙居灵源洞(《鼓山志》载:“其先为潭,毒龙居之。”),从事裴胄认为“神物所蟠,宜寺以镇之”,请高僧灵峤入山诛茅设台念《华严经》,遂成华严寺,从此龙不为害。现在,人们都把建中四年(783年)作为涌泉寺创建之始。
1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格城中心约1.5千米,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记载:梁时有王霸在怕山修道,隋末废记,唐观察使李景温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步人大坊前,石坦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映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有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宰田的“荔支风点佛宪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唆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1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格城中心约1.5千米,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记载:梁时有王霸在怕山修道,隋末废记,唐观察使李景温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步人大坊前,石坦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映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有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宰田的“荔支风点佛宪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唆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2547.html?tp=0_11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014.html?tp=0_11
展开全部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约1.5公里,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记载:梁时有王霸在怡山修道,隋末废圮,唐观察使李景温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步入大坊前,石埕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地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址,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啖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莘田的“荔支风点佛龛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啖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涌泉寺居闽刹之冠,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处,面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相传因寺前有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相传涌泉寺所在地原是一个深水龙潭,有毒龙占据,时常出来危害百姓。唐建中四年(783年),太守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来诵华严经降龙,并在龙潭边建一个小寺,名为华严台,不久后荒废。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大兴土木,填潭建寺,并到闽侯雪峰寺邀请神晏法师来涌泉寺住持,取名"国师馆"。宋咸平二年(999年)正式赐额"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赐名"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钦笔御颁"涌泉寺"泥金匾额。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
古寺距榕城中心约1.5公里,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记载:梁时有王霸在怡山修道,隋末废圮,唐观察使李景温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步入大坊前,石埕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地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址,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啖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莘田的“荔支风点佛龛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啖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涌泉寺居闽刹之冠,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处,面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相传因寺前有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相传涌泉寺所在地原是一个深水龙潭,有毒龙占据,时常出来危害百姓。唐建中四年(783年),太守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来诵华严经降龙,并在龙潭边建一个小寺,名为华严台,不久后荒废。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大兴土木,填潭建寺,并到闽侯雪峰寺邀请神晏法师来涌泉寺住持,取名"国师馆"。宋咸平二年(999年)正式赐额"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赐名"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钦笔御颁"涌泉寺"泥金匾额。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