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最好看的法国传记片是:1、《母亲的城堡》
本片以马歇尔的母亲为中心,描写全家人重返普罗旺斯山区度假,但引来父亲约瑟夫不悦。于是在母亲一手策划下,全家每星期上山度周末,因路途遥远而搞得大家疲累不堪。后来约瑟夫从担任运河监工的学生手中取得公务锁匙,大家沿着运河边的城堡前进,大大缩短了度假路程。不料经过其中一座城堡时,当场被一名监工逮住,父亲遭羞辱,母亲则不支昏倒。
2、《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是由法国TFM Distribution发行的140分钟传记影片。该片由奥利维埃·达昂编剧、导演,玛丽昂·歌迪亚、施维泰·丝特、艾玛纽尔·塞尼耶、杰拉尔·德帕迪约等主演,于2007年2月14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法国香颂女歌手——艾迪丝·皮雅芙跌宕起伏的传奇四十七年人生。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生于法国巴黎郊区的卫星城市——美丽城(Belleville)。卑微的出身遮盖不了皮雅芙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以及天籁般的曼妙嗓音,经夜总会老板路易斯·勒普利慧眼识中,皮雅芙在成长中渐渐脱去乡下女孩子的土气和在市井阶层沾染上的俗气,最终化身为纽约镁光灯下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她舞台内外的故事数十年来被人传唱不休。除了音乐方面天资过人外,艾迪丝·皮雅芙的人格魅力与个人生活多年来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她与法国歌手伊夫·蒙当、艺术全才让·考克托、法国歌坛长青树查尔斯·阿兹纳乌尔、好莱坞女星玛琳·黛德丽以及拳击手迈克尔·希丹等艺术名流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感情故事,更增添了这位香颂天后的传奇色彩。但是太过光芒夺目的人生以及非同寻常的情感经历,让皮雅芙在享受辉煌的同时也经受着常人所难想像的疲惫,这位绰号为“小云雀”的一代天后,终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四十七年人生。3、《罗丹的情人》
《罗丹的情人》是由布鲁诺·努坦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杰拉尔·德帕迪约、阿兰·盖音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8年12月7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对雕塑具有天然兴趣和不凡天资的少女卡蜜儿,由于命运的捉弄,深陷不可能之爱而被爱情榨取得一无所有的悲剧故事。
少女卡蜜儿(伊莎贝尔·阿佳妮饰)从小对雕塑感兴趣,父亲也一直以宽厚的包容心来理解和支持她。卡蜜儿渴望成功,她以已负盛名的罗丹作为自己的偶像。但是有一日机遇从天而降,幻想变成现实,罗丹(杰拉尔·德帕迪约饰)出现了,并且对卡蜜儿的作品感到震惊。他意识到自己面前的这位少女具有极高的才情,将成为他的灵感之源。而卡蜜儿,也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罗丹弄得神魂颠倒,并迅速堕入爱河。但是罗丹只是希望更多地利用卡蜜儿的灵感以资己用,他对卡蜜儿并没有爱,也没有怜悯。
在做罗丹的情人长达15年之后,卡蜜儿怀上了罗丹的孩子。卡蜜儿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但面对卡蜜儿的当面质问,罗丹狡黠地闪烁其词,卡蜜儿看透了罗丹的虚伪:他只是希望得到自己的爱情,但是并不想结婚。离开罗丹的卡蜜儿又重新投入属于自己的雕塑创作之中。当她创作了一座一男两女的雕像之时,罗丹却怀疑这是在影射自己,于是通过在市政府的特殊关系攫取了这一作品。离开了罗丹的卡蜜儿,同样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面对罗丹的自私,卡蜜儿彻底走向疯狂,她开始放弃了自己长期坚守的矜持,开始放弃了爱情对自己的深深束缚,她在罗丹楼底下破口大骂,她已经彻底被毁灭。在她疯癫之后.她的作品开始被人们发现,但这些作品已经沦为人们嗤笑她的话柄了。韶华已逝,她最辉煌的几年也只是陷落于大师的阴影当中,她只能独自走向疯狂,1943年秋天,她死于巴黎远郊的蒙特维尔戈疯人院中。三部剧都非常的好,平淡而不失其内涵。最朴实的影片即传记片,希望你能喜欢。
《钢琴师》上映于2002年,是由波兰裔法国导演波兰斯基为了纪念不久前去世的波兰钢琴家瓦列迪斯洛-斯皮尔曼,由其自传《死亡城市》改变而拍摄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二战期间,斯皮尔曼为了生存颠沛流离的故事。
该片透过一连串直白而又真实的画面,展露出了纳粹的残酷无情,例如,被赶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德国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欢乐的乐曲,两眼含泪的跳着欢快的舞步。和一些德国军官在一队犹太人中挑出几个瘦弱的让他们趴在地上,然后一个个枪毙。他们残忍地把人的生命当作了游戏。还有,让人最深刻的那一幕是有一个因残疾而无法向德国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连人带轮椅从楼上扔下捽死在路上。而钢琴师正是这些事的经历者和目击者,然而在音乐的支撑下,钢琴师顽强地追求着生命的机会。 《钢琴师》不仅摈弃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策略,而且还超越了传统的冲突观念,波兰斯基将戏剧性冲突集中在面对“生与死”的人性思考上。他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倾注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强烈情绪,使得观众在清醒的意识中对那个时代人们经历的感受得以与作者、剧中人物认同,超越了电影剧作结构上假定性的局限。 所以我认为这部传记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希望我的推荐你能喜欢。如果说我心目中的传记片有一个顶峰,那一定是《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即使没听过这部电影,你也肯定听过这首歌。“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Qu'il me parle tout bas,Je vois la vie en rose.”轻哼旋律,似乎就能将人带回上世纪浮华一梦浪漫瑰丽的巴黎,那里一位女郎正在思念着他的爱人,轻轻哼唱,歌是甜蜜的,爱是玫瑰色的。这首歌刘欢和苏菲·玛索春晚对唱过,小野丽莎演唱过,因为作为《天下无贼》的片尾曲而家喻户晓,这首歌的原唱就是艾迪特·皮雅芙,也是《玫瑰人生》的主人公。这样一位传奇的法国歌姬,法国人民的小云雀,唱尽了法国的灵魂,她传奇的一生就在《玫瑰人生》里向我们缓缓道来。
电影采用凌乱却可见章法的剪辑,将艾迪特传奇的一生通过一幕幕剪切的电影镜头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她弥留之际,童年,少年,中年,一生纷繁的记忆洪流向我们袭来,将观众拉入她的情感回忆,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一幕幕人生景象交错,浮华狂欢的巴黎夜总会里的云雀初鸣,流荡在巴黎街头和女友纵情欢歌的浪荡,和父亲在街头卖艺的辛酸孤苦,第一次在街边欢唱收获奖赏的喜悦,与挚爱马赛在餐馆的八分熟牛排配红酒,幼时待在妓院里看见的赤裸的客人与可怜的妓女,童年时看到圣女德兰的光辉之火,一幅幅或绚丽或灰暗的画面划过,荒诞而艳丽,似午夜盛放的血色玫瑰,极尽生命的绚烂,然后枯萎凋零,最终,艾迪特死在无人昏暗的房间,结束了她精彩的一生。其实,她的一生也只是在追寻两样东西,歌唱与爱。一个苦苦追寻无果,一个陪伴一生而亡。
她天生就是个艺术家,歌唱家,9岁就开始唱歌了,卖唱的母亲给了她歌唱的启蒙,童年时的歌唱给她换来生活下去的金钱,青年时的歌唱给了她宣泄情感的出口和生命存活下去的理由。她的歌泣尽了生命的感情,用胸腔发力,用灵魂共鸣,她在唱歌所以她才活着。即使到了身体不能支持,倒在台上的时候,她依旧选择歌唱着倒下。就像她所说的,“如果我不再唱,哪怕只是一首歌,我会不再相信自己。”她天生也是个寻爱者,因为她一生得到的温暖太少太少。母亲为了歌唱梦想丢弃了她,把她当做女儿看待的妓女蒂蒂娜与她被迫分离,父亲把她当做挣钱的工具,从小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生活,让她极度渴望爱与温暖。于是,当她遇到了真命天子马赛尔时,她开始疯狂地爱人,渴望得到一点点来自他微小的爱就够了。她不在乎他的妻子儿女,不在乎他们的短暂相聚,长期分离,一点爱就够了。她的爱像一团原始森林的野火,带着惊人的狂热与温度,视死如归,一旦燃起,就要耗尽一切,最终烧毁了自己。如此猛烈的爱,在她得知挚爱马赛尔飞机失事那一刻疯狂爆发,她哭喊着疯狂地穿过长廊,神智癫狂,最后只有奔向她容身的舞台。最终,她追寻的爱也离开了她。她开始依赖毒品与酒精,生命之火以肉眼可见的速读从她身上抽离,最终47岁的她死于肝癌。她就像一支娇艳的玫瑰,鲜红,带刺,艳光逼人,盛开时绚烂之极,凋零时孤苦无依,这就是她的玫瑰人生。
最好看的法国传记片按说是一部,但是发现这几部都很优秀,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母亲的城堡》
剧情简介:马赛尔童年的时候 ,在暑假和家人来普罗旺斯的小山度假。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马塞尔和他的小伙伴李力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然而回到日常生活中,马塞尔却要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奖学金考试而不得不着手准备枯燥的复习,而回味那些在山区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成了他平日里唯一的乐趣。令人惊喜的是,在母亲的不断计划于协调下,马塞尔一家开始了由每个假期拓展到每个周末去普罗旺斯山区度假的生活,马歇尔有了更多在乡村田野间的奇遇和故事。但是每周来回四个多小时的步程让全家人有些吃不消,这时候他们遇上了马塞尔父亲当运河监工的学生,他利用职务便利给了马塞尔一家一把钥匙让他们沿运河行走,使他们的路途缩短为了一个小时。虽然这种方式为这一家人提供了便利,却让自尊自重的父亲过起了自责和胆战的生活。
该片改编自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同名传记小说《母亲的城堡》,为《父亲的荣耀》的姐妹篇。
2、《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是由法国TFM Distribution发行的140分钟传记影片。该片由奥利维埃·达昂编剧、导演,玛丽昂·歌迪亚、施维泰·丝特、艾玛纽尔·塞尼耶、杰拉尔·德帕迪约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法国香颂女歌手——艾迪丝·皮雅芙跌宕起伏的传奇四十七年人生 。
3、《罗丹的情人》
《罗丹的情人》是由布鲁诺·努坦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杰拉尔·德帕迪约、阿兰·盖音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一个对雕塑具有天然兴趣和不凡天资的少女卡蜜儿,由于命运的捉弄,深陷不可能之爱而被爱情榨取得一无所有的悲剧故事。
钢琴家 The Pianist (2002)
豆瓣评分 9.0
电影TOP250 排名no.59
钢琴家是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影片,上映于2002年,改编自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死亡城市》,《钢琴家》通过讲述斯皮尔曼在二战时期饱受折磨,最终活下来的故事,真实的还原了战争的残酷和加之到具体某个人身上的痛苦,以小见大。这部电影跟传统的二战电影不同,他没有可以的渲染痛苦,大肆的拍摄战争场面,没有讲一个群体悲惨的故事,他用了一个极尽冷静克制的叙事方法,仿佛一个艺术家一样来讲这段痛苦的历史,观影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类似之前二战片哪种群体痛苦挣扎绝望,在大环境下他把这种极端的战争现象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展示,这种起伏落差,冷静的绝望才是最真实的反映战争的带来的真实感。
影片前段,电影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敏感的身份,作为一个犹太人,其实有很多的限制,不过电影开始还是很轻松风格的展开,犹太人也可以逛街约会正常生活。生活中的人也一样,没有经历压迫生命的事件一般人不会展现出动物一般的求胜欲望与难堪甚至穷困潦倒,何况电影主角是一个艺术家。导演正是运用这种对比手法,在战争来临前跟战争来临后,群像的差异落实到个体的差异,这种强烈的反差带入感,无疑是高明的电影技法。战阵来临后,即使性格开朗的主角却只能强颜欢笑,工作证救不了家人,无法弹钢琴,看到去偷物资的孩子像蒲公英飞走一样死去,这种绝望在淡然的苦笑下面,直接穿透了观众的内心世界。
影片的主题就是战争带来的毁灭,他可以让正常人失去理智,让艺术家流离失所,让同胞之间互相残杀,让人失去人性变成动物。这是从人格到精神最终到肉体的毁灭,能在战争里面活下来的人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有精神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呢?
电影的最后在战争中活下来的钢琴家席皮尔曼坐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演奏,电影虽然只有两个小时战争却贯穿了他的一生,希望世界和平。
最后我想说:
活着,即是最伟大的胜利。
向最高贵的灵魂,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