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

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材料二:夫治天下犹?(牵引)大木然,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木之人也。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4分) 展开
 我来答
小雨稚誓46
2014-12-30 · TA获得超过1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1)用意在于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3分)
(2)君臣平等的思想 (2分)
(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利的措施。(4分)


试题分析:(1)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再结合所学,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可得出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
(2)原文大意是说治理天下好比两个拉木头的人,要喊着调子相互配合,皇上与大臣就是共同拉天下这个大木头的人。结合所学,黄宗羲主张扩大大臣权力,限制君权。
(3)原文大意是说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因此黄宗羲主张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
点评:对于文言文材料题,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破除对此类试题的惧怕、厌烦等消极心理,积极正确地面对这类试题。当考题中出现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字句时,我们可以不必把注意力集中这些字句上,而应从总体上去思考,这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其次,解答历史文言文材料题的切入点应放在材料的出处,根据材料的作者、时代去推敲和教材连接的部分,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问题进行定向思维,组织有效信息准备答题。再次,要抓住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找出材料所述内容或者观点的核心部分,辨别观点是否正确;代表哪个阶级或社会层面的利益;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如何;对现实有哪些启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最后组织答案,做出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