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前的金字塔的玻璃三角是谁设计的?
6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展开全部
贝聿铭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他设计的建筑物,好像万花筒,出奇制胜,多姿多彩。蜚声世界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厦、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纽约国际航空站、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等等,都是他的杰作。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就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这位大名鼎鼎的美籍华人,在生他养他的中国留下三个杰作,一个是落成于1982 年的北京香山饭店,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另外两个就是中国银行大厦:香港中银和北京西单中银大厦。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并于1919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小时候常到中国银行去。贝氏连续两次设计中银大厦,与他的"中国银行情结"有很大关系。
香港中国银行大夏
据说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老的中国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其造型的独特既脱离了传统,也与现代建筑产生了距离,菱形的造型和透明的视觉效果,犹如多切面的钻石,昂首蓝天,独领风骚。香港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中银大厦的崛起,使整个香港建筑群的空间旋律和节奏感更为优美动人。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章。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贝聿铭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1984年由于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而夺得该年度美国建筑师学会颁发的荣誉奖;1988年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落成典礼上,密特朗总统授予他"光荣勋章"。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参考资料:桥隧论坛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他设计的建筑物,好像万花筒,出奇制胜,多姿多彩。蜚声世界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厦、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纽约国际航空站、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等等,都是他的杰作。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就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这位大名鼎鼎的美籍华人,在生他养他的中国留下三个杰作,一个是落成于1982 年的北京香山饭店,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另外两个就是中国银行大厦:香港中银和北京西单中银大厦。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并于1919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小时候常到中国银行去。贝氏连续两次设计中银大厦,与他的"中国银行情结"有很大关系。
香港中国银行大夏
据说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老的中国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其造型的独特既脱离了传统,也与现代建筑产生了距离,菱形的造型和透明的视觉效果,犹如多切面的钻石,昂首蓝天,独领风骚。香港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中银大厦的崛起,使整个香港建筑群的空间旋律和节奏感更为优美动人。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章。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贝聿铭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1984年由于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而夺得该年度美国建筑师学会颁发的荣誉奖;1988年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落成典礼上,密特朗总统授予他"光荣勋章"。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参考资料:桥隧论坛
广东超元力文化
2024-10-27 广告
2024-10-27 广告
金字塔幻像,作为我们广东超元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意探索的一隅,巧妙融合了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精髓。在光影交错的瞬间,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仿佛穿越时空,屹立于现实与幻想的边缘。利用先进的投影技术与虚拟现实手段,我们让古老的金字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东超元力文化提供
展开全部
贝聿铭
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美藉华裔建筑设计大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 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是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门艺术的区别。绘画和雕塑等强调作者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建筑师在重视其个性与内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从为多数人使用的大型公共空间到个人使用的小天地,建筑师会受到来自社会、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要比艺术家遇到的问题多得多。但是贝聿铭说: “只要建筑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贝聿铭又主张:“建筑虽受科技的影响,但并非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它还需要其他的条件。”
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因此,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
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美藉华裔建筑设计大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 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是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门艺术的区别。绘画和雕塑等强调作者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建筑师在重视其个性与内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从为多数人使用的大型公共空间到个人使用的小天地,建筑师会受到来自社会、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要比艺术家遇到的问题多得多。但是贝聿铭说: “只要建筑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贝聿铭又主张:“建筑虽受科技的影响,但并非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它还需要其他的条件。”
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因此,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
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贝聿铭的这个设计事后被认为是败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为巴黎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在1989年落成后曾饱受非议,一些批评者指责这个新入口是一颗假钻石,但坚决支持贝聿铭设计方案的已故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则称它为其任内取得的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之一。
游客增多要改建17年后,这座玻璃金字塔再次引起人们的争议。由于其地下厅无法容纳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卢浮宫博物馆不得不再次邀请贝聿铭为扩充空间提出解决方案。
89岁的贝聿铭也感到需要对其原设计进行修改。他说:“我很惊讶地看到,这个地下厅越来越像一个机场,人们在绳子内排起长队,到处都显得很拥挤,这不是一个让人感觉舒适的地方。”调查显示,玻璃金字塔已成为卢浮宫中3件最知名的艺术品之一,排在《蒙娜丽莎》和维纳斯雕像之后。其名声远远超过该博物馆收藏的其他30万件艺术品,其中包括荷兰画家鲁本斯的52幅画作和伦勃朗的12幅画作。
贝聿铭再担重任
虽然卢浮宫有多处入口,但三分之二的参观者坚持要从玻璃金字塔进入展厅。由于参观者众多,他们需要首先在玻璃金字塔外排队,然后再在地下厅内排队买票,以后还要在衣帽间前以及画廊入口处排队。
在过去几天里,贝聿铭已对卢浮宫的地下厅做了深入调查,他说:“根本问题出在售票处和服务台,许多旅游者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他们需要服务人员指示方向。”
可能的改变将包括把售票处、卢浮餐馆和博物馆书店迁移到其他地方。贝聿铭说,他希望将金字塔改变成更像他以前设计的样子。“我想让它回到原来的样子,一个供人们交谈的地方。”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不堪重负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上世纪80年代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建成之初饱受争议,后来则被视为卢浮宫的象征。如今,这座古典宫殿中的现代作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每年数百万的参观者使“金字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游客增多要改建17年后,这座玻璃金字塔再次引起人们的争议。由于其地下厅无法容纳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卢浮宫博物馆不得不再次邀请贝聿铭为扩充空间提出解决方案。
89岁的贝聿铭也感到需要对其原设计进行修改。他说:“我很惊讶地看到,这个地下厅越来越像一个机场,人们在绳子内排起长队,到处都显得很拥挤,这不是一个让人感觉舒适的地方。”调查显示,玻璃金字塔已成为卢浮宫中3件最知名的艺术品之一,排在《蒙娜丽莎》和维纳斯雕像之后。其名声远远超过该博物馆收藏的其他30万件艺术品,其中包括荷兰画家鲁本斯的52幅画作和伦勃朗的12幅画作。
贝聿铭再担重任
虽然卢浮宫有多处入口,但三分之二的参观者坚持要从玻璃金字塔进入展厅。由于参观者众多,他们需要首先在玻璃金字塔外排队,然后再在地下厅内排队买票,以后还要在衣帽间前以及画廊入口处排队。
在过去几天里,贝聿铭已对卢浮宫的地下厅做了深入调查,他说:“根本问题出在售票处和服务台,许多旅游者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他们需要服务人员指示方向。”
可能的改变将包括把售票处、卢浮餐馆和博物馆书店迁移到其他地方。贝聿铭说,他希望将金字塔改变成更像他以前设计的样子。“我想让它回到原来的样子,一个供人们交谈的地方。”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不堪重负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上世纪80年代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建成之初饱受争议,后来则被视为卢浮宫的象征。如今,这座古典宫殿中的现代作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每年数百万的参观者使“金字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贝聿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