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一》和《悯农二》完整版是什么?

 我来答
百度网友3677ebf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9-07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37
展开全部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如下:

诗一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诗二翻译: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两首诗的赏析如下: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百度网友375259f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0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51
展开全部

《悯农二首》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如下: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扩展资料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狄真0Ga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20-05-1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6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5万
展开全部

《悯农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诗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诗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悯农二首》赏析: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诗人在第一首诗写道:春天,人们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底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农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被活活的饿死。

通过深刻细致的思考,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唐代社会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庄稼获得丰收但农民依旧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诗人在第二首诗写道: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农民辛苦锄禾,他们身上的汗水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可是又有谁知道这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通过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常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白糖不蘸酱
2020-11-02 · 广播剧,小说忠实爱好者,十级冲浪选手!
白糖不蘸酱
采纳数:4 获赞数:35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个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又作"飧”,熟食的通称。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迁居润州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事迹见沈亚之《李绅传》(《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和新、旧《唐书》本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ueyuemay731
推荐于2019-08-13 · TA获得超过35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悯农一》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一》诗译:

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悯农二》诗译:

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参考资料

曹、彭定求.全唐诗.扬州:扬州诗局刻本,1706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