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些什么花?叫什么名字 该怎么养 10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种是紫薇树并不是紫薇花哦
栽培方法
紫薇性强健,易于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性喜光,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光照不足不仅植株花少或不开花,甚至会生长衰弱,枝细叶小。紫薇较耐寒,但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三年生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紫薇耐旱,怕涝,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平时如不过于干旱,则不用浇水,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水大烂根。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花大色艳。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修剪,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形成良好的树冠。
紫薇在生长期易受蚜虫、介壳虫、刺蛾和卷叶蛾为害,如有发生,可用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介壳虫和蚜虫,用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刺蛾和卷叶蛾。
紫薇的繁殖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和分株法,但以扦插法较好,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成株快、开花早,苗木的产量也较高。扦插可于6月份进行。选取一年生木质化较好且无病虫害的壮枝,用消过毒的枝剪剪成长15厘米左右的插穗,将下部叶片剪去,只留上部的二三片叶子,插入已中耕、消毒的苗床中,深度为 10厘米左右,然后罩以塑料薄膜和苇帘,用于保湿和遮阴。扦插后,每天喷1次水,使湿度保持在70%以上,45天后可生根。待插穗长出新芽后逐渐使其接受光照,并撤去塑料薄膜,两个月后开始施肥。扦插苗在苗床中越冬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第二年4月可移苗定植。
繁殖管理繁殖方法
繁殖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洁,花色艳丽而花期特长,夏秋相连长可逾百日,是观赏佳品,既可用作庭院、公园、绿地的美化,也可用来盆栽观赏。紫薇性喜阳光,略耐阴,耐旱忌涝,耐修剪,萌蘖性强。在石灰土上生长也很好,有较强的抗寒力。紫薇的繁殖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均可。
播种繁殖
可一次得到大量健壮而整齐的苗木。11月至12月收集成熟的种子,去掉果皮,将种子稍晾干,放入容器干藏。翌年3月在砂壤土地苗床上行阔条幅播或撒播,盖一层细焦泥灰,以不见种子为度,上覆草。10余天发芽出土,及时揭草,待幼苗出现2对真叶时可择雨后间苗;苗期勤除草,6—7月追施薄肥2—3次,入夏灌溉防旱,年终苗高约40—50厘米,生长健壮的当年可开花,宜及时剪除,翌年春分移栽长大。
扦插繁殖
可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枝条发芽前进行。选取粗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l 5cm长的插穗,插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苗床,扦插深度以露出插穗最上部一个芽即可。插后灌透水,覆以塑料薄膜以保湿保温。苗株长成15—20厘米就可以将薄膜掀开,改成遮阴网,适时浇水,当年枝条就可长到60—80厘米左右。
嫩枝扦插在7~8月进行,此时新枝生长旺盛,最具活力。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剪成8~lOcm长的插穗,上端留2-3片叶子。扦插深度为3~4cm。插后灌透水,并搭荫棚遮荫,一般20天左右即可生根,将薄膜去掉,保留遮阴网,再适时浇水,当年枝条可长到60—80厘米左右,成活率很好。
分生繁殖
在3~4月初或秋天将植株根际萌发的分蘖苗带根掘出,适当修剪根系和枝条,另行栽植。小苗可以裸根,大苗应带泥球,抚育中要经常修剪、整形,保持优美树形,促进花枝繁茂。
压条繁殖
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月至4月较好。空中压条法可选1年至2年生枝条,用利刀刻伤并环剥树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质部,将生根粉液(按说明稀释)涂在刻伤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干后用筒状塑料袋套在刻伤处,装满疏松园土,浇水后两头扎紧即可,一个月后检查,如土过干可补水保湿,生根后剪下另植。
嫁接法
紫薇有几个变种,如银薇,花为白色;翠薇,花蓝紫色、淡紫色;红微,花桃红色,深红色等;笔者在同一株树上嫁接几种不同花色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成活率均达98%以上。具体方法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条萌芽前进行。嫁接时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条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顶端靠外围部分纵劈一刀约5—8厘米深,再取长5—8厘米带2个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用此方法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就可松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厘米,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且可培养成粗壮枝,用此方法培育的植株成活率很好。
具体方法: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条萌芽前进行。嫁接时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条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顶端靠外围部分纵劈一刀约5?8厘米深,再取长5?8厘米带2个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用此方法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就可松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厘米,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且可培养成粗壮枝,用此方法培育的植株成活率很好。
笔者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结论,五种繁殖方法中,后四种方法培育出的苗株花色保持接穗的优良性能。但其中扦插、分株法产生的萌芽枝多,需及时清除。如需培育成高3?6米的乔木,则用播种法繁殖的实生苗较好,产生的侧枝明显减少,但播种法繁殖出的苗株花色容易产生变异。
栽培管理
栽紫薇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处。大苗移植要带士球,并适当修剪枝条,否则成活率较低。栽植穴内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裁后浇透水,3天后再浇1次。紫薇出芽较晚,正常情况下在4月中旬至4月底才展叶,新栽植株因根系受伤,发芽就更要延迟。因此不要误认为没有栽活而放弃管理。
成活后的植株管理比较粗放,紫薇性强健,易于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性喜光,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光照不足不仅植株花少或不开花,甚至会生长衰弱,枝细叶小。紫薇较耐寒,但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三年生
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紫薇耐旱,怕涝,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平时如不过于干旱,则不用浇水,一般在春旱时浇l~3次水,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水大烂根。秋天不宜浇水。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花大色艳。为了使紫薇花繁叶茂,在休眠期应对其整形修剪。因紫薇花序着生在当年新枝的顶端,因此在修剪时要对一年生枝进行重剪回缩,使养分集中,发枝健壮,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形成良好的树冠。
紫薇栽培管理粗放,但要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并烧毁。为了延长花期,应适时剪去已开过花的枝条,使之重新萌芽,长出下一轮花枝。为了树干粗枝,可以大量剪去花枝,集中营养培养树干。实践证明:管理适当,紫薇一年中经多次修剪可使其开花多次,长达100/120天。
冬春压条
压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首先在整好的苗圃地上按行距40厘米,开20厘米至30厘米深的沟,沟内施入2厘米至3厘米的牛粪或马粪做底肥。结合冬春修剪,选品种优良、花大色艳、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做母株,采取发育充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要求径粗1厘米至4厘米,长度不限,在清水中浸泡2个小时后,顺沟斜埋,然后覆土踏实根部,上部顺沟压倒,覆土10厘米至15厘米厚,并浇一次透水,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增温保湿,上盖草苫2层至3层防冻,遇晴朗天气白天可揭去草苫增温,傍晚重新盖上。如此处理,一般3月中旬即可萌芽生长,4月即可见到有嫩芽露出地面,此时可重新做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去掉草苫。若棚内气温超过30℃则通风降温。从3月中旬开始应每20天揭膜顺沟培土一次,共3次到4次,使苗基部由原来的高度变成10厘米高的垄,促使产生大量不定根。5月底去掉拱棚,根据苗出芽情况分段截开,每个萌芽即成独立的幼苗,此时应打顶促发侧枝,并追施农家肥,如稀薄饼肥水或尿素水一次,重新顺沟培土,促进生长。以后再追肥3次至4次,若出现花蕾及时疏掉,一般当年即可成为冠形丰满、枝繁叶茂的植株,秋后选雨天将苗带土起出,尽量避免损伤毛细根,移到有阳光和水肥充足的地方栽植,成活后应控制水肥,增强其适应力。通过比较,在同样条件下,用此法繁殖的紫薇苗,不但根系发达,移栽后成活率高,而且在冠形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繁殖苗。通过观察,许多藤本类植物也可用此法繁殖,如紫藤、凌霄、连翘等。
第二种的确是南天竹。
1 形态特征
株高约2m,常绿丛生灌木,全株无毛。直立,少分枝。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2 产地分布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镇 ·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1]。日本、印度也有种植。
3 生长习性
为常绿灌木。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能耐微碱性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4 繁殖方法
4.1 繁殖栽培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1]。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4.2 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开沟,深约10厘米,均匀撒种,每公顷播种量为90-120千克。播后,盖草木灰及细土,压紧。第二年幼苗生长较慢,要经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尿。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后进行。株行距各为100厘米。栽前,带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带士,必须用稀泥浆根,栽后才易成活。
4.3 分株繁殖
春秋两季将丛状植株掘出,抖去宿土,从根基结合薄弱处剪断,每丛带茎干2至3个,需带一部分根系,同时剪去一些较大的羽状复叶,地栽或上盆,培养一两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4.4 采收加工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破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宽的低床或高床。
4.5 田间管理
栽后第一年内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还要补栽缺苗。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按沙质土5份、腐叶土4份,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栽前,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盖好,加层木炭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杀菌。一般植株根部都带有泥土,如有断根、撕碎根、发黑
根或多余根应剪去,按常规法加土栽好植株,浇足水后放在荫凉处,约15天后,可见阳光。每隔1~2年换盆一次,通常将植株从盆中扣出,去掉旧的培养土,剪除大部分根系,去掉细弱过矮的技干定干造型,留3~5株为宜,用培养土栽入盆内,蔽荫管护,半个月后正常管理。南天竹在半荫、凉爽、湿润处养护最好。强光照射下,茎粗短变暗红,幼叶“烧伤”,成叶变红;十分荫蔽的地方则茎细叶长,株丛松散,有损观赏价值,也不利结实。南天竹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宜开花结实温度为24~25℃,冬季移入温室内,一般不低于0℃。翌年清明节后搬出户外。
南天竹南天竹浇水应见干见湿。干旱季节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并向叶面喷雾2~3次,保持叶面湿润,防止叶尖枯焦,有损美观。开花时尤应注意浇水,不使盆土发干,并于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提高受粉率。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不要使盆土过湿。浇水时间,夏季宜在早、晚时行,冬季宜在中午进行。南天竹在生长期内,细苗半个月左右施一次薄肥(宜施含磷多的有机肥)。成年植株每年施三次干肥,分别在5、8、10月份进行,第三次应在移进室内越冬时施肥,肥料可用充分发酵后的饼肥和麻酱渣等。施肥量一般第一、二次宜少,第三次可增加用量。在生长期内,剪除根部萌生枝条、密生枝条,剪去果穗较长的枝干,留1、2枝较低的枝干,以保株型美观,以利开花结果。
4.6 湿度光照
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4.7 盆栽整姿
一、短截。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按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芽点,进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枝条,以便新芽从枝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二、针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芽茎部,新芽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芽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芽生长,促使干身或顶部再次萌芽。连续循环使用此法,新芽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开花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三、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内,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骨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 上述方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1]
5 园林用途
南天竹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木本花卉种类。由于其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近几年常常出现在园林应用中。南天竹主要用作园林内的植物配置,作为花灌木,可以观其鲜艳的花果。也可作室内盆栽,或者观果切花。
栽培方法
紫薇性强健,易于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性喜光,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光照不足不仅植株花少或不开花,甚至会生长衰弱,枝细叶小。紫薇较耐寒,但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三年生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紫薇耐旱,怕涝,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平时如不过于干旱,则不用浇水,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水大烂根。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花大色艳。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修剪,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形成良好的树冠。
紫薇在生长期易受蚜虫、介壳虫、刺蛾和卷叶蛾为害,如有发生,可用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介壳虫和蚜虫,用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刺蛾和卷叶蛾。
紫薇的繁殖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和分株法,但以扦插法较好,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成株快、开花早,苗木的产量也较高。扦插可于6月份进行。选取一年生木质化较好且无病虫害的壮枝,用消过毒的枝剪剪成长15厘米左右的插穗,将下部叶片剪去,只留上部的二三片叶子,插入已中耕、消毒的苗床中,深度为 10厘米左右,然后罩以塑料薄膜和苇帘,用于保湿和遮阴。扦插后,每天喷1次水,使湿度保持在70%以上,45天后可生根。待插穗长出新芽后逐渐使其接受光照,并撤去塑料薄膜,两个月后开始施肥。扦插苗在苗床中越冬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第二年4月可移苗定植。
繁殖管理繁殖方法
繁殖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洁,花色艳丽而花期特长,夏秋相连长可逾百日,是观赏佳品,既可用作庭院、公园、绿地的美化,也可用来盆栽观赏。紫薇性喜阳光,略耐阴,耐旱忌涝,耐修剪,萌蘖性强。在石灰土上生长也很好,有较强的抗寒力。紫薇的繁殖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均可。
播种繁殖
可一次得到大量健壮而整齐的苗木。11月至12月收集成熟的种子,去掉果皮,将种子稍晾干,放入容器干藏。翌年3月在砂壤土地苗床上行阔条幅播或撒播,盖一层细焦泥灰,以不见种子为度,上覆草。10余天发芽出土,及时揭草,待幼苗出现2对真叶时可择雨后间苗;苗期勤除草,6—7月追施薄肥2—3次,入夏灌溉防旱,年终苗高约40—50厘米,生长健壮的当年可开花,宜及时剪除,翌年春分移栽长大。
扦插繁殖
可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枝条发芽前进行。选取粗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l 5cm长的插穗,插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苗床,扦插深度以露出插穗最上部一个芽即可。插后灌透水,覆以塑料薄膜以保湿保温。苗株长成15—20厘米就可以将薄膜掀开,改成遮阴网,适时浇水,当年枝条就可长到60—80厘米左右。
嫩枝扦插在7~8月进行,此时新枝生长旺盛,最具活力。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剪成8~lOcm长的插穗,上端留2-3片叶子。扦插深度为3~4cm。插后灌透水,并搭荫棚遮荫,一般20天左右即可生根,将薄膜去掉,保留遮阴网,再适时浇水,当年枝条可长到60—80厘米左右,成活率很好。
分生繁殖
在3~4月初或秋天将植株根际萌发的分蘖苗带根掘出,适当修剪根系和枝条,另行栽植。小苗可以裸根,大苗应带泥球,抚育中要经常修剪、整形,保持优美树形,促进花枝繁茂。
压条繁殖
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月至4月较好。空中压条法可选1年至2年生枝条,用利刀刻伤并环剥树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质部,将生根粉液(按说明稀释)涂在刻伤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干后用筒状塑料袋套在刻伤处,装满疏松园土,浇水后两头扎紧即可,一个月后检查,如土过干可补水保湿,生根后剪下另植。
嫁接法
紫薇有几个变种,如银薇,花为白色;翠薇,花蓝紫色、淡紫色;红微,花桃红色,深红色等;笔者在同一株树上嫁接几种不同花色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成活率均达98%以上。具体方法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条萌芽前进行。嫁接时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条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顶端靠外围部分纵劈一刀约5—8厘米深,再取长5—8厘米带2个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用此方法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就可松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厘米,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且可培养成粗壮枝,用此方法培育的植株成活率很好。
具体方法: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条萌芽前进行。嫁接时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条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顶端靠外围部分纵劈一刀约5?8厘米深,再取长5?8厘米带2个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用此方法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就可松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厘米,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且可培养成粗壮枝,用此方法培育的植株成活率很好。
笔者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结论,五种繁殖方法中,后四种方法培育出的苗株花色保持接穗的优良性能。但其中扦插、分株法产生的萌芽枝多,需及时清除。如需培育成高3?6米的乔木,则用播种法繁殖的实生苗较好,产生的侧枝明显减少,但播种法繁殖出的苗株花色容易产生变异。
栽培管理
栽紫薇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处。大苗移植要带士球,并适当修剪枝条,否则成活率较低。栽植穴内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裁后浇透水,3天后再浇1次。紫薇出芽较晚,正常情况下在4月中旬至4月底才展叶,新栽植株因根系受伤,发芽就更要延迟。因此不要误认为没有栽活而放弃管理。
成活后的植株管理比较粗放,紫薇性强健,易于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性喜光,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光照不足不仅植株花少或不开花,甚至会生长衰弱,枝细叶小。紫薇较耐寒,但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三年生
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紫薇耐旱,怕涝,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平时如不过于干旱,则不用浇水,一般在春旱时浇l~3次水,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水大烂根。秋天不宜浇水。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花大色艳。为了使紫薇花繁叶茂,在休眠期应对其整形修剪。因紫薇花序着生在当年新枝的顶端,因此在修剪时要对一年生枝进行重剪回缩,使养分集中,发枝健壮,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形成良好的树冠。
紫薇栽培管理粗放,但要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并烧毁。为了延长花期,应适时剪去已开过花的枝条,使之重新萌芽,长出下一轮花枝。为了树干粗枝,可以大量剪去花枝,集中营养培养树干。实践证明:管理适当,紫薇一年中经多次修剪可使其开花多次,长达100/120天。
冬春压条
压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首先在整好的苗圃地上按行距40厘米,开20厘米至30厘米深的沟,沟内施入2厘米至3厘米的牛粪或马粪做底肥。结合冬春修剪,选品种优良、花大色艳、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做母株,采取发育充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要求径粗1厘米至4厘米,长度不限,在清水中浸泡2个小时后,顺沟斜埋,然后覆土踏实根部,上部顺沟压倒,覆土10厘米至15厘米厚,并浇一次透水,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增温保湿,上盖草苫2层至3层防冻,遇晴朗天气白天可揭去草苫增温,傍晚重新盖上。如此处理,一般3月中旬即可萌芽生长,4月即可见到有嫩芽露出地面,此时可重新做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去掉草苫。若棚内气温超过30℃则通风降温。从3月中旬开始应每20天揭膜顺沟培土一次,共3次到4次,使苗基部由原来的高度变成10厘米高的垄,促使产生大量不定根。5月底去掉拱棚,根据苗出芽情况分段截开,每个萌芽即成独立的幼苗,此时应打顶促发侧枝,并追施农家肥,如稀薄饼肥水或尿素水一次,重新顺沟培土,促进生长。以后再追肥3次至4次,若出现花蕾及时疏掉,一般当年即可成为冠形丰满、枝繁叶茂的植株,秋后选雨天将苗带土起出,尽量避免损伤毛细根,移到有阳光和水肥充足的地方栽植,成活后应控制水肥,增强其适应力。通过比较,在同样条件下,用此法繁殖的紫薇苗,不但根系发达,移栽后成活率高,而且在冠形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繁殖苗。通过观察,许多藤本类植物也可用此法繁殖,如紫藤、凌霄、连翘等。
第二种的确是南天竹。
1 形态特征
株高约2m,常绿丛生灌木,全株无毛。直立,少分枝。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2 产地分布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镇 ·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1]。日本、印度也有种植。
3 生长习性
为常绿灌木。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能耐微碱性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4 繁殖方法
4.1 繁殖栽培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1]。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4.2 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开沟,深约10厘米,均匀撒种,每公顷播种量为90-120千克。播后,盖草木灰及细土,压紧。第二年幼苗生长较慢,要经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尿。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后进行。株行距各为100厘米。栽前,带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带士,必须用稀泥浆根,栽后才易成活。
4.3 分株繁殖
春秋两季将丛状植株掘出,抖去宿土,从根基结合薄弱处剪断,每丛带茎干2至3个,需带一部分根系,同时剪去一些较大的羽状复叶,地栽或上盆,培养一两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4.4 采收加工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破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宽的低床或高床。
4.5 田间管理
栽后第一年内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还要补栽缺苗。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按沙质土5份、腐叶土4份,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栽前,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盖好,加层木炭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杀菌。一般植株根部都带有泥土,如有断根、撕碎根、发黑
根或多余根应剪去,按常规法加土栽好植株,浇足水后放在荫凉处,约15天后,可见阳光。每隔1~2年换盆一次,通常将植株从盆中扣出,去掉旧的培养土,剪除大部分根系,去掉细弱过矮的技干定干造型,留3~5株为宜,用培养土栽入盆内,蔽荫管护,半个月后正常管理。南天竹在半荫、凉爽、湿润处养护最好。强光照射下,茎粗短变暗红,幼叶“烧伤”,成叶变红;十分荫蔽的地方则茎细叶长,株丛松散,有损观赏价值,也不利结实。南天竹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宜开花结实温度为24~25℃,冬季移入温室内,一般不低于0℃。翌年清明节后搬出户外。
南天竹南天竹浇水应见干见湿。干旱季节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并向叶面喷雾2~3次,保持叶面湿润,防止叶尖枯焦,有损美观。开花时尤应注意浇水,不使盆土发干,并于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提高受粉率。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不要使盆土过湿。浇水时间,夏季宜在早、晚时行,冬季宜在中午进行。南天竹在生长期内,细苗半个月左右施一次薄肥(宜施含磷多的有机肥)。成年植株每年施三次干肥,分别在5、8、10月份进行,第三次应在移进室内越冬时施肥,肥料可用充分发酵后的饼肥和麻酱渣等。施肥量一般第一、二次宜少,第三次可增加用量。在生长期内,剪除根部萌生枝条、密生枝条,剪去果穗较长的枝干,留1、2枝较低的枝干,以保株型美观,以利开花结果。
4.6 湿度光照
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4.7 盆栽整姿
一、短截。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按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芽点,进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枝条,以便新芽从枝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二、针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芽茎部,新芽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芽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芽生长,促使干身或顶部再次萌芽。连续循环使用此法,新芽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开花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三、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内,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骨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 上述方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1]
5 园林用途
南天竹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木本花卉种类。由于其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近几年常常出现在园林应用中。南天竹主要用作园林内的植物配置,作为花灌木,可以观其鲜艳的花果。也可作室内盆栽,或者观果切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