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的共同倡议下,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史称万隆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亚非会议的成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万隆会议的历史背景:
1、50年代初的世界形势: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两极格局进一步巩固。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战略,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50年代初亚非国家的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在亚非地区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殖民体系遭到严重削弱。亚非人民的民族意识迅速增强,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亚非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二战结束到1955年初的近10年间,亚非地区新独立国家的总数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27个,它们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新兴力量。
3、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1955年,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比较恶劣。同我们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仅有苏联等21个国家;
另外,英国和荷兰与新中国有代办级外交关系;锡兰同中国仅有贸易关系。多数国家还同台湾国民党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有的国家在政治上受美国的影响和控制,对新中国有严重的对立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万隆会议争风起云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战后初期,东亚、东南亚成为反帝斗争的中心地区,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独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连同二战前已独立的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万隆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Asian-African Conference),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风度,增进了亚非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不少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万隆会议后,我国的对外关系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出现了一个外国同我国建交的高潮。在短短的5、6年时间里,到1961年,仅亚非地区新增同我建交国即达十个之多,并为十年后即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出现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奠定了基出。
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并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开辟国际关系新时代作出了宝贵贡献。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风度,增进了亚非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不少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万隆会议后,我国的对外关系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出现了一个外国同我国建交的高潮。在短短的5、6年时间里,到1961年,仅亚非地区新增同我建交国即达十个之多,并为十年后即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出现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奠定了基出。
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并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开辟国际关系新时代作出了宝贵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