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怕老婆是真的吗?
展开全部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彪悍的女人”,怕老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气管炎”的光辉事迹,隋炀帝、王导、谢安等等,而一代名将戚继光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怕老婆的故事和他的丰功伟绩一同流传千古。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百家讲坛》南京师范大学郦波副教授在讲戚继光时,毫无例外都提到了戚继光怕老婆的事情,其中“戚继光把老婆骗进军营想除掉自己的老婆”的故事当年明月已经讲了明显是假的。当然郦波副教授在《百家讲坛》里面的讲解很大程度上都参照了《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片段。不过,对于郦波副教授所讲的以及《明朝那些事儿》里所描述的戚继光怕老婆的一些片段,本人还是有不少疑问。
疑点一:十岁就官居四品的戚继光18岁那年娶了王氏过门。戚继光先祖戚祥作为明太祖的亲兵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功劳。明太祖曾下达了一道影响深远的命令:“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但戚祥历代子孙才能有限,戚继光父亲戚景通也不过江南漕运把总,戚家百年来也没出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而戚继光的老丈人却干到过总兵,是明军的高级将领。将门出虎女,据《明朝那些事》里讲的王氏脾气倔强,且自幼习武,善用刀剑,据说发起火来连戚继光都不是她的对手,经常被打得到处跑。
《明朝那些事儿》与郦波副教授还都讲了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所城,突然,大批倭寇远程突袭,包围了新河城,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人。从此,王氏的声名大震,震撼全军,连北京也知道了王氏,这位既贤惠温柔,又智勇双全的女人,戚继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谋的妻子!
对此我表示有疑问:明朝妇女盛行裹脚,而官宦人家更是严重。戚继光的夫人是万户之女,即使出生将门,曾经习武,绝不可能是一个能把戚继光打得满院子跑的武林高手,发生这样的事简直匪夷所思。而且戚继光可是枪法拳法剑法都超群而且有拳谱传世的猛将,据说日本的空手道实际上就是戚继光拳法的翻版,如此看来,世上男子又有几人能打过戚继光,更何况一介女流,除非练了《葵花宝典》什么的,这是不现实的。对于王氏新河城一战也有很多疑问,王氏私自打开军械库发放兵器,戚继光既然不仅没责怪,反而深深佩服,这实在不像一位治军严谨的将军所为。
疑点二:《明朝那些事儿》讲虽然戚继光老婆很强势,但是不触及原则问题,她对戚继光是很好的,当年戚将军家里不富裕,有次买条鱼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来一看——只有鱼头和鱼尾。戚继光估计是老婆自己吃了,也就没作声,但到了晚餐的时候,王氏却又把剩下的鱼肉端了上来,戚继光这才恍然大悟,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直流!
要知道戚继光刚满十八岁已经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官居四品,怎么会连一条鱼都吃不起?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据《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一个正七品县令每月俸禄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实际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而明代物价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一个堂堂四品官员俸禄不足吃鱼?《万历十五年》里面所述:有一年除夕,总兵府中竟因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时辞岁。可是北京著名餐馆的名菜,如抄手胡同华家的煮猪头,却由百十里外走马传致。戚继光的生活可能不见得就那么简朴,甚至连条鱼都吃不起吧。
疑点三:戚继光纳妾事件。《明朝那些事儿》称戚继光戚继光其实并不好色,之所以纳妾,实在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王氏偏偏就是没有儿子。而据郦波副教授讲王氏为戚继光只生一女,眼看老婆年纪大了,戚继光动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娶了第一个小妾沈氏,没生儿子,然而不到一年又娶了陈氏,又没生,于是其在48岁时,又贪恋美色,纳了第三个小妾杨氏,后来这些小妾却接二连三地给戚继光生下了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戚安国、戚昌国、戚兴国等人。
其实郦波副教授在这里的说法与史实有些许出入。戚继光分别在1564、1565、1573年纳了三个妾:沈氏、陈氏和杨氏,相隔了那么多年,而且陈氏已经给戚继光生了两个孩子了,他又纳了杨氏,并不是郦波副教授所说的陈氏没生儿子他才娶杨氏的。而且有人说王氏无子嗣,而郦波副教授说王氏有一女,此事有待考证。戚继光接二连三地娶妾,而且前两个相隔不到一年,最后一个更是已有两子后贪恋美色又娶得,这能像《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说不好色吗?
疑点四:《明朝那些事儿》里描述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虽然一夫多妻是允许的,但王氏听说这个消息后,随手抄起一把尖刀,奔着戚继光就去了。戚继光听到消息立马就溜了,王氏扑了个空,却绝不肯罢休,每日在家里蹲守,“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并且扬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剁了你誓不罢休。于是戚继光一咬牙,不带任何盔甲,套着一件便装(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还穿着一件护甲。,防止王氏真把自己剁了)回了家,在老婆没来得及动手之前,便扑通一声跪下,然后嚎啕大哭,痛斥封建礼教,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了生儿子才不得已如此,并且讲过去忆往昔,恩爱夫妻,同甘共苦等等。女人毕竟是女人,被戚继光这么一阵忽悠,心肠就软了,随即丢下尖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
对于这个故事,我也深表怀疑,如果说前两个妾为传宗,情有可原,那么戚继光相隔了那么多年,而且陈氏已经给他生了两个孩子了,他又贪图美色,纳了杨氏,可见戚继光是不会怕老婆,所以并不会出现《明朝那些事儿》中所记载的那样向妻子跪下解释。
我们知道宋明时,理学流行,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且更加强调“三纲五常”的理论(虽然他本人把儿媳的肚子都搞大了),明代虽有王阳明、李贽等异端的出现,但是理学思想还是占据了主流地位,戚继光与王氏出身都算不错,应当都是理学的忠实执行者,从戚继光纳妾传宗接代可见。王氏作为总兵之女,礼法、三纲五常岂能不知?作为大户人家出生的王氏对待作为一代名将的丈夫如此跋扈实在不太现实。而且当时王氏不能生子,此足以成为休妻的理由。戚继光18岁结婚,35岁才纳妾,可见戚继光对他老婆是非常仁慈的。从当时那个角度出发王氏不能传宗,戚继光完全可以休妻,岂会如此容忍王氏如此胡闹?
故事还没结束,据说鉴于戚继光私生活的荒唐丝毫没有改变,王氏在晚年,“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主动和戚继光离婚,自己回娘家了,大义凛然地休掉了民族英雄老公。有人评价王氏:“不愿意沉沦在死亡婚姻里,选择离婚分手,我们不能不叹服王氏生活的艺术和勇气。王氏贤惠,也刚毅,还聪明,更有自己的自尊心,在老公无情荒唐的家庭中,最后休掉民族英雄的老公,离婚归家,说明她真正是敢恨敢爱!”
其实在本人看来戚继光的老婆如果用“贤惠”这个词未免有些过了,作为妻子,王氏没有为戚家传后,在明代可谓大不孝,而戚继光并没有因此休妻,也算仁慈。然而戚继光临死前一年,他老婆把戚继光的全部积蓄都卷跑了,这对戚继光的打击很大,而且戚继光的死跟他老婆的跑有很大关系,王氏这种行为未免有些过分,积蓄最起码对半分嘛,毕竟这些积蓄也是戚继光战场上撒血拼来的。
有人说这些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都是戚继光的反对者们给戚继光造的谣,而后又经过几百年的以讹传讹。历史本是笔糊涂账,中国历史更是离谱的出奇,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作为一本小说可以杜撰一些历史的话,郦波副教授在《百家讲坛》这样的地方讲历史人物,还是少借鉴小说之类的作品,即使借鉴也应说明清楚,当然在讲之前考证一下,可能会更好点。
对于戚继光本人,除了他的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眼光独到靠着张居正这座大山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张居正最后却是吃戚继光送的伟哥(海狗肾)吃死的,可谓悲哉。《明史》本传对戚继光评价“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用委婉的措辞证明了一个英勇的军人不一定同时就是廉洁的将领。1584年戚继光被参劾的理由之中,有一条就是他在蓟州的账薄业已不知去向,更直接地说,就是没有帐单可资交代。
戚继光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能把他强行安放在用传统道德构成的标准像框里。他的一生中有许多难于解释的事情。戚继光1588年1月17日,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个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口鸡三号,将星殒矣”,显然有无限凄怆的感触。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百家讲坛》南京师范大学郦波副教授在讲戚继光时,毫无例外都提到了戚继光怕老婆的事情,其中“戚继光把老婆骗进军营想除掉自己的老婆”的故事当年明月已经讲了明显是假的。当然郦波副教授在《百家讲坛》里面的讲解很大程度上都参照了《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片段。不过,对于郦波副教授所讲的以及《明朝那些事儿》里所描述的戚继光怕老婆的一些片段,本人还是有不少疑问。
疑点一:十岁就官居四品的戚继光18岁那年娶了王氏过门。戚继光先祖戚祥作为明太祖的亲兵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功劳。明太祖曾下达了一道影响深远的命令:“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但戚祥历代子孙才能有限,戚继光父亲戚景通也不过江南漕运把总,戚家百年来也没出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而戚继光的老丈人却干到过总兵,是明军的高级将领。将门出虎女,据《明朝那些事》里讲的王氏脾气倔强,且自幼习武,善用刀剑,据说发起火来连戚继光都不是她的对手,经常被打得到处跑。
《明朝那些事儿》与郦波副教授还都讲了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所城,突然,大批倭寇远程突袭,包围了新河城,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人。从此,王氏的声名大震,震撼全军,连北京也知道了王氏,这位既贤惠温柔,又智勇双全的女人,戚继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谋的妻子!
对此我表示有疑问:明朝妇女盛行裹脚,而官宦人家更是严重。戚继光的夫人是万户之女,即使出生将门,曾经习武,绝不可能是一个能把戚继光打得满院子跑的武林高手,发生这样的事简直匪夷所思。而且戚继光可是枪法拳法剑法都超群而且有拳谱传世的猛将,据说日本的空手道实际上就是戚继光拳法的翻版,如此看来,世上男子又有几人能打过戚继光,更何况一介女流,除非练了《葵花宝典》什么的,这是不现实的。对于王氏新河城一战也有很多疑问,王氏私自打开军械库发放兵器,戚继光既然不仅没责怪,反而深深佩服,这实在不像一位治军严谨的将军所为。
疑点二:《明朝那些事儿》讲虽然戚继光老婆很强势,但是不触及原则问题,她对戚继光是很好的,当年戚将军家里不富裕,有次买条鱼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来一看——只有鱼头和鱼尾。戚继光估计是老婆自己吃了,也就没作声,但到了晚餐的时候,王氏却又把剩下的鱼肉端了上来,戚继光这才恍然大悟,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直流!
要知道戚继光刚满十八岁已经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官居四品,怎么会连一条鱼都吃不起?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据《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一个正七品县令每月俸禄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实际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而明代物价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一个堂堂四品官员俸禄不足吃鱼?《万历十五年》里面所述:有一年除夕,总兵府中竟因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时辞岁。可是北京著名餐馆的名菜,如抄手胡同华家的煮猪头,却由百十里外走马传致。戚继光的生活可能不见得就那么简朴,甚至连条鱼都吃不起吧。
疑点三:戚继光纳妾事件。《明朝那些事儿》称戚继光戚继光其实并不好色,之所以纳妾,实在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王氏偏偏就是没有儿子。而据郦波副教授讲王氏为戚继光只生一女,眼看老婆年纪大了,戚继光动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娶了第一个小妾沈氏,没生儿子,然而不到一年又娶了陈氏,又没生,于是其在48岁时,又贪恋美色,纳了第三个小妾杨氏,后来这些小妾却接二连三地给戚继光生下了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戚安国、戚昌国、戚兴国等人。
其实郦波副教授在这里的说法与史实有些许出入。戚继光分别在1564、1565、1573年纳了三个妾:沈氏、陈氏和杨氏,相隔了那么多年,而且陈氏已经给戚继光生了两个孩子了,他又纳了杨氏,并不是郦波副教授所说的陈氏没生儿子他才娶杨氏的。而且有人说王氏无子嗣,而郦波副教授说王氏有一女,此事有待考证。戚继光接二连三地娶妾,而且前两个相隔不到一年,最后一个更是已有两子后贪恋美色又娶得,这能像《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说不好色吗?
疑点四:《明朝那些事儿》里描述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虽然一夫多妻是允许的,但王氏听说这个消息后,随手抄起一把尖刀,奔着戚继光就去了。戚继光听到消息立马就溜了,王氏扑了个空,却绝不肯罢休,每日在家里蹲守,“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并且扬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剁了你誓不罢休。于是戚继光一咬牙,不带任何盔甲,套着一件便装(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还穿着一件护甲。,防止王氏真把自己剁了)回了家,在老婆没来得及动手之前,便扑通一声跪下,然后嚎啕大哭,痛斥封建礼教,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了生儿子才不得已如此,并且讲过去忆往昔,恩爱夫妻,同甘共苦等等。女人毕竟是女人,被戚继光这么一阵忽悠,心肠就软了,随即丢下尖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
对于这个故事,我也深表怀疑,如果说前两个妾为传宗,情有可原,那么戚继光相隔了那么多年,而且陈氏已经给他生了两个孩子了,他又贪图美色,纳了杨氏,可见戚继光是不会怕老婆,所以并不会出现《明朝那些事儿》中所记载的那样向妻子跪下解释。
我们知道宋明时,理学流行,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且更加强调“三纲五常”的理论(虽然他本人把儿媳的肚子都搞大了),明代虽有王阳明、李贽等异端的出现,但是理学思想还是占据了主流地位,戚继光与王氏出身都算不错,应当都是理学的忠实执行者,从戚继光纳妾传宗接代可见。王氏作为总兵之女,礼法、三纲五常岂能不知?作为大户人家出生的王氏对待作为一代名将的丈夫如此跋扈实在不太现实。而且当时王氏不能生子,此足以成为休妻的理由。戚继光18岁结婚,35岁才纳妾,可见戚继光对他老婆是非常仁慈的。从当时那个角度出发王氏不能传宗,戚继光完全可以休妻,岂会如此容忍王氏如此胡闹?
故事还没结束,据说鉴于戚继光私生活的荒唐丝毫没有改变,王氏在晚年,“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主动和戚继光离婚,自己回娘家了,大义凛然地休掉了民族英雄老公。有人评价王氏:“不愿意沉沦在死亡婚姻里,选择离婚分手,我们不能不叹服王氏生活的艺术和勇气。王氏贤惠,也刚毅,还聪明,更有自己的自尊心,在老公无情荒唐的家庭中,最后休掉民族英雄的老公,离婚归家,说明她真正是敢恨敢爱!”
其实在本人看来戚继光的老婆如果用“贤惠”这个词未免有些过了,作为妻子,王氏没有为戚家传后,在明代可谓大不孝,而戚继光并没有因此休妻,也算仁慈。然而戚继光临死前一年,他老婆把戚继光的全部积蓄都卷跑了,这对戚继光的打击很大,而且戚继光的死跟他老婆的跑有很大关系,王氏这种行为未免有些过分,积蓄最起码对半分嘛,毕竟这些积蓄也是戚继光战场上撒血拼来的。
有人说这些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都是戚继光的反对者们给戚继光造的谣,而后又经过几百年的以讹传讹。历史本是笔糊涂账,中国历史更是离谱的出奇,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作为一本小说可以杜撰一些历史的话,郦波副教授在《百家讲坛》这样的地方讲历史人物,还是少借鉴小说之类的作品,即使借鉴也应说明清楚,当然在讲之前考证一下,可能会更好点。
对于戚继光本人,除了他的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眼光独到靠着张居正这座大山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张居正最后却是吃戚继光送的伟哥(海狗肾)吃死的,可谓悲哉。《明史》本传对戚继光评价“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用委婉的措辞证明了一个英勇的军人不一定同时就是廉洁的将领。1584年戚继光被参劾的理由之中,有一条就是他在蓟州的账薄业已不知去向,更直接地说,就是没有帐单可资交代。
戚继光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能把他强行安放在用传统道德构成的标准像框里。他的一生中有许多难于解释的事情。戚继光1588年1月17日,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个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口鸡三号,将星殒矣”,显然有无限凄怆的感触。
展开全部
怕老婆就是怕老婆,说什么这是尊重老婆,爱老婆。还标榜为自己是好男人。狗屁,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真的
追问
你怎么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真的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你怎么知道?
追答
有史籍记载的,还有墓志铭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