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1、斗争现实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均遭失败,促使中国人不得不选择马克思主义。
2、任务需要
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受压迫最深的就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只有他们才是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3、阶级基础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重要的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扩展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取得民族独立,获得人民解放,农民阶级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中外绞杀下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资产阶级上层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在慈禧太后顽固派的破坏下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的改革在半殖半封社会行不通。
在孙中山影响下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立即把它和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结合起来,这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五四运动的就是例子。
直到伟大的共产党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中国看到了希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终于取得了民族独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后或者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考虑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已经成为历史的趋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这个历史必然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上的,是建立在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资产阶级政党力量弱小的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迟早都要发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在清朝的最后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就已经出现在中文刊物和著述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大大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思考;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推动,中国人进一步思考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这个政党的理论掌握了人民大众,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方向。
扩展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也充分促进了民族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觉醒。中国封建文化不能成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思想武器,于是就转向西方寻求强国崛起之道,形成了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的局面。
经过历史检验,这样那样的学说和观点都碰壁了、破产了,因为它们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来考察国家发展之道,应用于中国,就是只有人民起来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和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才能解决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问题。
原因: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真正使中国人摆脱了思想的蒙昧,从大本大源上实现了新的觉醒而走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
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衰弱。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奋起探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之路。从师夷派、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到革命派,前赴后继奋斗半个多世纪,都企望中国步西方列强后尘,走资本主义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表面上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实际上中国依然备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大量输入中国。当时的先进分子经过学习、比较、鉴别,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适合中国国情,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才完全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参考资料: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网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面对落后的实际,变法,无论大变还是小变,成了中国人的主旋律。当时,中国可参考的模式只有欧美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的志士仁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资本主义同样面临着许多弊病,因此中国不仅要克服传统中的顽疾,还要超越资本主义。只有完成“双重超越”,才能赶上世界的步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刻、不透彻。尽管其尚未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但是在理念领域它又描绘了一个“大同世界”。这个“大同”的理念迎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儿,也使得它较其它资产阶级式的救国模式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这样一个命题基本上已被学界认同,即西方文化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国文化则是浑然一体的。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受到了内在的挑战。反思的结果就是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不分”的转变,克尔凯克尔、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就是这种转变的产物。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归纳方法来考察人类历史,从而发现了历史的规律,沟通了主客之间的鸿沟,真正凸现了人的主体意义,为人的自我实现找到了科学的道路。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中的“知行合一”极其类似,而其现实性(表现为合科学性和规律性)和中国的“重现世”的思维模式则不谋而合。所以,在极其紧迫的年代里,中国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个阶级阶层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
2、封建官僚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这些运动和革命都已失败告终。然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再说选择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很多,如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然而只有马克思主义是最合适中国的。
所以,这些选择是建立在一次次失败之上的,是由实践和时间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