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的字数如下:
(注:该统计数据出自我国南宋时期学者郑畊老)
《周易》:24207字
《尚书》:25800字
《毛诗》:39224字
《周礼》:45806字
《仪礼》:56115字
《礼记》:99020字
《左传》:196845字
《公羊》:44075字
《縠梁》:41512字
《论语》:13700字
《孝经》:1903字
《尔雅》:13113字
《孟子》:34685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扩展资料
1、四书五经字数统计人郑畊老简介
郑耕老(1108年—1172年),字谷叔,莆田城南人。少负才学,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中进士。
郑耕老代表文集如下:
《易范》、《易训释》、《洪范训释》、《论语训释》、《中庸训释》、《孟子训释》、《诗训释》(《兴化府志》中,以上各书为《诗训释》、《易训释》、《中庸训释》、《洪范训释》、《孟子训释》)、《中截流论》。
2、四书五经介绍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其中,《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3、四书五经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
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耕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据统计《论语》有15919字,《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孟子》150000字,“四书”总字数为十七万多字。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字数如下:
《周易》:24207字
《尚书》:25800字
《毛诗》:39224字
《周礼》:45806字
《仪礼》:56115字
《礼记》:99020字
《左传》:196845字
《公羊》:44075字
《縠梁》:41512字
《孝经》:1903字
《尔雅》:13113字
明清有16万道科举考题,而四书五经只有17万字
儒家经书肯定不能篡改,那么只有增加题目的长度,将四书五经中的某一句、某几句,某一段、某几段,某一节、某几节,某一章、某几章作为考试题目。这样不仅需要考生对儒家经典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难度明显增加。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有的主考官还将四书五经中的字句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命题,这种考题叫“截搭题”。截搭题在明代已经出现,不过尚不普遍,朝廷对这种题目也多次提出批评,明确要求主考官不要用这种方式命题。到清朝,截搭题则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允许主考官用这种方式命题。
2013-12-15
尚书,今古文合二万五千八百字。(扣去伪古文,为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五字)
诗经,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或作三十四)
周礼,四万五千八百零六字。
仪礼,五万六千一百一十五字。
礼记,九万九千零二十七字。
左传,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公羊传,四万四千零七十五字。
谷梁传,四万一千五百一十二字。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或作一千七百字)
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尔雅,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字。
孝经,一千九百零三字。
然十三经除论孟及诗易外,选背即可,不必全背也。
十三经外,须背者尚有老庄古文诗词歌赋等,今皆未计入内。
故算字数以排读经日程,须先选定读经之内容也。我所编之十一册书,所全选所节选者,可供参考,亦可以自己去算字数也。其实如为了安排读经时间,只算大约之字数即可,此则并不难,先算一页几字,乘以页数即得,不必太过精细也。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