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好的古诗,最好带赏析。是这样的,老师要求班里每个同学介绍一首比较好的古诗,该轮到我了,我想找 10
求一首好的古诗,最好带赏析。是这样的,老师要求班里每个同学介绍一首比较好的古诗,该轮到我了,我想找一首比较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好诗,比如说有很丰富的历史背景,或者是一首回环诗...
求一首好的古诗,最好带赏析。是这样的,老师要求班里每个同学介绍一首比较好的古诗,该轮到我了,我想找一首比较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好诗,比如说有很丰富的历史背景,或者是一首回环诗这样的…谢谢!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徐霞客(1587-1641),中国明末杰出的旅行客、地理学家、文学家。
他自小酷爱山水,好读史地书籍,而厌恶八股。从史地书籍中,他了解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向往绮丽的大自然。“平生只负云山梦”,立志涉九州登五岳。
徐从 20 岁到 53 岁的三十多年中,在母亲和妻子的支持下,先后游历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北京、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他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未在任何名胜古迹,或幽谷洞穴中留下只言片句,但在崇祯元年( 1628 年)游历广东时,在高州河边的观山古寺的壁上留下一首鲜为人知的绝妙的回文诗。
崇祯元年,二月二十日徐霞客离开家乡江阴,游历闽广。三月十二日进入福建。福建的崇山峻岭,深洞幽谷叫徐霞客流连忘返,但九月份进入广东后,自然景观叫他非常失望。 十月二日 他来到广东高州河边的观山古寺进香,看到悠悠的绿水,苍翠欲滴的密林,艳丽的晚霞,飞翔的沙鸥,唱晚的渔舟,使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不加思考地在寺庙的壁上,题了一首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湖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溪流远棹一篷开。
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刚题完,只见本寺方丈深施一礼,说道:施主真是好文笔,此诗叫鄙寺顿时生辉呀。闻此言,徐霞客羞得面红耳赤,急忙用袖拭去徐霞客三字,一边拭一边说:“涂鸦之作,涂鸦之作,惭愧!惭愧!”此时方丈上前一步托住他的胳膊,说道:“施主且慢,你看,多么绝妙的一首回文诗呀,从前往后,顺读和仄押韵,即景生情。反读: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湖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对仗工整,虚实结合,特别是“烟花”、“仙亭”真乃神来之笔,老衲多年想为本寺题一首诗,可惜我才疏学浅,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幸遇施主,真乃三生有幸。”徐霞客说:“拙诗有失本寺大雅,与自然之美,差之千里,有失本寺形象。”说罢,拂袖便拭,方丈抱住徐霞客再三劝阻,徐霞客才作罢。但是提出两个条件,( 1 )拭去徐霞客三字以免以后叫人笑话( 2 )不许寺中对任何人说起此诗是我所作,方丈欣然应许。
这首回文诗和观山古寺一样,历经时代风雨,饱经世代的变迁,但仍以它独特的魅力,令游览者拍手叫绝。但此诗的作者却成为一个谜,鲜为人知。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nbsp;?nbsp;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徐霞客(1587-1641),中国明末杰出的旅行客、地理学家、文学家。
他自小酷爱山水,好读史地书籍,而厌恶八股。从史地书籍中,他了解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向往绮丽的大自然。“平生只负云山梦”,立志涉九州登五岳。
徐从 20 岁到 53 岁的三十多年中,在母亲和妻子的支持下,先后游历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北京、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他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未在任何名胜古迹,或幽谷洞穴中留下只言片句,但在崇祯元年( 1628 年)游历广东时,在高州河边的观山古寺的壁上留下一首鲜为人知的绝妙的回文诗。
崇祯元年,二月二十日徐霞客离开家乡江阴,游历闽广。三月十二日进入福建。福建的崇山峻岭,深洞幽谷叫徐霞客流连忘返,但九月份进入广东后,自然景观叫他非常失望。 十月二日 他来到广东高州河边的观山古寺进香,看到悠悠的绿水,苍翠欲滴的密林,艳丽的晚霞,飞翔的沙鸥,唱晚的渔舟,使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不加思考地在寺庙的壁上,题了一首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湖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溪流远棹一篷开。
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刚题完,只见本寺方丈深施一礼,说道:施主真是好文笔,此诗叫鄙寺顿时生辉呀。闻此言,徐霞客羞得面红耳赤,急忙用袖拭去徐霞客三字,一边拭一边说:“涂鸦之作,涂鸦之作,惭愧!惭愧!”此时方丈上前一步托住他的胳膊,说道:“施主且慢,你看,多么绝妙的一首回文诗呀,从前往后,顺读和仄押韵,即景生情。反读: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湖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对仗工整,虚实结合,特别是“烟花”、“仙亭”真乃神来之笔,老衲多年想为本寺题一首诗,可惜我才疏学浅,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幸遇施主,真乃三生有幸。”徐霞客说:“拙诗有失本寺大雅,与自然之美,差之千里,有失本寺形象。”说罢,拂袖便拭,方丈抱住徐霞客再三劝阻,徐霞客才作罢。但是提出两个条件,( 1 )拭去徐霞客三字以免以后叫人笑话( 2 )不许寺中对任何人说起此诗是我所作,方丈欣然应许。
这首回文诗和观山古寺一样,历经时代风雨,饱经世代的变迁,但仍以它独特的魅力,令游览者拍手叫绝。但此诗的作者却成为一个谜,鲜为人知。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nbsp;?nbsp;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展开全部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请从诗的内容,意象,情感等等方面具体鉴赏
问题补充:注意是鉴赏而不是由来
这相传是乾隆和其臣子所作,著名天河钓叟,共四首回文诗,对应四个季节: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以分别解为: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一说四句合成一诗,为清代女诗人吴绛雪所作。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请从诗的内容,意象,情感等等方面具体鉴赏
问题补充:注意是鉴赏而不是由来
这相传是乾隆和其臣子所作,著名天河钓叟,共四首回文诗,对应四个季节: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以分别解为: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一说四句合成一诗,为清代女诗人吴绛雪所作。
追答
望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7-22
展开全部
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