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关税降了,那么奔驰宝马到底降了多少
汽车要降价了,进口关税要调整了,车企要打价格战了”
5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降低进口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公告显示,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其中,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
我在本周一(5月21日)的文章,《停止贸易战关税下降10% 我刚买的保时捷卡宴就赔了20万?》,碰巧预测正确,一语中的,庆幸庆幸。但这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整个汽车行业里,大多数人几乎都是这么推测。
这条新政,雷厉风行的执行:
起点-中美贸易风波终于落下帷幕!
据新华社报道,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同时要加快落实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提出的扩大开放的四个领域。
当时我的预测,进口关税下调10%的政策,很可能就会来到我们眼前(由此前的25%下降到15%)。
新政之后车企纷纷表态
在财政部刚刚公布完进口关税下调政策之后,多家车企纷纷作出回应。
宝马,先算算,再调价。官方表示,非常欢迎政府的决定,中国将继续开放。核心消息点:宝马将评估目前的建议零售价格体系积极回应政府的举措。
奥迪,率先调价,7月1日进口车执行。奥迪的反应速度极快,可以说是领跑,这和深耕中国30年有关,而且大众一向和政策制定者之间关系紧密,因此,我相信早已有所准备。
沃尔沃,尽快公布。目前,沃尔沃正积极开展对此项政策的评估,具体信息将尽快向外界公布。”
雷克萨斯,要降价。雷克萨斯将紧跟政府政策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克莱斯勒,降价。当然了,除了JEEP之外,别的它们也没的降,根据最新数据,JEEP大切诺基有最高6.5万的官降。
保时捷,等等再说。启动政策的评估流程,并将根据新的关税政策对旗下产品的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关调整。具体的调整信息将会适时对外公布。
特斯拉,直接降价。按照最新关税确认的价格已经传达到全中国所有销售网点,而特斯拉的新闻还有很多。甚至新华社都撰稿,表示特斯拉等车企,在华建厂或许将进一步加速。
对于进口汽车关税下调,宾利、劳斯莱斯和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也火线点赞。当然,宾利有所计划;劳斯莱斯降不降要看宝马集团;兰博基尼没说要降价,但会采取相应措施。
价格战又将开始?
截至5月22日晚间,已经有一众车企宣布,将会跟进,或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让人不由得猜测,会有利推动行业改革,促进升级。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则进一步降低国内消费者的购车门槛,进一步拉动消费升级。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进口汽车关税的大幅下调,势必会对国产豪华品牌车型和一众合资品牌产生冲击,随着各大豪华品牌应声宣布下调旗下产品售价,一场由高端车型引发的价格战即将呼之欲出。
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随着豪华品牌纷纷下调官方指导价,合资品牌生存的空间势必受到挤压,进而波及到自主品牌。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或隐藏着中国车市新一轮的较量。
业内认为,随着进口关税大幅下调,以及合资股比的逐步放开,中国的汽车市场在逐步走向更为开放的未来时,也预示着豪华品牌将告别高利润时代,一众合资品牌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还是那句话,这场价格战,会不会有,会打多大,尚无定数。
因为,厂商是一个层面,官降是厂商行为,最终怎么执行、怎么落实,还有一个层面,也就是经销商层面。
虽然厂商占据主导权,但经销商层面近些年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这么说,如若一个厂商抛开经销商,直接强行执行一些政策,且不论是否有反抗,效果不会好到哪儿去。
目前市场之中,实际上车辆的价格已经很透明了,因为产品间有着互相竞争,本身的优惠幅度已经很大,还有很多附加优惠,比如说赠送保养套餐。
大家可能忘了一点,豪华品牌的溢价往往都非常高。官降之后,还要看4S店最终执行的优惠幅度,市场指导价的调整并不一定直接影响最终的销售价格,如果只有几千元的降价幅度,那不算大,消费者感知并不明显。
价格战能不能打起来,要看最终豪华品牌们怎么玩,在终端把价格真正让下来,这才会让合资品牌感觉到压力。倒逼合资品牌把价格放下来,再影响国产品牌。
中国车会“涨价”,有的会死
这个说的涨价可不是各位脑海里的那种“国际品牌降价,自主品牌却敢凭空涨价”
这个涨价的意思是,中国品牌车型,面临对抗之下,未来能带来更多比现在品质更高,而且价格更高的车。
中国品牌今年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没有什么溢价能力,各家都在想办法,各家面临的大问题也都差不多。
于是,我们见到了众多中国车企走在了冲击高端的路上,最早是奇瑞的观致,再来是哈弗用H8和H9冲击。
在车型方面这几年比较成功的是,广汽传祺GS8、长安CS95、荣威RX8这些车型。
在品牌方面这几年比较成功的是,WEY和领克。
它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让自主品牌突破了之前的一个价格天花板,也就是15万元级别。
可以猜想一下,未来的市场,合资品牌们会为了保住利润或抢占市场,做出一些向下的调整。而自主品牌恰恰有着这方面的优势,变化的更快,政策扶植更好,主流中国车企里一家拥有1-2款价格进入主力合资车企价格区间的车型,也不是什么不能想象的事儿。
当然,涨价得靠本事,这些事儿要交给玩命往上冲的中国车企。
而市场表现屡战屡败,停步不前的企业,似乎它们的结局只有转卖资质,寻求收购这一条路比较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