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采是什么意思?

2025-02-17 广告
纳采是古代汉族婚姻风俗,“六礼”中的第一礼。“纳采”就是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即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
古代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
扩展资料:
古代结婚流程
古代结婚包括纳采、问名、结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阶段,它对中国历代婚礼的演形,终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婚礼的主要模式。在东汉汉、魏晋的“乱世”之际,因战乱、环境不稳定、人多草率等原因仓卒成婚,而不完全按照六礼程序行事。
隋、唐以后,随看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婚礼又复杂起来。后因过于繁忙行之不便,又有所简化。到南宋时将其有关内容合并,由六礼变成三礼了。婚嫁六礼之首是纳采。纳采就是议婚、提亲,送礼、求婚、选择配偶等,是男家向女家提出喜结连理的请求。
问名是六礼中的第二礼,就是男家向女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子名出生年月日时辰。就是讨要年康八字,也叫讨八字,以便男家占卜吉凶,可见古人对于个人大事的操办十分迷信,凡事必问天命。
纳吉是六礼中的第三礼,男家行过纳采、问名礼后,去自己家经常供奉的神庙中卜算吉凶。卜得吉,男家备礼,通过媒人通知女家,然后双方商议结婚时间与事宜,现在称为订婚。纳吉也叫送定、过定、定聘、过小礼等。
纳征是六礼中的第四礼,主要就是向女方家送礼品,也叫下彩礼。这礼在六礼中至关重要,是决定嫁娶前的关键环节。女方只有收取彩礼之后,才会答应这门亲事。
请期是六礼中的第五礼,就是确认具体结婚的日子,也叫择吉送日子、定日子。由男方选择好结婚的吉日良辰,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请媒人通知女家,征求意见。
女方主要考虑,日期是不是女孩的月经期,经双方同意,确定下来。结婚日期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以图吉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采
纳采是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
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出自《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
之后事宜
“纳采”之后是“问名”,就是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以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看男女双方会不会相冲相克,以及有没有其他不宜结成夫妻的地方,“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问名”后是“纳吉”,男方父母将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给女方,这就是“过大贴”、“换鸾书”,也称为“通书”,实际上有点儿订婚的意思。
接下来的“纳徵”对女家来说最实惠,大概意思就是给彩礼,彩礼的时代特色鲜明,古时候是给绢帛之类,后来是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