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战国 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二、战国 孔子《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三、战国 孔子《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四、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上以谦虚为贤,下以傲诞为高。
站在高位的人以谦虚为贤德,下面的人以傲慢怪诞为高明。
五、战国 孔子《论语》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