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口宗教冲突,还有就是社会经济
人口
编辑
截止2010年,南亚地区约有15.64亿人口,其中,印度人口12.1亿(2011年),巴基斯坦1.64亿(2010年),孟加拉1.42亿(2011年),尼泊尔2800万,不丹69万(2009年),斯里兰卡2000万(2000年),马尔代夫35.9万(2007年)。
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二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要有来自以下地区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这二千多个种族包括有小至数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亿人的庞大族裔。这很可能与这地区历史上多次受到邻近的外族入侵有关。这地区上最早的民族都属于达罗毗荼人,之后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并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为多个新的混血族群,继承了各自的传统及信仰。
历史文化
编辑
南亚文化——泰姬陵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次大陆地区的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498年,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体系[1] 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
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顿方案抛出后,印度的国大党和穆斯林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
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0年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随之不断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2]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综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南亚是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锡克教的发源地。印度居民多数信奉印度教[3]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
经济发展
编辑
农业
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农作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黄麻
(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2)影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运输。[4]
人口
编辑
截止2010年,南亚地区约有15.64亿人口,其中,印度人口12.1亿(2011年),巴基斯坦1.64亿(2010年),孟加拉1.42亿(2011年),尼泊尔2800万,不丹69万(2009年),斯里兰卡2000万(2000年),马尔代夫35.9万(2007年)。
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二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要有来自以下地区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这二千多个种族包括有小至数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亿人的庞大族裔。这很可能与这地区历史上多次受到邻近的外族入侵有关。这地区上最早的民族都属于达罗毗荼人,之后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并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为多个新的混血族群,继承了各自的传统及信仰。
历史文化
编辑
南亚文化——泰姬陵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次大陆地区的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498年,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体系[1] 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
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顿方案抛出后,印度的国大党和穆斯林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
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0年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随之不断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2]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综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南亚是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锡克教的发源地。印度居民多数信奉印度教[3]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
经济发展
编辑
农业
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农作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黄麻
(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2)影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运输。[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