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道理写出来... 道理写出来 展开
 我来答
徐老师带你看世界
高粉答主

2019-05-09 · 环游世界,带你去看浪漫的土耳其。
徐老师带你看世界
采纳数:152 获赞数:6891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3、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6、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7、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8、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0、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帐号已注销
推荐于2017-09-20 · TA获得超过43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2、按图索骥
  伯乐是古代以善于相马出名的人物,著有《相马经》。

  《相马经》上记载:良马的样子是高额映日、四蹄圆实。他的儿子就手拿《相马经》,出去寻找良马。

  他儿子一出门,看见了一只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良马,和《相马经》上说的大体相同,只是蹄子不圆实。”

  伯乐了解儿子很蠢笨,只得转怒为笑说:“你找的这匹马喜欢跳,只是不能架车。”

  3、好谀亡国
  虢(guo)国的国君平日里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国终于亡国。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君的,虢国的国君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虢国国君逃到荒郊野外,国君又渴又饿垂头丧气,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君吃喝。国君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后,便擦擦嘴问车夫: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呢?”

  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

  国君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

  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国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

  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

  国君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告诉我?”

  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死。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的人也没有,更不用说谁来给您吃的喝的了。”

  国君听到这里,气愤至极,紫涨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

  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真是无可救药,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大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两人都不说话,马车走了一程,国君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

  车夫这次只好改口说:“是因为大王您太仁慈贤明了。”

  国君很感兴趣地接着问:“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君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

  车夫说:“除了大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君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国君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虢国的国君,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于是车夫慢慢从国君头下抽出自己的腿,换一个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国君,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这位亡国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兽吃掉了。

  如果一个人只爱听奉承话,听不进批评意见,又一味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后果将是十分可悲的。
  4、曾子杀猪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5、兰子献技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但毫无兴趣,而且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是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可气!”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

  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
  6、棘刺刻猴
  燕王有收藏各种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时他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东西,甚至不惜挥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声不胫而走。

  有一天,一个卫国人到燕都求见燕王。他见到燕王后说:“我听说君王喜爱珍玩,所以特来为您在棘刺的顶尖上刻猕猴。”燕王一听非常高兴。虽然王宫内有金盘银盏、牙雕玉器、钻石珠宝、古玩真迹,可是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棘刺上可以刻猕猴。因此,燕王当即赐给那卫人享用30方里的俸禄。随后,燕王对那卫人说:“我想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那卫人说:“棘刺上的猕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诚心的人才能看得见。如果君王在半年内不入后宫、不饮酒食肉,并且赶上一个雨过日出的天气,抢在阴晴转换的那一瞬间去看刻有猕猴的棘刺,届时您将如愿以偿。”

  不能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猕猴,燕王只好拿俸禄先养着那个卫人,等待有了机会再说。

  郑国台下地方有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去给燕王出了一个主意。这匠人对燕王说:“在竹、木上雕刻东西,需要有锋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体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锋刃。我是一个打制刀斧的匠人,据我所知,棘刺的顶尖与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专心制作的刻刀锋刃相比,其锐利程序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棘刺的顶尖连刻刀的锋刃都容不下,那怎样进行雕刻呢?如果那卫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绝妙的刻刀。君王用不着等上半年,只要现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这把刀能否刻出比针尖还小的猕猴。”燕王一听,拍手说道:“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卫人召来问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卫人说:“用的是刻刀。”燕王说:“我一时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卫人说:“请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处取来便是。”燕王和在场的人等了约一个时辰,还不见那卫人回来。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来后说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这两件事中的虚伪,在实际验证之前即被一个铁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从而显示了劳动者的智慧;也嘲讽了封建统治者的无知无能。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正确的推理方法跟实践活动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法宝。
  7、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8、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9、夫妻妒影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心胸很狭窄,总爱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想到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于是她就拿瓢到酒缸里去取酒。

  妻子探头朝缸里一看,瞧见了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她也没细看,一见缸中有个女人,以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偷着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在缸里,嫉妒和愤怒一下子冲昏了她的头脑,她联想都没想就大声喊起来:“喂,你这个混蛋死鬼,竟然敢瞒着我偷偷把别人的女人藏在缸里面。你快过来看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丈夫听了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来往缸里瞧,看见的是自己的影子。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里把他藏在酒缸里面,反而诬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眼!”

  “好哇,你还有理了!”妻子又探头往缸里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妻子越骂越气,举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过去。

  丈夫侧身一闪躲开了,见妻子不仅无理取闹还打自己,也不甘示弱,于是还了妻子一个耳光。这下可不得了,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简直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官老爷听完夫妻二人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一个侍卫抡起大锤,一锤下去,葡萄酒从被砸破的大洞汩汩流了出来。不一会儿,葡萄酒流光了,缸里也就没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这才明白他们嫉妒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惭,于是就互相道歉,重又和好如初了。

  这对夫妻见到自己的影子时,毫不思考分析就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了,伤了和气。我们遇到怀疑的事,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够了解真相。
  10、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ei_陈先生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1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滥竽充数。

拓展内容:

守株待兔:

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见于《韩非子·五蠹》)。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掩耳盗铃:

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叶公好龙:

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牢:牲口圈。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有一次一只老虎抓到一只狐狸要吃掉它。狐狸说:“你是不敢吃我的。天帝让我当百兽之长,你要吃我,就是违背了天命。不信你可以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百兽见了我是否都逃避。” 老虎跟在它后面走了一趟,果然看到百兽都逃跑了。虎不知百兽原来是怕自己,反而真的认为是怕狐狸了。后因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假(jiǎ):借。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势》上说,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滥竽充数:

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踏浪蓝雪
推荐于2017-09-28 · 知道合伙人餐饮行家
踏浪蓝雪
知道合伙人餐饮行家
采纳数:24 获赞数:4653
学生:肖文燕 号码:18070700495 邮箱:1562366671@qq.com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反过来说,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2.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3.井底之蛙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4.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列子·天瑞》中对其基本内容叙述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
5.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6.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7.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8.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因以“狐假虎威”喻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9.班门弄斧 :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
10.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iMo南墙
2020-04-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84
展开全部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3、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6、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7、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8、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0、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405

下一条回答
儿童故事在线听10000+精品儿童故事畅听
儿童故事在线听-睡前故事-儿童早教启蒙故事大全
北京童学慧教育咨询..广告
寓言故事有哪些?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尽在快手APP
快手免费提供各种寓言故事的成语视频在线观看,包括哲理故事,小故事,爱情故事,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拼多多怎么拼单平台?中国成语故事,找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热卖排行,中国成语故事_超值性价比,品质保障。免费下载拼多多APP查..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广告

17条评论
发布

热心网友
24
还不错。
2019-06-11 20:44 · 回复Ta
热心网友 : 哦咯

热心网友
21
反反复复点点滴滴
2019-05-13 18:58 · 回复Ta

热心网友
18
真扫兴。
2019-06-11 20:43 · 回复Ta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为您推荐
故事儿童故事-买玩具,上淘宝,应有尽有广告
故事儿童故事-"玩具让宝宝童年更精彩" 来淘宝,选择一款好玩具, 培养聪明宝宝

572020-04-16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十个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坐井观天,自相矛盾,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9 浏览120

十个寓言故事的成语,并解释其意。
1、惊弓之鸟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

18 浏览1652019-08-12
十个寓言故事的成语,并解释其意
疑邻盗斧: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

275 浏览17652017-11-27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不少于10个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惊弓之鸟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买椟还珠

1694 浏览164862016-01-19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共十个
画蛇添足。滥于充数。 邯郸学步。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买椟还珠。 银耳盗铃。惊弓之鸟。 一朝怕蛇,十

7 浏览95

寓言

寓言故事大全

63个问题3,088,113人浏览

儿童故事在线听10000+精品儿童故事畅听
ksjgs.cglxfw.cn广告
寓言故事的故事大全-尽在快手APP
kuaishou.com广告
正在加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