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华语或中国流行音乐

我要的是定义..谢谢... 我要的是定义..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1-23
展开全部
华语是汉语,又称中文、汉文流行音乐是我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大众能接受的并流行的起来的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4-03
展开全部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音乐的大分类只有两种: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还有一些具体以音乐特点和功能为依据的小分类,决不能与这两大类相提并论。它们不是同一层次和毓的。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列歌曲等。通俗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间音乐、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美国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鲁斯、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乡村歌曲等。还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国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这涵盖在通俗音乐之内,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乐。打个不一定完全正确的比方,它们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更不是一回事。现今歌唱比赛中分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直沿袭了这种叫法。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在中国本土(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唱这种流行歌曲,并且都有很好的歌曲创作和音乐制作。大家都知道,潘秀琼、林竹筠、陈芬兰、黄露仪(黄莺莺)、韩宝仪、许美静、孙燕姿、岳雷、秦咏、李思松、黎拂挥是新加坡籍;华怡保、张小英、蓝英、刘秋仪、柯以敏、罗宾、庄学思、巫启贤、巫奇是马来西亚籍;善唱《成吉思汗》的艾慧那是印尼籍;翁倩玉、陈美玲、璐璐是日本籍;洛城三兄弟是美国籍。他们虽都是炎黄子孙,便行政国籍不是中国,只是所演唱的这些流行歌曲,运用的语种都是华语,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一样的。但因有国籍的区别,称华语流行歌曲,意义更为准确。华语流行歌曲传播的范围很广。当然,我们中国流行歌曲也是属于华语流行歌曲范畴的。
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可以说是产生于城市,有着鲜明的朝代性,易于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发展中趋向于国际化,又有着明显商业特征的一类音乐。艺术上也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特点。仅从其作曲特点上,便可以看出它与其他音乐的区别。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特别是第二发展阶段前半部上海时期,以周璇为代表的风格。曲中装饰音、上下滑音多,有长切分音,高音段落和低音段落的明显对比,加上具有特色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婉转、轻柔、松弛、甜美的格调。现今第四发展阶段的新城市流行歌曲,远离了传统,风格又与上面的明显不同。曲中长、短切分音附点切分音多,加上小节内外每拍千丝万缕的连接,使歌词排列也随着旋律有意闪躲节奏律动。歌词白话长句字数多,排列紧凑形成短音符号。还有多种多样的起头,无穷动的结尾,有规律的反复。再加上轻声、气声、泣声、叹声、哑音、哭腔、延时处理等多种技巧处理,使歌曲表现出俏丽、新巧、抒情、有力的风格特点。感情起伏波动大,低徊处如絮耳语,高亢处如海浪奔腾。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认为属于“靡靡之音”。从此,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都转移到大陆以外的香港去发展了。有人说:“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音乐。”还可以接上两句,那就是“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流行歌曲。”人民需要它,又不准唱,就找来了代替品。有当时的群众歌曲、民歌、外国歌曲等。这些歌曲是来代替流行歌曲的,而其本身属于通俗音乐中的另一类歌曲。不能把流行歌曲的定义简单看成是只要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就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在各方面均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但从“流行歌曲”这个名称本身来说,字面上是不够严格。因为同属通俗音乐中其他一些类别的歌曲,如上面提到的三种,也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但因习惯的叫法已成自然,就像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一样。在了解其真正含义的情况下,还是称其为流行歌曲相对更恰如其分。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发展阶段和第二发展阶段前期,重心都是在上海,可以称作上海时期。第二发展阶段后期,发展重心转移到香港,为香港时期。第三发展阶段,重心转移到了台湾,为台湾时期。第四发展阶段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出现新城市流行歌曲,发展范围扩大。台湾仍保持领先地位,这时香港、东南亚、1979年以后的内地都有新发展,形成重心多元化时期。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八十余年应分为这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依据是歌曲风格的变化,还有因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发展重心的转移。歌曲风格变化是主要根据,再结合发展重心转移。因为风格变化是逐渐的,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全部变化完成,所以四个阶段的划分时间是大约的。每个阶段的开始,是因为中国歌坛的里程碑式人物,创作或演唱划时期作品而定时间的。但第二发展阶段前后期转变的时间1949年是准确的,那是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1949年以后,以当时的第二歌星姚莉及其胞兄作曲家姚敏为首,很多的主要代表歌星、作曲家都转移到香港去发展了。这样明显地是一脉相承,连歌星、作曲家都是上海的原班人马。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新一代歌星如潘秀琼、崔萍、葛兰、刘韵、顾媚、潘迪华、蓓蕾等。第三发展阶段重心由香港转移到台湾,没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而是事物久盛必衰的自然发展规律所使然。台湾流行歌曲音乐事业发展迅速,后来居上。这主要是指国语流行歌曲重心转移到台湾后,香港发展了粤语流行歌曲,香港歌坛并没有成为空白。
到台湾时期,也还是一脉相承。台湾早期有些歌星如紫薇、美黛、孔兰薰、张琪等几乎无原创歌曲,专门演唱第二发展阶段上海、香港时期的歌曲。稍后的一些老歌星,如凤飞飞、陈兰丽、吴秀珠、张俐敏、黄晓君,也几乎没有不翻唱老歌的。连后来的费玉清、蔡琴、蔡幸娟也以演唱老歌见长。而且社会制度相同,半殖民地租界都属于酱主义体系。即使1979年之后,内地的流行歌曲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与港台、海外相比也是大同小异,因为流行音乐是市场经济体制所属的文化上层建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