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4
展开全部
1,本文记录的是哪两个人的谈话?
( 谈话的两个人是:齐宣王和孟子——齐宣王的客卿。 )
2,两人的对话围绕哪三个问话展开?
3,这次对话的主要话题是什么?孟子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 提示:抓住“四境之内不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明确孟子对话的用意——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 )
4,孟子为什么不直接切入话题,却用三个“则如之何”追问?你觉得用这三个问题好在哪里?
( 双方是君臣关系,孟子在论辩时要巧用方法、讲究策略:列举具体事例、由小到大,由治家到治国,逐步导入正题。这样浅出深入,层层递进,彼此联系,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
5,在孟子的追问下,王回答时的语气、情态有什么变化?
(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齐宣王回答时的语气、情态从据理作答,到无法应对。 )
6,怎么理解“顾左右而言他”?
( 避开本题,看看两旁的人而谈别的事情。形容无言对答,支吾其词的神态。现在,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对于别人当面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作没有听见,眼睛望着别处,把话头扯开。这句话,也可以说作“顾左右而言他”。 )
7,在那个时代,孟子为什么敢直面治国?
( 提示: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 )
( 谈话的两个人是:齐宣王和孟子——齐宣王的客卿。 )
2,两人的对话围绕哪三个问话展开?
3,这次对话的主要话题是什么?孟子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 提示:抓住“四境之内不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明确孟子对话的用意——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 )
4,孟子为什么不直接切入话题,却用三个“则如之何”追问?你觉得用这三个问题好在哪里?
( 双方是君臣关系,孟子在论辩时要巧用方法、讲究策略:列举具体事例、由小到大,由治家到治国,逐步导入正题。这样浅出深入,层层递进,彼此联系,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
5,在孟子的追问下,王回答时的语气、情态有什么变化?
(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齐宣王回答时的语气、情态从据理作答,到无法应对。 )
6,怎么理解“顾左右而言他”?
( 避开本题,看看两旁的人而谈别的事情。形容无言对答,支吾其词的神态。现在,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对于别人当面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作没有听见,眼睛望着别处,把话头扯开。这句话,也可以说作“顾左右而言他”。 )
7,在那个时代,孟子为什么敢直面治国?
( 提示: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