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木渎中学怎么样?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好学校,在吴县没有成为苏州的吴中区之前,木渎高级中学是无县最好的高中。
目前也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好中学。
相关资料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苏州西郊太湖之滨,佛教名山灵岩之麓,坐落着一所名闻遐迩的“江南名校”——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园花木繁茂,景色宜人,校舍充足,设施齐备。现有高中三个年级46个班级,2179名学生,241名教职工,193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64人,中级教师76人。现任校长顾志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苏州市名校长。
历史篇:光荣的足迹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前身是私立吴西中学,创办于1937年,以后相继称为私立灵岩中学、吴县县立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吴县县立初级农蚕技术学校、吴县初级中学、苏州市木渎初级中学、吴县木渎中学。八十年代初,成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6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1999年以来,先后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首批96所四星级高中之一。
六十多年来,一代代木中人身膺历史赋予的重任,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页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光荣的足迹。
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发展,现代化教育设施日臻完善,微机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配备闭路电视、背投电视和实物投影仪,每个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实现了宽带校园网,接点通达每只办公室、讲台。
学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已鲜明的特色。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木渎中学已形成了“砺志、崇实、文明、创新”的优良校风,“严谨、爱生、互助、奋进”的优良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优良学风,“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木中人精神。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日见成效。学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形成了一支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教学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拥有赵季康、陈伟骏、周永沛、曹锁海、陈泽诞、王海赳、胡长树等特级教师。李建邡、范晖二十多位中青年教师获全国、省、市级优秀教育(德育)工作者称号,一批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科评课选优及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等奖。30多位青年教师成为各级学科教改带头人,12位青年教师成为苏州市、吴县市名教师或名校长。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800多篇,著书30余种,课题研究29项。
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成果令人瞩目。高考连续多年在苏州市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有11位考生荣获苏州市考生最高荣誉——“李政道奖学金”。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进入清华、北大等全国一流高校的大门。七十年代毕业生吕力荣获“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光荣称号,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八十年代毕业生杨培东在纳米技术行业走在世界前列,与杨振宁、李政道等一起名列十大美籍华人科学家之一。顾健、庄嘉炜、阙志强、吴舟桥、陈晓明、翁杰程等学生先后入选国家数学、物理、生物奥林匹克冬令营。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两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一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令一次。连续5次(十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现实篇:改革的步伐
步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厉行改革,学校的发展跨入了新纪元。
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把我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可比的开放型的现代化学校”为奋斗目标,以“以人为本,传承文明,以研导行,开拓创新”为教育理念,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在办学体制上,学校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办学渠道日渐拓宽,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与吴中区教育投资公司联合创办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天华学校,运行态势良好,多元办学格局初具规模。学校“借助专家上层次,依托高校办名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实施英才教育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大力推行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于2000年在苏州市普教系统首创的“首席教师制”及其配套的“职级工资制”,从而极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先后制定了《专任教师考核条例》等一系列职责考核条例,从而完善了各项考核制度,形成了较为可行的各类评价体系。
学校提出了“一手抓教学质量生命线,一手抓特色教育风景线”的口号,专设奥赛中心,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卓著,近三年有146人次获省级竞赛奖项,91人次获全国级竞赛奖项,5人进入国家冬令营。数学奥赛更是异军突起,名列江苏省前茅,学校也因此被授予省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称号。
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倡导互动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反思性学习,在苏州市中学系统首创分层次跑班教学。在教学管理上积极实施“调研制”,在考试管理上实施授课、命题、阅卷“三权制”,有力强化了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和经验,2位青年教师荣获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竞赛一等奖,1位获二等奖。
学校大力倡导“务实科研”,努力贯彻“以研导行”策略,开发有《新大纲·新高考探秘》等三种系列校本课程,大型课改教材《新课程系列教材》已逐步启动,其中《体育与健康·球类部分》、《体育与健康·休闲运动》已正式出版使用。
学校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网站被评为苏州市十大优秀校园网站,各教研组网页和教师、学生个人主页不断涌现,质量日趋提高。
学校在实施“青蓝工程”,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的同时,加快筑巢引凤的步伐,积极引进省内外名师,近两年先后有十余位省内外名师加盟,从而增强了师资队伍的实力和活力。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木渎中学这所传统名校再度焕发青春,充满朝气与活力。
未来篇:宏伟的蓝图
二○○二年,吴中区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行政部门高瞻远瞩,运筹大略,从未来战略高度出发,下决心将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易地新建,2004年6月正式破土动工。这是木渎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木渎中学从此将进入一个新天地。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新校区位于苏州市木渎镇著名天平山、灵岩山风景区三级保护区内,规划用地5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多元,规划招收30轨90班,3600名在校生。
木渎中学新校由苏州市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新木渎中学将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标准的开放型校园、生态化校园、网络化校园。二OO五年春季,吴中大地将呈现出一所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浓郁现代气息的,规模宏伟、设施一流的新学校。
同时,学校将依托特定的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以“公平竞争,先忧后乐”作为学校的文化内涵,以训诫学子既要通过“公平竞争”来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培养自已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木中人将进一步追求高品位、精致化的管理,在保持学校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文化内涵。规划要点为:有机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努力开发各种潜在资源,加强国际对话与融通;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又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无缝对接,着力打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根据发展性原则,详细科学地规划学校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奉行“做精做强不盲目做大”的原则,在就读学生数量有序增长的前提下着力推进小班化教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了解世界教育前沿性理论,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总结出先进的、能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的办学理念,并明确实施;进一步开发优质的课程体系,在不违背国家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开发富有本校和时代特色,更适合于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力、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使教师在业务能力和专业学力上不断提升。
如今,木渎高级中学正以学校易地新建为契机,以争创江苏省“五星级”高中为近期目标,同心同德,负重拼搏,务真求实,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为学校发展谱写璀璨夺目的新篇章。
目前也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好中学。
相关资料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苏州西郊太湖之滨,佛教名山灵岩之麓,坐落着一所名闻遐迩的“江南名校”——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园花木繁茂,景色宜人,校舍充足,设施齐备。现有高中三个年级46个班级,2179名学生,241名教职工,193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64人,中级教师76人。现任校长顾志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苏州市名校长。
历史篇:光荣的足迹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前身是私立吴西中学,创办于1937年,以后相继称为私立灵岩中学、吴县县立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吴县县立初级农蚕技术学校、吴县初级中学、苏州市木渎初级中学、吴县木渎中学。八十年代初,成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6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1999年以来,先后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首批96所四星级高中之一。
六十多年来,一代代木中人身膺历史赋予的重任,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页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光荣的足迹。
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发展,现代化教育设施日臻完善,微机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配备闭路电视、背投电视和实物投影仪,每个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实现了宽带校园网,接点通达每只办公室、讲台。
学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已鲜明的特色。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木渎中学已形成了“砺志、崇实、文明、创新”的优良校风,“严谨、爱生、互助、奋进”的优良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优良学风,“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木中人精神。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日见成效。学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形成了一支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教学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拥有赵季康、陈伟骏、周永沛、曹锁海、陈泽诞、王海赳、胡长树等特级教师。李建邡、范晖二十多位中青年教师获全国、省、市级优秀教育(德育)工作者称号,一批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科评课选优及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等奖。30多位青年教师成为各级学科教改带头人,12位青年教师成为苏州市、吴县市名教师或名校长。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800多篇,著书30余种,课题研究29项。
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成果令人瞩目。高考连续多年在苏州市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有11位考生荣获苏州市考生最高荣誉——“李政道奖学金”。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进入清华、北大等全国一流高校的大门。七十年代毕业生吕力荣获“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光荣称号,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八十年代毕业生杨培东在纳米技术行业走在世界前列,与杨振宁、李政道等一起名列十大美籍华人科学家之一。顾健、庄嘉炜、阙志强、吴舟桥、陈晓明、翁杰程等学生先后入选国家数学、物理、生物奥林匹克冬令营。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两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一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令一次。连续5次(十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现实篇:改革的步伐
步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厉行改革,学校的发展跨入了新纪元。
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把我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可比的开放型的现代化学校”为奋斗目标,以“以人为本,传承文明,以研导行,开拓创新”为教育理念,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在办学体制上,学校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办学渠道日渐拓宽,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与吴中区教育投资公司联合创办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天华学校,运行态势良好,多元办学格局初具规模。学校“借助专家上层次,依托高校办名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实施英才教育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大力推行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于2000年在苏州市普教系统首创的“首席教师制”及其配套的“职级工资制”,从而极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先后制定了《专任教师考核条例》等一系列职责考核条例,从而完善了各项考核制度,形成了较为可行的各类评价体系。
学校提出了“一手抓教学质量生命线,一手抓特色教育风景线”的口号,专设奥赛中心,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卓著,近三年有146人次获省级竞赛奖项,91人次获全国级竞赛奖项,5人进入国家冬令营。数学奥赛更是异军突起,名列江苏省前茅,学校也因此被授予省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称号。
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倡导互动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反思性学习,在苏州市中学系统首创分层次跑班教学。在教学管理上积极实施“调研制”,在考试管理上实施授课、命题、阅卷“三权制”,有力强化了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和经验,2位青年教师荣获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竞赛一等奖,1位获二等奖。
学校大力倡导“务实科研”,努力贯彻“以研导行”策略,开发有《新大纲·新高考探秘》等三种系列校本课程,大型课改教材《新课程系列教材》已逐步启动,其中《体育与健康·球类部分》、《体育与健康·休闲运动》已正式出版使用。
学校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网站被评为苏州市十大优秀校园网站,各教研组网页和教师、学生个人主页不断涌现,质量日趋提高。
学校在实施“青蓝工程”,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的同时,加快筑巢引凤的步伐,积极引进省内外名师,近两年先后有十余位省内外名师加盟,从而增强了师资队伍的实力和活力。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木渎中学这所传统名校再度焕发青春,充满朝气与活力。
未来篇:宏伟的蓝图
二○○二年,吴中区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行政部门高瞻远瞩,运筹大略,从未来战略高度出发,下决心将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易地新建,2004年6月正式破土动工。这是木渎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木渎中学从此将进入一个新天地。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新校区位于苏州市木渎镇著名天平山、灵岩山风景区三级保护区内,规划用地5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多元,规划招收30轨90班,3600名在校生。
木渎中学新校由苏州市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新木渎中学将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标准的开放型校园、生态化校园、网络化校园。二OO五年春季,吴中大地将呈现出一所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浓郁现代气息的,规模宏伟、设施一流的新学校。
同时,学校将依托特定的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以“公平竞争,先忧后乐”作为学校的文化内涵,以训诫学子既要通过“公平竞争”来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培养自已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木中人将进一步追求高品位、精致化的管理,在保持学校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文化内涵。规划要点为:有机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努力开发各种潜在资源,加强国际对话与融通;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又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无缝对接,着力打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根据发展性原则,详细科学地规划学校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奉行“做精做强不盲目做大”的原则,在就读学生数量有序增长的前提下着力推进小班化教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了解世界教育前沿性理论,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总结出先进的、能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的办学理念,并明确实施;进一步开发优质的课程体系,在不违背国家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开发富有本校和时代特色,更适合于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力、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使教师在业务能力和专业学力上不断提升。
如今,木渎高级中学正以学校易地新建为契机,以争创江苏省“五星级”高中为近期目标,同心同德,负重拼搏,务真求实,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为学校发展谱写璀璨夺目的新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