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是些什么人在造谣
展开全部
古代都是些什么人在造谣 中国古代的谣言多发生在乱世之秋,即所谓“乱世多谣”,历次农民起义和政权的更迭,莫不是以谣言为先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便深得谣言真谛。 中国的“谣言史”可谓源远流长,梳理中国古代的谣言史可以清楚地发现,从最初朴素的预言吉凶功能,到后来有目的的政治利用,谣言的属性和传播方式愈加复杂,变得多样性。
1、巫师,中国古代最早的“大谣” 中国古代谣言的发端出现在何时?如今已很难考证。但如果问谁是最早的造谣者,则有迹可循——原始巫师。 远古时曾经有过“家为巫史”的情况,言下之意,那时的人们个个都会玩两手巫术。古人喜欢占卜,无论是下雨等日常生活琐事,还是后来的国家大事,很多都是靠巫师占卜预测来决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占卜结果都准确,从学术角度来讲,巫师那些不灵验的预言就是谣言。 所以说,巫师可以算得上是谣言的鼻祖,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巫师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大谣”。 古代文献中也不乏谣言的有关记载。屈原在《楚辞·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谣”是造谣的意思,“诼”是传谣的简称。这里的谣言和我们所熟知现代含义大致相同,都是指没有事实根据、凭空捏造的虚假言论。 而其实在古代,谣言一度是作为褒义词而存在的。历史文献关于“谣言”二字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杜诗传》,其中有一句是“诗守南楚,民作谣言。”此处的“谣言”便是歌谣、颂赞的意思。 在信息不甚发达的古代,简洁、易于传播的谣言,甚至还承担着大众传媒的作用,统治者可以从民间谣言了解人民对政事的诉求。《列子》中有记载,尧就曾微服大道,知谣听政。 然而,正是谣言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它常常被有心人利用,谣言真实性也越来越不可靠,到后来,谣言渐成“政治工具”,无论是变更政权还是打击政敌,谣言都成为一种攻击武器。
2、农民起义军的“谣言”运用 中国古代的谣言多发生在乱世之秋,即所谓“乱世多谣”,历次农民起义和政权的更迭,莫不是以谣言为先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便深得谣言真谛。 “大楚兴,陈胜王”,大抵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作为暴政欺压下的底层贫苦农民头领,陈胜把谣言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据《史记》所记,陈胜是这样“造谣”的—— 他们在起事前把写有“陈胜王”的绸帕塞进鱼肚里,有意让炊事兵买到。不知真相的炊事兵发现了鱼腹中剖出的“丹书”后,自然惊奇无比,四处讲述、传播。陈胜又安排吴广半夜在附近荒庙里,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于是,中国历史首次农民大起义,在一则荒诞“谣言”导引下,粉墨登场了。 还有“陈桥兵变”,赵匡胤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登上皇位,谣言也是幕后的大“推手”。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让公元960年上演的“黄袍加身”这幕剧更有舞台效果,他在统率大军刚离开不久,便让部下在东京城内散布了一则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等到大军行至陈桥驿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又在将士中散布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醉酒”的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就显得理所当然。到此,他还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就这样,谣言成就了一代帝王,开创了一个朝代。
3、皇帝也“造谣” 谣言并不专属于反叛者,在历朝的歌舞升平时期也有谣言,古代高明的统治者会适当利用谣言治理民众,以提升权威,维护自己的统治——皇帝也造谣。 宋真宗赵恒为洗“澶渊之耻”,便曾制造了一起“天书”谣言。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宋真宗在崇文殿开御前会议,他向大臣说起了往年的一件奇事:一个穿着绛紫色长袍的神人曾降临梦境,告诉他来年一月,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上天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于是“朕当即令内庭于正殿修道场、做法事,至今一月有余。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黄色包裹,朕思之,即神仙所云天书?” 大臣们来到承天门,真的看到一黄色包裹。隐约还能看出,里面写了许多字。宋真宗先带领群臣向天书下拜,然后令大臣当众宣读,书云:“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天书的大致意思是说,大宋王朝能传七百世。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稳定了臣心民心。不过谣言终究是谣言,北宋事实上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就灭亡了。 上行下效,古代官员为打击政敌,也常制造谣言,引起皇帝的猜忌,干掉对手。 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手下的“宣传部长”李岩,为起义军的壮大立下大功,很有威望。同僚牛金星不服气,为了搞垮受宠的李岩,放出了“李岩要当皇帝”的谣言,疑心极重的李自成,果然将断不该杀的李岩杀了——谣言变成了谣祸!
4、民间“谣言” 在古代民间,一些脱离了盛世和乱世区别的非政治性谣言也非常流行,尤其是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总会有谣言不胫而走,古人却也信以为真。 古代人深信“天人感应”说,由于不了解大自然的生命规律,往往对它充满着恐惧和神秘主义感受,甚至把自然灾害的发生归咎为自身不足而引起上天的惩罚。他们敬畏自然,也因此多有祭祀活动。 元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了元朝至正十四年发生的一起谣言事件。那年,南方广大地区发水灾,大雨连续下了80多天,出现了严重的涝灾和大饥荒。此时有谣言流传说原来潜藏地下的龙,乘着大雨纷纷从地下钻出来了,而且数量特多。有的见多识广的人居然也说,老天爷“起了杀机”了,他们对上天派龙来收拾地上的人的说法深信不疑。 明代隆庆元年的一起民间谣言更具代表性。当时的社会一度风传朝廷将到江南采选秀女的谣言。一直到第二年,谣言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愈演愈烈,传闻说选秀女的太监已从湖州启程赴杭州。 当时,无论书香门第还是贫民百姓,家中凡有适龄女子的,都顾不得择选佳婿,急着把女儿嫁出去。此时正逢杭城守将在城头放了三声炮,老百姓听到炮声,慌忙奔走相告:“选秀女的太监到啦!”,于是城内一片混乱。这就是著名的因谣言引发的“拉郎配事件”。 和现代很多急于成名者做法一样,古代也有借谣言进行自我炒作的人。 宋朝时福建浦城的章家生了个儿子叫章得象,好学勤奋,很有才华。家人为了替他造势,还特意炮制谣言——“南台江合出率相”,故作神秘地暗地里跟别人说,于是他的名声很快传谣到了京城。等到章得象赴京赶考,主考官们纷纷主动开后门,于是他顺利登榜,从此官运亨通,连年迁升,最后真做到了宰相的高位。
1、巫师,中国古代最早的“大谣” 中国古代谣言的发端出现在何时?如今已很难考证。但如果问谁是最早的造谣者,则有迹可循——原始巫师。 远古时曾经有过“家为巫史”的情况,言下之意,那时的人们个个都会玩两手巫术。古人喜欢占卜,无论是下雨等日常生活琐事,还是后来的国家大事,很多都是靠巫师占卜预测来决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占卜结果都准确,从学术角度来讲,巫师那些不灵验的预言就是谣言。 所以说,巫师可以算得上是谣言的鼻祖,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巫师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大谣”。 古代文献中也不乏谣言的有关记载。屈原在《楚辞·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谣”是造谣的意思,“诼”是传谣的简称。这里的谣言和我们所熟知现代含义大致相同,都是指没有事实根据、凭空捏造的虚假言论。 而其实在古代,谣言一度是作为褒义词而存在的。历史文献关于“谣言”二字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杜诗传》,其中有一句是“诗守南楚,民作谣言。”此处的“谣言”便是歌谣、颂赞的意思。 在信息不甚发达的古代,简洁、易于传播的谣言,甚至还承担着大众传媒的作用,统治者可以从民间谣言了解人民对政事的诉求。《列子》中有记载,尧就曾微服大道,知谣听政。 然而,正是谣言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它常常被有心人利用,谣言真实性也越来越不可靠,到后来,谣言渐成“政治工具”,无论是变更政权还是打击政敌,谣言都成为一种攻击武器。
2、农民起义军的“谣言”运用 中国古代的谣言多发生在乱世之秋,即所谓“乱世多谣”,历次农民起义和政权的更迭,莫不是以谣言为先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便深得谣言真谛。 “大楚兴,陈胜王”,大抵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作为暴政欺压下的底层贫苦农民头领,陈胜把谣言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据《史记》所记,陈胜是这样“造谣”的—— 他们在起事前把写有“陈胜王”的绸帕塞进鱼肚里,有意让炊事兵买到。不知真相的炊事兵发现了鱼腹中剖出的“丹书”后,自然惊奇无比,四处讲述、传播。陈胜又安排吴广半夜在附近荒庙里,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于是,中国历史首次农民大起义,在一则荒诞“谣言”导引下,粉墨登场了。 还有“陈桥兵变”,赵匡胤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登上皇位,谣言也是幕后的大“推手”。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让公元960年上演的“黄袍加身”这幕剧更有舞台效果,他在统率大军刚离开不久,便让部下在东京城内散布了一则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等到大军行至陈桥驿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又在将士中散布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醉酒”的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就显得理所当然。到此,他还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就这样,谣言成就了一代帝王,开创了一个朝代。
3、皇帝也“造谣” 谣言并不专属于反叛者,在历朝的歌舞升平时期也有谣言,古代高明的统治者会适当利用谣言治理民众,以提升权威,维护自己的统治——皇帝也造谣。 宋真宗赵恒为洗“澶渊之耻”,便曾制造了一起“天书”谣言。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宋真宗在崇文殿开御前会议,他向大臣说起了往年的一件奇事:一个穿着绛紫色长袍的神人曾降临梦境,告诉他来年一月,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上天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于是“朕当即令内庭于正殿修道场、做法事,至今一月有余。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黄色包裹,朕思之,即神仙所云天书?” 大臣们来到承天门,真的看到一黄色包裹。隐约还能看出,里面写了许多字。宋真宗先带领群臣向天书下拜,然后令大臣当众宣读,书云:“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天书的大致意思是说,大宋王朝能传七百世。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稳定了臣心民心。不过谣言终究是谣言,北宋事实上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就灭亡了。 上行下效,古代官员为打击政敌,也常制造谣言,引起皇帝的猜忌,干掉对手。 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手下的“宣传部长”李岩,为起义军的壮大立下大功,很有威望。同僚牛金星不服气,为了搞垮受宠的李岩,放出了“李岩要当皇帝”的谣言,疑心极重的李自成,果然将断不该杀的李岩杀了——谣言变成了谣祸!
4、民间“谣言” 在古代民间,一些脱离了盛世和乱世区别的非政治性谣言也非常流行,尤其是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总会有谣言不胫而走,古人却也信以为真。 古代人深信“天人感应”说,由于不了解大自然的生命规律,往往对它充满着恐惧和神秘主义感受,甚至把自然灾害的发生归咎为自身不足而引起上天的惩罚。他们敬畏自然,也因此多有祭祀活动。 元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了元朝至正十四年发生的一起谣言事件。那年,南方广大地区发水灾,大雨连续下了80多天,出现了严重的涝灾和大饥荒。此时有谣言流传说原来潜藏地下的龙,乘着大雨纷纷从地下钻出来了,而且数量特多。有的见多识广的人居然也说,老天爷“起了杀机”了,他们对上天派龙来收拾地上的人的说法深信不疑。 明代隆庆元年的一起民间谣言更具代表性。当时的社会一度风传朝廷将到江南采选秀女的谣言。一直到第二年,谣言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愈演愈烈,传闻说选秀女的太监已从湖州启程赴杭州。 当时,无论书香门第还是贫民百姓,家中凡有适龄女子的,都顾不得择选佳婿,急着把女儿嫁出去。此时正逢杭城守将在城头放了三声炮,老百姓听到炮声,慌忙奔走相告:“选秀女的太监到啦!”,于是城内一片混乱。这就是著名的因谣言引发的“拉郎配事件”。 和现代很多急于成名者做法一样,古代也有借谣言进行自我炒作的人。 宋朝时福建浦城的章家生了个儿子叫章得象,好学勤奋,很有才华。家人为了替他造势,还特意炮制谣言——“南台江合出率相”,故作神秘地暗地里跟别人说,于是他的名声很快传谣到了京城。等到章得象赴京赶考,主考官们纷纷主动开后门,于是他顺利登榜,从此官运亨通,连年迁升,最后真做到了宰相的高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