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佩名称
展开全部
五玉: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五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六瑞: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五瑞:①古代五种圭璧,形制不同,等级各异,诸侯执之。《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②指古代五种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时多为朝聘、祭祀之礼玉。
瑞玉:古代五等诸侯所执之五种圭璧。古代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故名。《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注:"瑞玉:"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大圭:古代玉圭之一种。天子所服,长三尺,作用如笏,插于衣带之间,记事备忘。
玠:古玉器名。大圭。一种玉器。《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镇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瑞之一。也作"填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为四镇之山为瑑饰,寺长尺有二寸。"
桓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双植,谓之桓楹以架屋之义,犹言栋梁柱石也。见"命圭"。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 《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信圭:古代玉圭一种。为"六瑞"之一。周制信圭为侯所执,长七寸。《周礼·春官》载:侯爵执信圭。
躬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顶圆左右两肩亦圆,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义。参见"命圭"。
谷圭:古代礼玉之一种。天子、诸侯作为媾和或聘女之礼器。《周礼·考工记》:"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周礼·春官》:"谷圭以和难。"
介圭:古玉器名。大玉。《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
日圭:古代玉圭之一种。长五寸。用于祭日,故名。《宋史·礼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玄圭:黑色的玉,古代帝王举行典礼所用的一种玉器。同"玄圭"。
琬圭:古代玉圭之一种。上部浑圆,长九寸,古为瑞信之物。《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圭:玉圭名。上端锐。《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
圭璋:亦称"圭璋"。古代礼玉之一种。为一种贵重玉器。上尖下方曰"圭",半圭曰"璋"。古礼制:诸侯朝王执圭,朝后执璋。古为瑞信之器。
圭璧:古代祭祀、朝会用玉器。古为瑞信之物。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周礼·考工记》:"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用以测定土地和四时日月。《周礼·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
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而出土玉璧,与《尔雅》所说不符。认为"'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似可放弃不用。大孔的璧环类玉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墓中便已出现,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当是作为手镯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为古"玉镯"来解释。 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一文认为"瑗"玉"古籍中有明文规定,且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玉环、瑗上,墨书文字写名,也与《尔雅·释器》一致。今就不心更改定名为宜。"同意《尔雅·释器》一书的解释。
拱璧:古代一种大型玉璧。用于祭祀。因其须双手拱执,故名。大璧径长尺二,天子礼天之器。
谷璧:古代瑞信玉器之一种。为"六瑞"之一,用于朝聘。周制,谷璧为子爵所执。《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
蒲璧:古玉器名。刻有蒲纹的玉璧。
尺璧:古玉器名。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淮南子·原道训》:"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瑄:古代一种祭玉。古为瑞信为物。圆形,直径六寸。用于祭祀上天。《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谓之宣(瑄)。"《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璧羡:古代一种长圆形玉璧。
戚璧:古玉器名。又称"璧戚"。一种异形的璧,它的两侧各有一段弧线切削平直,并有牙齿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锋利。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有戚璧出土,作为武器类仪仗用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两件出土,刃部分四段。
玉玦:古玉器名。玉饰的一种。玦通"决"。形如环而有缺口。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璜: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也作佩饰。玉璜最早之器,见于浙江姚河姆渡文化。殷代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为此,"璧曰璜"的说法,与"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为佩饰物,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后,一般都进行再次雕琢,形成龙形、鱼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鳞纹和三角形纹等。
玉琮:古玉器名。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用途,古今说法很多。综其说,有礼地、发兵、享后和夫人、敛尸、饰辂辇竿头、古织机上持琮翻交等用。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到殷代,玉琮常有出现,但器形比较短矮。汉代,玉琮可能已经不再制造,迄今为止仅在汉墓中发现几件,这几件都是由旧玉改制而成,改制后已不再作为仪礼用的玉器,而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汉以后玉琮不多见。明清两朝时有仿古制品,但已脱离先秦风格。
璋: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犹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即小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旁无刃。
瑁:古玉器名。天子所执之玉,用以合诸侯之圭者。因冒于其上,故名"瑁"。通作"冒",又名"冒圭"。
佩玉:古玉器名。也叫"杂佩"。古人以玉比德。佩玉的形制,包括"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珑:古玉器名。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制品,其文皆作蟠龙之状,其形如璧。有缺口者,也有无缺口者。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玉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玉佩:古代一种佩饰。古人认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风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状,多圆形,亦有腰圆、菱形等。用透空、线刻、浮雕等手法雕琢。多为贵族佩戴。
环玦: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玦。《汉书o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水苍玉:玉名。古时用为佩玉。唐代官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也叫作"水苍"。
玉带钩: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玉钩:古代用玉制作的带钩、账钩。通常多镂刻有纹饰,有的镶以金银。玉带钩,春秋战国已有,汉代玉带钩,时有发现。
玉鹿卢:古代一种玉剑饰。雕琢精致。鹿卢,亦作"辘轳"。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珥:玉饰的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的部分。一说玉制的耳饰。
玉衣: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缕或银缕、铜缕联缀而成。关于玉衣的起源,从考古资料考察,早在东周时就有"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可能是玉衣的雏形。
金缕玉衣:即"玉柙"、"玉匣"。汉时帝、王的殓服。按等级分金缕、银缕、铜缕。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皆有发现。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出汉中山靖王刘胜(武帝异母兄)夫妇墓,皆裹玉衣,各由两千余玉片,四角钻有小孔,穿以金丝,连缀而成,故名"金缕玉衣"。每块玉片的形状、大小,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细加工。玉衣按部位,可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
玉豚: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琢出土。造型和纹饰较简单,因其随葬,主要为了起巫术作用。
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唅"、"琀",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
玉塞: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
玉册:亦称"玉策"。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古制,帝王以玉册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
玉牒:①玉牒书。古代帝王进行封禅郊祀典礼,所用文牒以玉雕镂,故名。②古代皇族族谱,用玉片镂刻,名"玉牒"。
玉函:玉制书套。旧题晋王嘉《拾遗记o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
玉节:古代符节之一种。玉制,作重要凭信之用,故名。
瑞:玉制的信物。若后世的符玺。端玉,古代用为信物。
刚卯:古玉器名。是用玉、金或核桃为料,制成的长方柱状物玉护符,中有贯孔。因制于正月卯日,故称"刚卯"。挂在革带上佩用,是护符的一种。刚卯的四面各有八个字,作两行书写。刚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又废除不用。
玉玺:帝王之玉印。秦以后,为皇帝专用。
玉螭:玉雕为螭的印鼻。
璧角:古代禘祭用的饰玉的爵。又名璧散。
瓒:古代一种玉制酒器。即"玉瓒"。形如勺,以圭为柄,以玉为之。天子圭柄尺一,诸侯九寸以下。用作祭器。
玉几:古代一种用玉装饰之小案几,为宫廷之用具,可供扶倚。
珂伞:玉饰的伞盖。唐制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
玉箸:玉做的筷子。
冠玉:古冠玉饰之一种。用玉制作,饰于冠帽之上,故名。
玉笄:古玉器名。是古人用来"卷发"及"连冠于发"的玉器。
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分别官阶之高低。
玉藻:古代王冠垂挂的玉饰。
鎏:古代冕上作装饰的垂玉。
繁露:王冕前后所悬的玉串。
瑱:古玉器名。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其形如牌,二寸许,广七八分,以紞悬当耳。天子以玉瑱,诸侯以石紞,用采织之。
六瑞: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五瑞:①古代五种圭璧,形制不同,等级各异,诸侯执之。《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②指古代五种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时多为朝聘、祭祀之礼玉。
瑞玉:古代五等诸侯所执之五种圭璧。古代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故名。《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注:"瑞玉:"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大圭:古代玉圭之一种。天子所服,长三尺,作用如笏,插于衣带之间,记事备忘。
玠:古玉器名。大圭。一种玉器。《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镇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瑞之一。也作"填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为四镇之山为瑑饰,寺长尺有二寸。"
桓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双植,谓之桓楹以架屋之义,犹言栋梁柱石也。见"命圭"。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 《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信圭:古代玉圭一种。为"六瑞"之一。周制信圭为侯所执,长七寸。《周礼·春官》载:侯爵执信圭。
躬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顶圆左右两肩亦圆,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义。参见"命圭"。
谷圭:古代礼玉之一种。天子、诸侯作为媾和或聘女之礼器。《周礼·考工记》:"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周礼·春官》:"谷圭以和难。"
介圭:古玉器名。大玉。《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
日圭:古代玉圭之一种。长五寸。用于祭日,故名。《宋史·礼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玄圭:黑色的玉,古代帝王举行典礼所用的一种玉器。同"玄圭"。
琬圭:古代玉圭之一种。上部浑圆,长九寸,古为瑞信之物。《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圭:玉圭名。上端锐。《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
圭璋:亦称"圭璋"。古代礼玉之一种。为一种贵重玉器。上尖下方曰"圭",半圭曰"璋"。古礼制:诸侯朝王执圭,朝后执璋。古为瑞信之器。
圭璧:古代祭祀、朝会用玉器。古为瑞信之物。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周礼·考工记》:"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用以测定土地和四时日月。《周礼·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
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而出土玉璧,与《尔雅》所说不符。认为"'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似可放弃不用。大孔的璧环类玉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墓中便已出现,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当是作为手镯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为古"玉镯"来解释。 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一文认为"瑗"玉"古籍中有明文规定,且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玉环、瑗上,墨书文字写名,也与《尔雅·释器》一致。今就不心更改定名为宜。"同意《尔雅·释器》一书的解释。
拱璧:古代一种大型玉璧。用于祭祀。因其须双手拱执,故名。大璧径长尺二,天子礼天之器。
谷璧:古代瑞信玉器之一种。为"六瑞"之一,用于朝聘。周制,谷璧为子爵所执。《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
蒲璧:古玉器名。刻有蒲纹的玉璧。
尺璧:古玉器名。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淮南子·原道训》:"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瑄:古代一种祭玉。古为瑞信为物。圆形,直径六寸。用于祭祀上天。《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谓之宣(瑄)。"《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璧羡:古代一种长圆形玉璧。
戚璧:古玉器名。又称"璧戚"。一种异形的璧,它的两侧各有一段弧线切削平直,并有牙齿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锋利。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有戚璧出土,作为武器类仪仗用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两件出土,刃部分四段。
玉玦:古玉器名。玉饰的一种。玦通"决"。形如环而有缺口。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璜: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也作佩饰。玉璜最早之器,见于浙江姚河姆渡文化。殷代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为此,"璧曰璜"的说法,与"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为佩饰物,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后,一般都进行再次雕琢,形成龙形、鱼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鳞纹和三角形纹等。
玉琮:古玉器名。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用途,古今说法很多。综其说,有礼地、发兵、享后和夫人、敛尸、饰辂辇竿头、古织机上持琮翻交等用。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到殷代,玉琮常有出现,但器形比较短矮。汉代,玉琮可能已经不再制造,迄今为止仅在汉墓中发现几件,这几件都是由旧玉改制而成,改制后已不再作为仪礼用的玉器,而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汉以后玉琮不多见。明清两朝时有仿古制品,但已脱离先秦风格。
璋: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犹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即小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旁无刃。
瑁:古玉器名。天子所执之玉,用以合诸侯之圭者。因冒于其上,故名"瑁"。通作"冒",又名"冒圭"。
佩玉:古玉器名。也叫"杂佩"。古人以玉比德。佩玉的形制,包括"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珑:古玉器名。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制品,其文皆作蟠龙之状,其形如璧。有缺口者,也有无缺口者。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玉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玉佩:古代一种佩饰。古人认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风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状,多圆形,亦有腰圆、菱形等。用透空、线刻、浮雕等手法雕琢。多为贵族佩戴。
环玦: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玦。《汉书o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水苍玉:玉名。古时用为佩玉。唐代官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也叫作"水苍"。
玉带钩: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玉钩:古代用玉制作的带钩、账钩。通常多镂刻有纹饰,有的镶以金银。玉带钩,春秋战国已有,汉代玉带钩,时有发现。
玉鹿卢:古代一种玉剑饰。雕琢精致。鹿卢,亦作"辘轳"。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珥:玉饰的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的部分。一说玉制的耳饰。
玉衣: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缕或银缕、铜缕联缀而成。关于玉衣的起源,从考古资料考察,早在东周时就有"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可能是玉衣的雏形。
金缕玉衣:即"玉柙"、"玉匣"。汉时帝、王的殓服。按等级分金缕、银缕、铜缕。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皆有发现。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出汉中山靖王刘胜(武帝异母兄)夫妇墓,皆裹玉衣,各由两千余玉片,四角钻有小孔,穿以金丝,连缀而成,故名"金缕玉衣"。每块玉片的形状、大小,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细加工。玉衣按部位,可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
玉豚: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琢出土。造型和纹饰较简单,因其随葬,主要为了起巫术作用。
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唅"、"琀",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
玉塞: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
玉册:亦称"玉策"。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古制,帝王以玉册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
玉牒:①玉牒书。古代帝王进行封禅郊祀典礼,所用文牒以玉雕镂,故名。②古代皇族族谱,用玉片镂刻,名"玉牒"。
玉函:玉制书套。旧题晋王嘉《拾遗记o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
玉节:古代符节之一种。玉制,作重要凭信之用,故名。
瑞:玉制的信物。若后世的符玺。端玉,古代用为信物。
刚卯:古玉器名。是用玉、金或核桃为料,制成的长方柱状物玉护符,中有贯孔。因制于正月卯日,故称"刚卯"。挂在革带上佩用,是护符的一种。刚卯的四面各有八个字,作两行书写。刚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又废除不用。
玉玺:帝王之玉印。秦以后,为皇帝专用。
玉螭:玉雕为螭的印鼻。
璧角:古代禘祭用的饰玉的爵。又名璧散。
瓒:古代一种玉制酒器。即"玉瓒"。形如勺,以圭为柄,以玉为之。天子圭柄尺一,诸侯九寸以下。用作祭器。
玉几:古代一种用玉装饰之小案几,为宫廷之用具,可供扶倚。
珂伞:玉饰的伞盖。唐制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
玉箸:玉做的筷子。
冠玉:古冠玉饰之一种。用玉制作,饰于冠帽之上,故名。
玉笄:古玉器名。是古人用来"卷发"及"连冠于发"的玉器。
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分别官阶之高低。
玉藻:古代王冠垂挂的玉饰。
鎏:古代冕上作装饰的垂玉。
繁露:王冕前后所悬的玉串。
瑱:古玉器名。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其形如牌,二寸许,广七八分,以紞悬当耳。天子以玉瑱,诸侯以石紞,用采织之。
推荐于2018-02-18 · 知道合伙人艺术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佩玉是指佩戴于人身的各种玉器,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大多有可穿线的孔洞。佩玉的种类较多,如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有的成组佩带,有的单独悬挂。
玉玦: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玉镯: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玉觽: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
玉韘:玉俗称“扳指”,圆筒状,可套拇指,初为射箭时钩弦的用具,后专为佩带。早期见于商代,至汉代逐渐变成一种佩饰,失去了一种实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现仿汉的形玉佩,形制略异,装饰亦有很大不同。
玉刚卯:又称玉严卯,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但于汉代风格迥然不同。
玉带板: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
玉牌:呈方形或长方形,器表浅浮雕或镂空雕刻各种图案与文字,有孔可穿绳佩系。玉牌在明代十分盛行,清代多有仿明之作,亦有刻“子刚”款的伪作。
玉带钩:玉带钩是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形制较多,有龙首、鸭首、马首等,器身有琵琶形、螭形等,华贵者还镶嵌有各种宝石,历代都有精品。
玉龙: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佩: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玉剑饰: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玉簪:玉簪一般为圆锥状,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组成,古代男女使用它来整理头发并使冠固于发上。
不同质地、不同形貌的佩饰,往往有区分等级的作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清稗类钞》记载:五品以上文官,皆得挂朝珠,珠以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等物为之,其数一百有八粒,悬於胸前。
不同的佩饰,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古人有选择地佩带一些饰物,常常为了寄托某种美好的愿望,元好问诗句:“玉环何意两相连,环取无穷玉取坚。”环有无穷尽的意思,玉也能传达出人们祈福求祥的意愿。《后汉书》:“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玉壶是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表示敬老、嘉奖之意。
圭玉、鱼符等佩饰有凭信的功能。古代天子给诸侯颁发圭玉作为凭信,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诸侯来朝,天子亲与之合瑞信者,正君臣,重法度也。”鱼符是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
有的佩饰还有提醒、告诫的作用。《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皮性质柔软,性子急的人佩带它告诫自己不要急躁;弓弦常紧绷,慢性子的人佩带它提醒自己不要懒散。清代出现了斋戒牌,在祭祀活动时佩于胸前,以提醒大家共保恭肃之心。
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迁,特别是商业的发展,佩挂的严肃性越来越少,装饰意味越来越重,成为佩挂于身、寄意标高的玩赏之物。这种风气,晚清尤盛。
玉玦: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玉镯: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玉觽: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
玉韘:玉俗称“扳指”,圆筒状,可套拇指,初为射箭时钩弦的用具,后专为佩带。早期见于商代,至汉代逐渐变成一种佩饰,失去了一种实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现仿汉的形玉佩,形制略异,装饰亦有很大不同。
玉刚卯:又称玉严卯,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但于汉代风格迥然不同。
玉带板: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
玉牌:呈方形或长方形,器表浅浮雕或镂空雕刻各种图案与文字,有孔可穿绳佩系。玉牌在明代十分盛行,清代多有仿明之作,亦有刻“子刚”款的伪作。
玉带钩:玉带钩是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形制较多,有龙首、鸭首、马首等,器身有琵琶形、螭形等,华贵者还镶嵌有各种宝石,历代都有精品。
玉龙: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佩: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玉剑饰: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玉簪:玉簪一般为圆锥状,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组成,古代男女使用它来整理头发并使冠固于发上。
不同质地、不同形貌的佩饰,往往有区分等级的作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清稗类钞》记载:五品以上文官,皆得挂朝珠,珠以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等物为之,其数一百有八粒,悬於胸前。
不同的佩饰,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古人有选择地佩带一些饰物,常常为了寄托某种美好的愿望,元好问诗句:“玉环何意两相连,环取无穷玉取坚。”环有无穷尽的意思,玉也能传达出人们祈福求祥的意愿。《后汉书》:“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玉壶是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表示敬老、嘉奖之意。
圭玉、鱼符等佩饰有凭信的功能。古代天子给诸侯颁发圭玉作为凭信,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诸侯来朝,天子亲与之合瑞信者,正君臣,重法度也。”鱼符是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
有的佩饰还有提醒、告诫的作用。《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皮性质柔软,性子急的人佩带它告诫自己不要急躁;弓弦常紧绷,慢性子的人佩带它提醒自己不要懒散。清代出现了斋戒牌,在祭祀活动时佩于胸前,以提醒大家共保恭肃之心。
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迁,特别是商业的发展,佩挂的严肃性越来越少,装饰意味越来越重,成为佩挂于身、寄意标高的玩赏之物。这种风气,晚清尤盛。
追答
请及时采纳谢谢!
答题不易,请及时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玉璧、玉瑗、玉环和玉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