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瓷器,和他的来历,朝代

专业人士回答... 专业人士回答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5-01
展开全部
中国唐代著名瓷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0年 8月,邢窑遗址首先在河北省临城县境内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祁村、双井村一带发现,其中祁村窑烧制的白瓷最具邢窑白瓷的特征。但根据唐李肇《国史补》中关于“内丘白瓷瓯”的记载,邢窑的中心窑址应当在内丘县境内。据此,考古工作者又在与临城相邻的内丘县广泛进行了调查,发现邢窑遗址20余处,并采集到大量白瓷标本。从所获资料看,临城与内丘烧制的白瓷在造型、胎釉等各方面特征基本镇蚂一致,应当属于一个瓷窑系统。这一重要的发现,解决了邢窑遗址的问题,并对邢窑历史、品种及其窑口分布范围等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邢窑位于太行山东麓,散布在内丘县冯唐村、宋村以北,临城县祁村、双井村以南,内丘县西丘村以东,隆尧县双碑村以西的狭长地带内,总面积约 300余平方公里。其中内丘县城关一带的唐代白瓷窑最为集中,烧制白瓷的质量也最为精致。因此,这一地区应是当时邢窑瓷器的烧制中心。它四周的窑址应是由此而发展的。简旅嫌唐代瓷窑多以所在之州命名,内丘在武德五年 (622)改隶邢州,故名邢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邢窑瓷器的主要特征是“白如雪”。但从出土的瓷片看,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这说明陆羽《茶经》中所描写的仅仅是邢窑瓷器中的精品,并不是邢窑瓷器的全貌。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佳,当是还原焰烧成。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器形有盘、碗、杯、托子、瓶、壶、罐和注子等。碗有多种形式,最多的为浅形敞口碗,碗身呈 45 度角斜出,口缘外部凸起一周,底坦平,底中心凹入,施釉,形如玉璧。内丘城关地区白瓷窑烧制的玉璧形底碗与临城祁村窑同类的精致白瓷制品相同,并在碗底中心往往刻划有一个“盈”字。此外,还有敛口碗,分深浅两种。圈足较玉璧形底为窄,也有平底者。又有碗口八出者,口缘作八瓣形,里外凸起凹入四直线。圈足呈四瓣海棠形。托子为盘形,托口微高出盘面,矮圈足。临城祁村窑还出土 1件皮囊壶,残高约16厘米,上部扁形,中间有提梁,流口残失,壶下部饱满,平底,左右两侧有线纹凸起,形如皮囊缝合痕,壶前后两面有划花三角形纹饰。注子为叭形口,球形腹,一面有短流,一面有曲柄,平底。罐为圆唇口,颈极短,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从上述这些精细白瓷来看,形容它的釉色“白如雪”并不过誉。
  粗白瓷亦以各式碗为多,此外有注子、长方形小枕等。粗碗均敷化妆土,大碗多为平底,小碗多为玉璧形底,外部一般拦手施釉不到底,采用叠烧法,碗与碗之间垫以三角形支具,碗心多残留有支具烧痕。枕为长方形小枕,装饰以褐色斑点,有的装饰以篦点纹。注子器身稍高且瘦,平底。黑釉器物有平底浅碗、唇口小罐、花口钵、双系罐等,胎体与釉均较厚。褐色釉有敞口大碗,釉厚处呈黑色。
  邢窑瓷器素以色白见称,历来不见邢窑器有附加装饰的记述。但是在邢窑遗址范围内却发现了一些用模印、划花和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的白瓷标本,增进了对邢窑白瓷的进一步了解。
  唐代白瓷以邢窑器最为有名,李肇《国史补》说那时邢窑白瓷已经天下通用,表明邢窑绝不是初创。继唐代邢窑遗址发现以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内丘、临城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多处,证明邢窑在隋时就已开始烧制白瓷了。
  唐代后期,邢窑由于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渐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受邢窑的影响继之而起,成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除邢窑与定窑外,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平定窑与浑源窑等,也都以烧白瓷为主。正因为有众多的白瓷窑的出现与发展,在北方才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从唐墓中出土了不少白瓷,以陕西、河南、河北出土的为多,有些白瓷可能属于邻近瓷窑的产品。其中一部分为精致的白瓷,如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河南安阳薛家庄唐墓出土的白瓷碗和盏托等。特别是盏托的制作精工,是绝无仅有的珍品。这些白瓷与邢窑白瓷在造型、釉色以及玉璧形底中心施釉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可见它们应出自邢窑。此外,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中出土的带“盈”字款的碗与内丘城关邢窑遗址出土的完全相同,可知是内丘窑的产品。
  邢窑白瓷当时曾远销海外,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日本等国家的古代遗址中,均有发现。
祝你好运
小兔子的文集
高粉答主

2017-07-2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4768万
展开全部
邢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窑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邢窑白瓷的制作工艺,经专家研究试验已摸索探究出来,并在其主要产地临城县被仿制成功,千年名瓷重新放出迷人的光彩。
产品特点编辑
邢窑器物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碧激袭感。
胎质
邢窑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
1、粗白瓷
邢窑白釉罐
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
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
2、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
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
釉层
邢窑是镁釉,高温下黏度大悔兄,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泽度好,但釉色有乳浊感,不透明,釉色稳定,多呈白色或白中泛青的色调。这就使乳浊釉对胎体有良好的遮盖性,器物施釉到底,质优者足心也施釉。而当时的定窑产品釉料配置不稳定,就釉而言也分粗细两种,都不够光洁,光泽度差。
器型
邢窑白釉碗
有盘、碗、杯、托子、瓶、壶、罐和注子等。

邢窑白瓷多素面无装饰,到了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器中也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
底款
带有底款的邢窑瓷器属于细白瓷,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点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书“翰林”。
1、底部刻有“翰林”款字,为唐代翰林院在邢窑定烧的瓷器,现代常见都刻在罐上,不排除碗上没有“翰林”字款;
2、刻有“盈”字款器物,是唐代大盈库在邢窑定烧的瓷器。
“盈铅仿”字乃是唐代宫内大盈库的简称(皇家私库),是贡品,也只有是皇家自用,外人不能随意使用,赏赐除外。“盈”字款常出现在邢窑的白釉碗上,也不能排除罐上没有“盈”字款。只是出土发现的较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28
展开全部
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其质量是十分精美的。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扣之音脆而妙如方响。同时,也因其数量增多,又因其物美价廉,除为宫廷使用外,还畅销各地为天下通用。
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旦袭烧制白瓷的窑场。据模仿兄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其技术水平在隋代已登峰造极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在我国陶大和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陶瓷史的一页空白,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28
展开全部
邢窑瓷器鉴识   位于河北临城县与内丘县接壤地带的邢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窑场,唐代曾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尤其是所烧细白瓷代表了隋唐两代白瓷的最高水平,并为宋代大放异彩的彩瓷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邢窑白瓷创烧于北齐 。   隋代邢窑细白瓷登峰造极   隋代是邢窑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少量的透影细白瓷工艺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邢窑白瓷从瓷质上说,共有3个瓷种,即粗白瓷、细白瓷和透影细白瓷。前两个瓷种在各大博物馆均能看到实物,而透影细白瓷则很少见到,是一种高档的精细产品。1982年叶喆民教授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率先提醒人们注意这种白瓷的存在。古阿拉伯人苏来曼在其《日记》氏帆中记述:"中国人用白瓷土烧制的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的液体。"《日记》写于公元851年,苏莱曼在记述这种透影白瓷时,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它是邢窑产品,但就我国当时的白瓷工艺水平而言,非邢窑莫属。后来河北内丘邢窑窑址出土的实物残器和瓷片证实了苏莱曼《日记》中的记载。透影细白瓷油脂般的光润、蛋壳般的厚度(上薄下厚,最薄处约1毫米)、透影性和瓷化程度,奠定了隋代邢窑白瓷的历史地位。
  邢窑透影细白瓷,不论胎体薄厚,遮光而视,均能看见后面的手影,这与瓷土的材料有关。内丘出土的透影白瓷有隋代的深腹实足杯和鼓腹贴花壶、多足砚,以上几件均为残器。不足l毫米厚度的薄胎深腹实足杯己达到了半脱胎的地步。这一发现将我国薄胎细白瓷的创烧时间从明永乐时期的半脱胎白瓷提前了近l0个世纪。    名扬四海的唐代邢窑白瓷   根据《唐书》记载,邢窑白瓷与越州青瓷都作为地方名产向宫廷进贡。早在20世纪50年代,陕西西安的唐大明宫遗址就出土过一批邢窑白瓷,其中有1件底部刻有"翰林"字样的白瓷罐和几件刻有"盈"字款的白釉瓷碗。底部刻有"翰林"款的白釉罐应为唐代翰林院的定烧器。   1984年春,在内丘县城西的西关村和中丰洞村窑址采集到带"盈"字铭文的细白瓷残器和瓷片,从器物造型、款字风格等来看,与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盈"字款瓷如出一辙。带"盈"字款的瓷器,应为唐代宫中大盈库的定烧器,专供皇帝宴饮赏赐之用,故可以说邢窑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邢窑烧制温度当在1200℃以上,瓷化程度好。盏的腹部有窑粘,盏口部有轻微变形,"盈"字的刻画比较生硬。烧制年代为唐早期。  "盈"字铭文的几种不同的刻画信带和器物圈足的差异,可能说明邢窑在唐早期至五代一直为宫中烧制官窑瓷器。比如以茶盏来说,有饼足底、微侈直口的浅腹盏(唐早期),有玉璧底、唇口浅腹盏(唐中期),有带圈足"盈"字铭文的瓷片(唐晚期至五代)。从实物中看,早期"盈"字款白瓷产品,"盈"字刻画比较呆板,后期产品的烧制水平更加完美,"盈"字的刻画也更加潇洒自如。"盈"字铭文瓷器均为细白瓷,器内外上满釉,胎质细致洁白,釉光滋润明亮。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带"盈"宇铭文的白瓷粉盒是邢窑细白瓷的代表作。
    邢窑白瓷,多朴素无纹,主要以洁白、细腻、滋润、类银类雪的色调及朴素大方的造型见长。仅有少量白瓷有印花、画花和歼坦雹贴塑等装饰,纹饰相当精美。最终成为我国宋代"五大官窑"之一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