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结合你的情况,谈谈你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一样,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贯穿了几千年漫漫的时光,不断发展变化并影响着其他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世界民间舞如此,中国民间舞亦如此。没有一门艺术可以像民间舞那样,能够最直接、最生动、最富感染力,也是最直观地表现该民族人民的性格、气概、气质、生活方式、本质精神、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等等一切。所以,民间舞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特征,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创作原则,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美育普及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民间舞是民族的,也是传统的,对待民间舞的传统问题,往往有这样一种观点。仿佛只有民间所传承的“原生态”的舞蹈才是民间舞,否则便不是民间舞而是创作舞蹈。持这种观点的人便强调“原汁原味”。从美学理论上,也片面强调坚守传统,“民间舞走得太远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间舞的创作实践,也使我国的演艺性民间舞停滞不前。什么是传统?传统不是截止于某年某月某日,而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今天成气候之潮,明天便汇入传统之流。民间舞从生活中走上舞台,成为演艺性的舞蹈艺术,就必须加工提高,对所谓”原汁原味”的片面强调只会妨碍民间舞的技艺提高和审美发展。当然也要防止随意性,因为既然是民间舞,就应该有特定的民族、地域、风格。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就是一部将原生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整合重构,再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应知,民间舞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能凝固的活化石。“原生态”的民间舞属于土著文化的范畴,我们的民族不能永远停留在向世界展示土著文化的水平,而需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舞。民间舞的传承过程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我们要以谨慎的学习、继承和立足于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态度对待民间舞蹈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保存着民间的根本传统,而新的内容也时时刻刻在不断增加,从而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特征
1.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继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继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在时代特性的影响下,扮演着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表达对象的多元化角色,因此,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昌盛于时代。
2。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舞蹈向自娱及娱人的方向过渡,并在不断地发展流传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保存下来。原始人通过劳动生活认识到舞蹈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从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表现在形象性的感情表达方式。民间舞蹈起源子民间,反映现实生活,强调形象的感情色彩。各民族民间舞蹈是自娱性的活动,与广大人民劳动生活、宗教礼仪、节日庆典等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千百年来民间舞蹈长流不息、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民间舞是人民群众情感色彩的体现。它的一切内在精神气质、形式结构和风格特色都是该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理审美意识所·决定和赋予的。它不仅是审美的需要,更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精神的寄托,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赋予中国民间舞蹈新的生命力与新的形象。
3.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多元性
当今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正面对海外艺术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它发展了、变异了、拓宽了,形成了许多边缘化的市场。深圳民俗村的建立使民间舞走向旅游业,民间舞成为人们旅游生活的一种方式。夜总会的风行使民间舞走向歌舞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寻找解脱的场所;街头秧歌的盛行使民间舞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方式,当下的“广场新秧歌”红遍城乡的大街小巷。
在历届的各类全国舞蹈大赛中,专业舞蹈家利用民间舞的大量素材进行改编、创作,表现艺术思想感情和观念的舞蹈新作品的结构主体已摆脱了民间和民俗的单纯性,上升为民族精神的把握和理念追求。那自娱性与表演性的并轨决定了民间舞具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民间舞成为能打动观众的舞台艺术。代表一定阶层、一定观念上的“学院派”模式的形成,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从“俗”到“雅。的当代走向,它代表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一个升华过程,即民间——民俗——民族——典范。它标志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逐渐完整和审美意义上的提高,最终以民族的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
三、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
民间舞蹈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而日臻完善,祖国的富强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并且提供了物质和经济基础,从而开辟了广阔的艺术创造道路,民间舞蹈的精髓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展。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明确的目标:1、通俗文化方向。不分自娱性还是演艺性,以通俗为主要特征,并且特别重视自娱性舞蹈,这就是戴爱莲先生主张的“民族舞蹈大家跳”。这个方向是以已经形成了的、具有一定题材及固定了的形式和传统的民间舞蹈为基础的。2、精英文化方向。主要是演艺性舞蹈,以高雅为主要特征,重视技艺,从民间舞中吸取营养,发掘民族精神,提炼动作元素,这就是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为代表的“学院派”民间舞。这个方向是以民歌、史诗中存在的思想和主题,以现代的形象所创作的表现舞蹈家艺术思想感情和观念的舞蹈新作品。
四、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创作原则
1.对传统的“原生态”的民间舞要进行创造性的解释。即要对其进行加工和技艺上的提高,使之更有诗意、技艺性和音乐感,同时也更有舞蹈性,而不是照搬、机械复制或简单模仿。真正的舞蹈编导,不应当是一个摄影师,而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应当深刻揭示该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和内涵,并使其形式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技艺上得到提高。比如,民歌只有经过音乐家的整理,歌唱家的演唱,才会具有比“原生态”民歌更优美的声乐色彩,才会比“原生态”民歌更具有感情色彩和艺术表现力,这就是加工、提高和强调技艺的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云南映象》就是舞蹈家杨丽萍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孜孜不倦地用了一年多时间深入云南各地采风,甄选了云南具有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花了15个月精心排演,用独到的视角和想象力倾心构架出了这么一台既具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主力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
2.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新型舞蹈。民间舞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反映,因此,舞蹈编导不能只研究舞蹈,还要以对民间舞蹈传统的深刻研究为基础,研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这样才能弄清楚某一舞蹈的产生过程、其中的思想感情、影响其形式和风格的生活生产方式等,然后用丰富的想象力在舞台上创造出新型的但有原生态民间舞的形象、感情和风格的、新的民间舞。正如《云南映象》让我们看到表现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展现62面鼓带来的鼓风鼓韵,以及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所有这一切都是直接来自云南当地,保持了它的原始风貌。而诠释了的《云南映象》所呈现的原创精髓、经典重构、现代元素的舞蹈语言,是民族的激情、生命的激情,是来自心底深处饱涨的激情。那富于想象的歌词与抽象的舞蹈相协调,与歌舞整体的浪漫色彩相协调。我们本土有无数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所缺少的只是挖掘而已,在原生态和艺术加工中找到契合点是不容易的,而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就是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的新型舞蹈,将中国的舞台艺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创作领域。
3.用现代的手法体现传统的民间舞形象。如《云南映象》,原始而现代。它的内容是原生的,是村民们普通的生活,它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舞者70%来自云南的各个村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它的道具是真实的,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打动人的正是它的原始和真实。《云南映象》的手法是现代的,时尚的手法让古老的东西熠熠生辉,更容易走进现代人的心灵。在民间,其实舞蹈无处不在;在民间,舞蹈是简单的。简单的舞蹈用现代的手法,给人以越是简洁朦胧,想象的余地就越大,内涵就更丰满的舞蹈形象。现代的手法可以表现在舞蹈的音乐上,如《云南映象》。云南原生音乐作为主旋律与歌舞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加工的原始音乐,包括所有打击乐与舞蹈同时充实了场景;现代创作音乐,作为舞蹈伴奏和气氛的营造,用各种不同的配器、音色、和声,通过现代的编配营造了很原始的感觉,是前面的延续,又是现代的发挥,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因此我们被震撼,被打动,被感动,我们在乐、歌、舞、光、影中感受到的新时代强劲的魅力,这种民间舞的形象体现的不仅是舞蹈艺术的价值,而是一种文化的价值。
五、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美育普及
1.在美育中推广民间舞,对于民间舞自身发展更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而美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不断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使我们认识到民间舞蹈在审美教育中是一种易于推广的艺术形式,中国民间舞历史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使得它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的一种不可多得的内容。同时,在美育中推广民间舞,对于民间舞自身发展更有重要意义。它的显著作用为:其一,可以让民间舞重新回到民间,汲取新的生命力量,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民间舞。民间舞本身就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发明、发展和传承的,只有让民间舞重返民间这个母体中去,才可能在它的发展上找到生命之源。其二,让民间舞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群众可以理解为培养审美群体,即广大的能够欣赏舞蹈的观众。经过美育的大部分人虽然不可能从事民间舞专业工作,但他们至少在不同程度上了解了民间舞,看得懂民间舞,知道民间舞美在何处,而当这些人到社会各个阶层去的时候就会为民间舞编织一张巨大的审美网,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
2.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作用在美育中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中国民间舞文化的教育就成为中小学的审美情趣培养的手段之一。通过中国民间舞文化的美育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懂得民间舞美之所在。经过对各种民间舞的学习,潜移默化着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对美的敏锐感悟力,从而净化心灵,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
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以美育为最高原则,形式并不重要,技术动作的学习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领悟民间舞蹈的精髓。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对学生良好体态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使学生身体协调,还更能促进身心共同发展,气韵相通,以神带形,神形并茂。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能够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族舞,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概;学习朝鲜族舞,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能够在普通中小学相对枯燥呆板的环境中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日益改观的人民生活、繁荣昌盛的民族文化使得民间舞蹈焕然一新,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将历经多重的淘洗,多重的接引,多重的扬弃,最终以宽松、兼容、自然、率真的民族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民间舞是民族的,也是传统的,对待民间舞的传统问题,往往有这样一种观点。仿佛只有民间所传承的“原生态”的舞蹈才是民间舞,否则便不是民间舞而是创作舞蹈。持这种观点的人便强调“原汁原味”。从美学理论上,也片面强调坚守传统,“民间舞走得太远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间舞的创作实践,也使我国的演艺性民间舞停滞不前。什么是传统?传统不是截止于某年某月某日,而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今天成气候之潮,明天便汇入传统之流。民间舞从生活中走上舞台,成为演艺性的舞蹈艺术,就必须加工提高,对所谓”原汁原味”的片面强调只会妨碍民间舞的技艺提高和审美发展。当然也要防止随意性,因为既然是民间舞,就应该有特定的民族、地域、风格。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就是一部将原生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整合重构,再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应知,民间舞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能凝固的活化石。“原生态”的民间舞属于土著文化的范畴,我们的民族不能永远停留在向世界展示土著文化的水平,而需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舞。民间舞的传承过程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我们要以谨慎的学习、继承和立足于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态度对待民间舞蹈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保存着民间的根本传统,而新的内容也时时刻刻在不断增加,从而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特征
1.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继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继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在时代特性的影响下,扮演着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表达对象的多元化角色,因此,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昌盛于时代。
2。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舞蹈向自娱及娱人的方向过渡,并在不断地发展流传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保存下来。原始人通过劳动生活认识到舞蹈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从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表现在形象性的感情表达方式。民间舞蹈起源子民间,反映现实生活,强调形象的感情色彩。各民族民间舞蹈是自娱性的活动,与广大人民劳动生活、宗教礼仪、节日庆典等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千百年来民间舞蹈长流不息、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民间舞是人民群众情感色彩的体现。它的一切内在精神气质、形式结构和风格特色都是该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理审美意识所·决定和赋予的。它不仅是审美的需要,更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精神的寄托,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赋予中国民间舞蹈新的生命力与新的形象。
3.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多元性
当今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正面对海外艺术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它发展了、变异了、拓宽了,形成了许多边缘化的市场。深圳民俗村的建立使民间舞走向旅游业,民间舞成为人们旅游生活的一种方式。夜总会的风行使民间舞走向歌舞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寻找解脱的场所;街头秧歌的盛行使民间舞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方式,当下的“广场新秧歌”红遍城乡的大街小巷。
在历届的各类全国舞蹈大赛中,专业舞蹈家利用民间舞的大量素材进行改编、创作,表现艺术思想感情和观念的舞蹈新作品的结构主体已摆脱了民间和民俗的单纯性,上升为民族精神的把握和理念追求。那自娱性与表演性的并轨决定了民间舞具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民间舞成为能打动观众的舞台艺术。代表一定阶层、一定观念上的“学院派”模式的形成,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从“俗”到“雅。的当代走向,它代表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一个升华过程,即民间——民俗——民族——典范。它标志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逐渐完整和审美意义上的提高,最终以民族的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
三、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
民间舞蹈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而日臻完善,祖国的富强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并且提供了物质和经济基础,从而开辟了广阔的艺术创造道路,民间舞蹈的精髓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展。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明确的目标:1、通俗文化方向。不分自娱性还是演艺性,以通俗为主要特征,并且特别重视自娱性舞蹈,这就是戴爱莲先生主张的“民族舞蹈大家跳”。这个方向是以已经形成了的、具有一定题材及固定了的形式和传统的民间舞蹈为基础的。2、精英文化方向。主要是演艺性舞蹈,以高雅为主要特征,重视技艺,从民间舞中吸取营养,发掘民族精神,提炼动作元素,这就是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为代表的“学院派”民间舞。这个方向是以民歌、史诗中存在的思想和主题,以现代的形象所创作的表现舞蹈家艺术思想感情和观念的舞蹈新作品。
四、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创作原则
1.对传统的“原生态”的民间舞要进行创造性的解释。即要对其进行加工和技艺上的提高,使之更有诗意、技艺性和音乐感,同时也更有舞蹈性,而不是照搬、机械复制或简单模仿。真正的舞蹈编导,不应当是一个摄影师,而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应当深刻揭示该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和内涵,并使其形式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技艺上得到提高。比如,民歌只有经过音乐家的整理,歌唱家的演唱,才会具有比“原生态”民歌更优美的声乐色彩,才会比“原生态”民歌更具有感情色彩和艺术表现力,这就是加工、提高和强调技艺的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云南映象》就是舞蹈家杨丽萍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孜孜不倦地用了一年多时间深入云南各地采风,甄选了云南具有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花了15个月精心排演,用独到的视角和想象力倾心构架出了这么一台既具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主力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
2.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新型舞蹈。民间舞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反映,因此,舞蹈编导不能只研究舞蹈,还要以对民间舞蹈传统的深刻研究为基础,研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这样才能弄清楚某一舞蹈的产生过程、其中的思想感情、影响其形式和风格的生活生产方式等,然后用丰富的想象力在舞台上创造出新型的但有原生态民间舞的形象、感情和风格的、新的民间舞。正如《云南映象》让我们看到表现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展现62面鼓带来的鼓风鼓韵,以及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所有这一切都是直接来自云南当地,保持了它的原始风貌。而诠释了的《云南映象》所呈现的原创精髓、经典重构、现代元素的舞蹈语言,是民族的激情、生命的激情,是来自心底深处饱涨的激情。那富于想象的歌词与抽象的舞蹈相协调,与歌舞整体的浪漫色彩相协调。我们本土有无数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所缺少的只是挖掘而已,在原生态和艺术加工中找到契合点是不容易的,而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就是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的新型舞蹈,将中国的舞台艺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创作领域。
3.用现代的手法体现传统的民间舞形象。如《云南映象》,原始而现代。它的内容是原生的,是村民们普通的生活,它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舞者70%来自云南的各个村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它的道具是真实的,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打动人的正是它的原始和真实。《云南映象》的手法是现代的,时尚的手法让古老的东西熠熠生辉,更容易走进现代人的心灵。在民间,其实舞蹈无处不在;在民间,舞蹈是简单的。简单的舞蹈用现代的手法,给人以越是简洁朦胧,想象的余地就越大,内涵就更丰满的舞蹈形象。现代的手法可以表现在舞蹈的音乐上,如《云南映象》。云南原生音乐作为主旋律与歌舞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加工的原始音乐,包括所有打击乐与舞蹈同时充实了场景;现代创作音乐,作为舞蹈伴奏和气氛的营造,用各种不同的配器、音色、和声,通过现代的编配营造了很原始的感觉,是前面的延续,又是现代的发挥,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因此我们被震撼,被打动,被感动,我们在乐、歌、舞、光、影中感受到的新时代强劲的魅力,这种民间舞的形象体现的不仅是舞蹈艺术的价值,而是一种文化的价值。
五、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美育普及
1.在美育中推广民间舞,对于民间舞自身发展更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而美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不断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使我们认识到民间舞蹈在审美教育中是一种易于推广的艺术形式,中国民间舞历史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使得它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的一种不可多得的内容。同时,在美育中推广民间舞,对于民间舞自身发展更有重要意义。它的显著作用为:其一,可以让民间舞重新回到民间,汲取新的生命力量,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民间舞。民间舞本身就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发明、发展和传承的,只有让民间舞重返民间这个母体中去,才可能在它的发展上找到生命之源。其二,让民间舞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群众可以理解为培养审美群体,即广大的能够欣赏舞蹈的观众。经过美育的大部分人虽然不可能从事民间舞专业工作,但他们至少在不同程度上了解了民间舞,看得懂民间舞,知道民间舞美在何处,而当这些人到社会各个阶层去的时候就会为民间舞编织一张巨大的审美网,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
2.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作用在美育中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和对现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有成之余能学习一点艺术,提高修养,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中国民间舞文化的教育就成为中小学的审美情趣培养的手段之一。通过中国民间舞文化的美育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懂得民间舞美之所在。经过对各种民间舞的学习,潜移默化着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对美的敏锐感悟力,从而净化心灵,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
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以美育为最高原则,形式并不重要,技术动作的学习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领悟民间舞蹈的精髓。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对学生良好体态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使学生身体协调,还更能促进身心共同发展,气韵相通,以神带形,神形并茂。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能够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族舞,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概;学习朝鲜族舞,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普及中国民间舞文化能够在普通中小学相对枯燥呆板的环境中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日益改观的人民生活、繁荣昌盛的民族文化使得民间舞蹈焕然一新,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将历经多重的淘洗,多重的接引,多重的扬弃,最终以宽松、兼容、自然、率真的民族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