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为什么总没有三月三十号
阴历有三月三十号。
阴历,其计算方法是: 以太阴圆缺一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太阴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每一年的12个月中,6个单数月份(即1、3、5、7、9、11月)为“大建”,每月为30天。
6个双数月份(2、4、6、8、10、12月)为“小建”,每月为29天;在逢闰之年,将12月改大月为30天。该历以30年为一周期。
每一周期里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为闰年, 不设置闰月,而在12月末置一闰日,闰年为355日,另19年为平年,每年354日。故平均每年为354日8小时48分。
扩展资料:
尽管很多地方经常把阳历和公历,阴历和农历等同起来,但是事实上,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阴阳历,顾名思义就是它在安排历法时既符合太阳运行规律又符合月亮的月相规律。
拿农历来说,月相为朔作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相为朔之间的时间便是一个月,严格符合月相的更替周期;同时它又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建立了节气的概念,并且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保证每年的平均时间又能够符合阳历一个回归年的时间。
在回历中,虽然月的定义和农历的相近,但它是通过奇数月30天、偶数月29天的设定,和在某些年份设置一个闰日的规则来使一个月的时间在数值上逼近月相更替周期的。但是农历中每个月份的天数却是严格按照月相来设置的,是以观测为基础的,而不是固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历
阴历有三月三十。下面是有阴历三月三十的年份:
1932、1933、1935、1942、1945、1948······2006、2007、2010、2011、2012。
阴历计算方法是: 以太阴圆缺一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太阴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
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扩展资料: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故而闰年的二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按照一般的说法,也没有平年润年的区别。
1932、1933、1935、1942、1945、1948······2006、2007、2010、2011、2012。
阴历是表示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规律,其周期是大约29.53日。因此,阴历有的月份29日,有的月份30日。
太阳东升西落,月面盈亏圆缺,星辰周天运行,四季冷暖交替,在古人看来非常神秘,引发出极大的兴趣。很早就进入农耕时代的华夏民族,为了顺应和掌握自然规律,寻求和索取生活资料,适应环境,生息蕃养,必须长期精勤地观察天象,积累经验,以掌握知识,安排生活。古代先民就是通过观察月相,逐步发现了月亮的运行规律的。
古人纪月是指朔望月,即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就是一个月。月亮的出没是有规律的:朔月,日出月出,日没月出;上弦,中午月出,子夜月没;望月,日没月出,日出月没。下弦,子夜月出,中午月没。所以,人们常说:”初二初三峨眉月,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月团圆“。一个朔望月的周期大约是29.53日,因为不能把一日分属二个月,所以,以大月30日、小月29日相间来调节。其尾数0.03日积累至1日,就变小月为大月,出现连续大月的情况,这样全年12个月就是354日或355日,这就是太阴历(阴历)。
阳历一年365日,阴历一年354日;阴历与阳历运行速度不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阴历一般是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大约32个月设置一次闰月。
参考饶尚宽《春秋战国秦汉朔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