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曹操

我说明,我说的是历史上的真实的人物。看了一些资料,说火烧博忘坡,草船借箭等纯属虚构,诸葛亮并没三国演义里那么神,诸葛亮的才能是外交和内政,谋略不足,曹操也没那么奸诈。希望... 我说明,我说的是历史上的真实的人物。
看了一些资料,说火烧博忘坡,草船借箭等纯属虚构,诸葛亮并没三国演义里那么神,诸葛亮的才能是外交和内政,谋略不足,
曹操也没那么奸诈。
希望真正懂历史的朋友指教。
展开
 我来答
nankeys
推荐于2016-01-09 · TA获得超过12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看了许多人拿周公瑾与诸葛孔明相比较,并得出周瑜不如诸葛亮的结论我以为过于仓促了。

  首先,我以为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受先帝托孤于白帝,诚心辅佐后主,一点篡位之心都没有。这在篡位成风的魏晋南北朝简直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所以皇帝们希望自己的大臣们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忠心耿耿,最起码不能有二心。所以说对诸葛亮评价更多地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且诸葛亮维护的是正统的汉室江山,这对于具有深刻正统思想的后世文人来说是颇为重要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后世文人对诸葛亮的赞叹是不惜笔墨的,比如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就神化了诸葛亮,并借周瑜与诸葛亮的斗智来反衬诸葛亮的智慧。

  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到底谁高呢?首先,我以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治世能臣,是干宰相的料,天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周瑜呢?确实,在东吴周瑜政治表现不多,但我以为这主要是吴国人才众多,内有张昭、鲁肃等人使得周郎可以不必分心旁骛。但这并不能说周政治不行只不过是没有历史机遇罢了。记得诸葛亮在访问东吴时孙权因爱惜其才华想挽留他,诸葛亮就曾对人说:“孙权可以贤亮而不能尽亮。”主要就是指孙权虽然可以重用他,但比较不能象刘备那样事事听从自己而施展自己的伟大报复。其实,在我们后人来看,诸葛亮真实想法是孙权集团人才太多,自己去投奔的话未必会有象在刘备这里能有更大的权力和机会罢了。

  所以说,在东吴集团的周瑜由于身边高人实在太多因此决定了他不可能有诸葛亮在刘皇叔那样的地位。如果周瑜和诸葛两人位置互换,你很难说周就不能象诸葛亮那样也成为治世能臣。后来吴国的军事主将陆逊能够当上丞相一职就表明只要有适合的机会,军人未必不能从政,更何况周瑜本身就是儒将其能力应当高于陆逊。当然,包括后来那个让诸葛亮头痛不已的司马懿也是在与诸葛亮的长期军事斗争中逐步取得了魏国的政治大权的。单就个人才华和能力而言,陆伯言和司马仲达均稍逊于周公瑾,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周的政治能力不行而只能慨叹他的英年早逝。

  再说说军事能力,诸葛亮一生惟谨慎,这既是他的长处也成为了他的短处:不善于出奇而只善于将正兵取胜。正如陈寿所言:“所与敌者当世豪杰。”是啊,一旦碰上司马懿这个老奸巨滑的对手且自己手里没有好牌的话,仅仅依靠堂堂正正的战法而没有战略上的奇谋就很难取胜。比如不用魏文长的兵出子午谷之计就可见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和教条。这并不是说用了魏延的计谋就会取得胜利,我个人以为依然难以取得伐魏大局的胜利(但可能在局部会有小的收益),但事后看诸葛亮一生中五次北伐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魏延的那五千偏师。如果是刘备或曹阿瞒做统帅,恐怕就会采纳魏延的“奇谋”。

  再说说周瑜,由于他死得过早使得军事生涯并不长,但是“赤壁之战”的荣誉已经足以了。我们今天观三国时期的历史,实际上会发现:三国时期历史进程主要是围绕两次大的战役而发展的,一,官渡决战;二,赤壁战役。前者使曹操平定了北方奠定了后来曹魏和西晋统一中国的局面,而后者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说这两场战争影响非常大,巧合地是:它们都是弱势的一方取得了胜利。

  在赤壁战役中作为劣势的一方,周瑜仅用三万兵力就打败了拥兵二十多万的曹操。在历史上,虽然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前文提到的“官渡战役”和后来的“淝水之战”。但两场战争共同点在于作为强势一方的袁绍和苻坚都是不谙军事的外行,而赤壁战役中的曹操却不同,曹操虽然在此前与吕布、张秀后来与马超的战争中也多有败绩,但是都是最终的胜利者。而综观曹操一生的军事生涯中真正堪称输的无话可说的对手恐怕只有周公瑾一人而已。赤壁战役的过程就不必说了,但是周郎能在曹操刚刚平定北方大有席卷全中国的形势下,以弱敌强彻底击败曹孟德确实可称奇迹。

  相信任何人都不否认曹操的能力应该远在司马懿之上,而周瑜能赢曹操诸葛亮却胜不了司马懿,两相比较,周瑜和诸葛亮谁的军事才能高就泾渭分明了。

  当然,诸葛亮还是个发明家,木牛流马、新式连弩等等确实显示了他的特殊才华。在个人文艺才情方面,诸葛亮的文笔和周瑜的晓通音律都显示了二人的才华,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与周瑜“曲有误,周郎顾”都成为后人的千古美谈。

  另外,本人以为:周郎与孔明二人关系也许确实应验了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那句二者不可同生的话(尽管他是罗贯中的杜撰)。我很难想象,如果周不死的话,他会引兵去取巴蜀,这时刘备会有能力与孙权集团去争夺。周瑜与诸葛亮历史上是否相见过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二者没有交锋过这却不假。但是,如若周瑜不过早死去,那么孙刘两家洋可能为了争夺巴蜀而提前较量。到了那时,也许诸葛会与周郎有一翻英雄会,鹿死谁手相信一定会很精彩。

  不过,以个人观点:由于孙权集团的强大和周瑜用兵的“鬼蜮”,即使孔明也难以讨得上峰(个人一直以为诸葛亮在政治上可比曹操但在军事上就远逊失色了)。所以说,上天的安排是如此合适:让周郎的英年早逝使得孔明有机会完成自己的“隆中对”战略。否则,历史会是另外一翻景象,到时诸葛亮心中叹言:“既生亮,何生瑜”应当不出人意外。

  说这些,只是想说我们在评价古人的时候不能还处在过去封建士大夫个人好恶的窠臼之中,不能站在所谓忠君正统思想的观念上去看问题。以现在的观点客观地分析:诸葛亮是治世之能才,周瑜是统军的一流高手(一生中没有什么败仗)。这不是说二者地位不能互换,相互易位,诸葛亮也堪称一位不错的军事家,尽管其一生缺少著名的战例,但却堪称为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如果周瑜去做丞相治国理民会比陆伯言差吗?会不及蒋琬、费祎吗?

  可以这么说:诸葛亮与周瑜二人,一文一武,文者孔明亦能带兵;武者周瑜本就儒将之风,亦雅量高至颇具儒者风范。

  总之,在三国时期的孔明与周公瑾都是当世豪杰,有必要贬周褒诸(葛)吗?

参考资料: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32706.shtml

tewuxy
2010-05-17 · TA获得超过5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9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215万
展开全部
看完之后要给分啊。不给也要给个理由哦

首先。三国演义是小说吗。总有些夸张,不过火烧博忘坡,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只是主角不是诸葛亮而已。

其次。对于诸葛亮这个人吧。他的外交和内政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了。这从他联吴抗曹,以及把西蜀治理的路不拾遗就能看出来了。而对于说其谋略不足还是显得太牵强。我们可以从这几件事来看看。
1.隆中对策。未出草庐而使天下三分,这足见其战略谋划之高远
2.赤壁之战后,放走曹操。也说明他深知当时的刘备实力太弱。如果曹操一死。中原必乱,而东吴也必定借这个机会谋取中原,而刘备则是东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备要立足难上加难。
3.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攘外必先安内,通过七擒孟获,任命各少数民族首领等一系列的动作,把那些个在投降与叛乱不停反复的少数民族跟汉族整合的相当成功。在诸葛亮死之前,那些少数民族在也没有叛乱过。
至于诸葛亮战争方面的记录。我们也可以看下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却错用马谡于街亭。诸葛亮被迫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七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兴八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
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司马懿追亮至卤城,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领兵与诸葛亮交战,被诸葛亮大败逃回,蜀军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
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送女人用的头巾发饰给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几次用兵,有胜有败。但在西蜀这个小国又没有说明大将,对手还是司马懿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易了。
所以其谋略不足之说个人觉得不对。

三。曹操的奸诈方面
说曹操奸诈主要来自许邵对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当然曹操有他奸诈的一面,如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杀董承灭董氏一族等。而且一个政治人物不可能没有一点奸诈。
但是要知道许劭说他是奸雄,其实侧重点是在“雄”这个字上面的,就连曹操自己听了这个评价都非常高兴也可见一斑了。而且史书 资治通鉴 三国志 后汉书包括三国演义都没什么关于曹操奸诈方面的描写。

这些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yc19031903
2010-05-22 · TA获得超过46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7万
展开全部
从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

战略眼光
个人觉得这是评价三国人物的一大方面
诸葛亮在天下纷乱之时可以提出“隆中对”,可以说是三国战略第一人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一招棋也是绝妙,不过重要的是:他不仅
这么想,还做啦。沮授能想到,但无法说服袁绍做。所以这一招从战略
眼光上略输于“隆中对”,因为有几个人都看出来了。

内政能力
诸葛亮当之无愧的第一,蜀国弱国寡民,确是治理的最好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 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 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 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 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而曹操则弱于诸葛亮。

军事能力
曹操可以说是“不亚于孙,吴”(语出诸葛亮),而诸葛亮却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是一位优秀的统帅,而非善于出谋划策之人。

用人方面
曹操为三国用人之首这已经没有争议了。而诸葛亮用人以法,让蜀国的人才利用率极高,也是十分难得的。

品格方面
这里就要说到曹操的奸。曹操奸么?奸。但是诸葛亮就不奸么?他也奸。
这个就要从历史角度来看。曹操和诸葛亮的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从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出发,所以必然他们需要奸,他们不奸,别人就会反过来奸他们。所以这个并不是曹操的缺点。而曹操前期“奉天子以令不臣”到后期“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过程中,他从一个乱世英雄变成了乱世奸雄。而诸葛亮的忠是贯穿他的一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垂青史。

再加上曹操乃是一大文学家,诸葛亮乃是一大发明家,外交家。
当然两个人都有缺点

所以总的来说
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大志(文王之志),有大略(迎奉天子),有大谋(用兵如神),有大才(建安风骨)
诸葛亮,战略家,政治家,发明家,外交家,军事家,有大志(每自比管乐),有大略(隆中对),有大才(善于言辞,木牛流马),有大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纠正一下
1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并没有放曹操。我们想一下,刘备当时2万人,都在赤壁跟曹操鏖战,哪有那么多兵去埋伏曹操。即使有,诸葛亮也抓不到曹操,当时曹操兵败,但是襄阳依然有守军,手下也有不少兵。上面都是以诸葛亮可以在刘备军中起决策作用才可能,但那时候可能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地位是逐步提高的,一开始哪里可能全军听他号令?
2 关于南蛮的问题。七擒孟获有可能是真的,诸葛亮南征是采用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的确征服了南蛮。但是之后南蛮还是叛乱了,诸葛亮在南中也有驻军。《三国志》的李恢传有记载“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宝皓wK
2010-05-22 · TA获得超过2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诸葛亮是政治才能高,是罗贯中融入了个人色彩,他才那么神,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诸葛多智而近妖。”

曹操曾获得他人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以他对自己在这个乱世中所处的位置很清楚,也正是他对此的认识,而使他打下魏国的牢固根基。

曹操在演义中的奸诈是为了衬托刘备的忠厚的,其实刘备不见得就比曹操好多少。就像白帝城托孤时,实际是托给赵云(当时赵云和诸葛亮都在刘备床前),如果诸葛亮敢说取代阿斗,赵云会立马干掉他。

所以曹操做的那些事,都是为了生存,在一个混乱的世道里,道德伦理是不值一提的,谁有能耐,谁就是老大。不讲道理的世界,就要不讲道理的手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要吃十个
2010-05-16 · TA获得超过8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1万
展开全部
告诉楼主吧。诸葛亮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才。但是没有三国那么神乎其技。他的才能确实是表现在外交和内政上的。说他谋略不足,我觉得不妥。楼主想想,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谋略会不足吗?只是没有三国那么夸张就是咯。火烧博望,是假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空城计是曹操干的。曹操的确是很奸诈,但是没有三国里面说的那么奸诈。而且曹操是很深明大义的一个人。这点从他不称帝就看的出来。古来那个政治家不奸诈?项羽不奸诈所以被奸诈的刘邦灭咯?刘备就奸诈所以建立咯蜀国。司马昭就奸诈,所以可以登基做皇帝。还有一点,奸诈也是个人内在能力的体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