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与诸葛亮究竟谁更强
11个回答
2014-03-01
展开全部
我觉得是贾诩,贾诩是三国时代的奇迹之一。说诸葛亮,是政界的奇迹。说贾诩,则是谋士的奇迹。
以前一直对贾诩不是很了解,以为不过泛泛之辈,印象很差。在此非常感谢回合制游戏《三国志英杰传之曹操传》。在该游戏中,我第一次知道,曹操要南下,打赤壁之战。居然有人反对!!!就是这个贾诩,在曹操击败袁绍后,希望曹操勤修内政,富国强民!!!我当时第一感觉是:光荣公司是不是编出来的??当时竟然有这样神奇的人~~~如果真的不打赤壁之战,以当时的形势,过三、五年,曹操绝对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看了陈寿的《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后才发现,果真有这段话(详见下文),贾诩果然超强,真的劝过曹操不打~~。再查看《三国演义》,罗贯中略去了这一段历史,但详细描述了其他的计谋。贾诩的谋略之奇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罗贯中是褒刘贬曹的...)如果罗贯中把这段历史写进《三国演义》,贾诩的人气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低的。
闲话少说,正题开始。
从贾诩之言简单剖析人物特点(均引自《三国志·贾诩传》):
1、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不居功~~善自保一说即源于此)
2、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不但不居功,而且还把封的官推掉。且有自知之明~~)
3、不可追也,追必败。兵势有变,亟往必利。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这一段是贾诩指点张绣如何击败曹操。把曹操的一举一动都分析地很合理,让张绣大开眼界,也让我大开眼界。高手过招~~原来曹操如此不堪一击~~)
4、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这一段是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都要劝降张绣。贾诩分析形势的一段话,说明其识人、识时务。曹操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感动ing)
5、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这段是贾诩参与官渡之战,对与袁绍之战的预见,与荀彧的四胜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乃《三国演义》中郭嘉之十胜十败说之源头-罗贯中也喜欢郭嘉~~)
6、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唯一的明智谋士,劝说曹操不打赤壁之战!!!!走召 弓虽!!!可惜曹操不采纳。而且不带贾诩去,导致大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曹操呼“若郭嘉在,安有此失”。其实如果郭嘉在,和贾诩是一个意见~~不过还好曹操并非袁绍,故贾诩没有得到田丰的悲惨下场。)
7、离之而已。
(这段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述。曹操和马超、韩遂打了N久,都没有胜算。于是问计于65岁的贾诩,抹书间韩遂,立刻得胜。贾诩于是有了“鬼谋”之称号。而 马超:郁闷ing)
8、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曹丕和曹植竞争皇位,曹丕问计于贾诩。)
9、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为曹丕即位打基础,也间接解决了曹操的疑难问题。后官封太傅。)
10、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分析局势,精辟!!!再次 走召 弓虽!!!~~但曹丕也不听好言劝~~重用尚武的司马懿,导致司马家崛起。)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贾诩并非好战之人,但战必胜之,深合《孙子兵法》之道
以前一直对贾诩不是很了解,以为不过泛泛之辈,印象很差。在此非常感谢回合制游戏《三国志英杰传之曹操传》。在该游戏中,我第一次知道,曹操要南下,打赤壁之战。居然有人反对!!!就是这个贾诩,在曹操击败袁绍后,希望曹操勤修内政,富国强民!!!我当时第一感觉是:光荣公司是不是编出来的??当时竟然有这样神奇的人~~~如果真的不打赤壁之战,以当时的形势,过三、五年,曹操绝对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看了陈寿的《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后才发现,果真有这段话(详见下文),贾诩果然超强,真的劝过曹操不打~~。再查看《三国演义》,罗贯中略去了这一段历史,但详细描述了其他的计谋。贾诩的谋略之奇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罗贯中是褒刘贬曹的...)如果罗贯中把这段历史写进《三国演义》,贾诩的人气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低的。
闲话少说,正题开始。
从贾诩之言简单剖析人物特点(均引自《三国志·贾诩传》):
1、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不居功~~善自保一说即源于此)
2、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不但不居功,而且还把封的官推掉。且有自知之明~~)
3、不可追也,追必败。兵势有变,亟往必利。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这一段是贾诩指点张绣如何击败曹操。把曹操的一举一动都分析地很合理,让张绣大开眼界,也让我大开眼界。高手过招~~原来曹操如此不堪一击~~)
4、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这一段是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都要劝降张绣。贾诩分析形势的一段话,说明其识人、识时务。曹操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感动ing)
5、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这段是贾诩参与官渡之战,对与袁绍之战的预见,与荀彧的四胜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乃《三国演义》中郭嘉之十胜十败说之源头-罗贯中也喜欢郭嘉~~)
6、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唯一的明智谋士,劝说曹操不打赤壁之战!!!!走召 弓虽!!!可惜曹操不采纳。而且不带贾诩去,导致大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曹操呼“若郭嘉在,安有此失”。其实如果郭嘉在,和贾诩是一个意见~~不过还好曹操并非袁绍,故贾诩没有得到田丰的悲惨下场。)
7、离之而已。
(这段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述。曹操和马超、韩遂打了N久,都没有胜算。于是问计于65岁的贾诩,抹书间韩遂,立刻得胜。贾诩于是有了“鬼谋”之称号。而 马超:郁闷ing)
8、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曹丕和曹植竞争皇位,曹丕问计于贾诩。)
9、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为曹丕即位打基础,也间接解决了曹操的疑难问题。后官封太傅。)
10、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分析局势,精辟!!!再次 走召 弓虽!!!~~但曹丕也不听好言劝~~重用尚武的司马懿,导致司马家崛起。)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贾诩并非好战之人,但战必胜之,深合《孙子兵法》之道
展开全部
当然诸葛亮厉害,诸葛亮遇刘备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贾诩宛城辅佐张绣最后什么结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贾诩三国第一谋士,真正的料事如神,但其他方面不如诸葛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个帅才,国之栋梁。一个参谋而已,最多专家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二人并非同类型人才,诸葛亮属于国之栋梁,是全才,政略计策全通,擅谋国,擅阳谋。
而贾诩是谋主,擅计策,擅连环,擅奇谋。
真要比也该把贾诩和郭嘉放在一起比较。
而贾诩是谋主,擅计策,擅连环,擅奇谋。
真要比也该把贾诩和郭嘉放在一起比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