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很难走出生活的舒适区?

 我来答
Devon89
2018-01-29 ·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生活在枷锁中“。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路径依赖“,意思是人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不满足目前的境遇,却很难做出改变,就算面前通往光明大道,因为充满不确定而犹豫不决,而活在了永恒的当下。

我们总觉得固有的认知是对的,对旁人不同的意见缺乏宽容,争个面红耳赤之后,依旧我行我素。记得猫王有一句歌词写的很好:”这一定发生了什么,至于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我们面对未知的事情,要么不在意,要么觉得是错的,而不去分析它为什么会这样。就像80后一开始不理解90后非主流的造型,抱以烂泥拦扶不上墙,一代不如一如的偏见态度,而真相是一代从来都是比一代强。这种向思维认同潜移默化的让人思维固化。

心理学中有”轮回“的概念,说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品质,都是我们当初痛苦的选择作出的改变,并有意无意的去寻找类似的痛苦来喂养它,来维持这些品质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感。

我们总觉得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真相却是我们很少了解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觉得事情有难度,那么我们的语言、动作都会慢慢的靠近有难度这个想法而无法解决。但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你心中权威的人物觉得你能克服这个困难,这个人可以是你老师你的偶像,反正是你内心觉得很牛的人,他们这个时候给你鼓励并对你有所期待,我们会发现我们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来自权威的期待,是超越自我的能力,你看,你并不了解真实的自己。

我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我们不同,比如过年夫妻双方争执去哪一家过年而吵架,自己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毛病不改而动怒,跟踪了很久的客户没有签约而难过,隔壁家的小狗咬死了你家几只小鸡而争执。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事情不按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而起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接受雷雨声而酣睡,而不能原谅楼上装修影响我们睡眠。解决痛苦的根源就是先接受让你痛苦的事情和人,事情不会按我们意愿去发展,而每个人的境遇都不一样,不可能每次都给我们满意的结果。

”我们这一生听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道了道理,不去行动,才是过不好的根本原因,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维越来越固化,明明心里知道这个道理,依然无法迈开脚步,展开双手去身体立行。

那些你迟早要去做的事情,尽可能早的下手,因为只有你越早行动了,你就越早感受到原来除了这事情本身,还有更多具体的细节是我们没有想像到的,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体验,这就是你额外的副利了。也就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却喜欢上了另外一件事情,并且他给你莫大的成就。

所以,有事尽早去做。

语文与生活
2020-03-23 · 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融于生活。
语文与生活
采纳数:296 获赞数:368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舒适区(或者叫舒适圈),首先我们可以称它为“习惯圈”,比如你习惯下班回到家后就窝在沙发里玩手机,不习惯下班回家后去多看点书、学习点新知识。其次,我们也可以把舒适圈称其为“喜好圈”,比如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喜欢闲着,不喜欢运动等。其三,我们还可以把舒适圈称为“能力圈”,比如你现有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你待在舒适区内,会让你觉得很轻松。但事实上,有的轻松只是暂时的,一时的轻松,换来的可能是一辈子的庸庸碌碌。所以要想获得真正的舒适,那么对于“不好的”习惯圈和喜好圈,我们要勇敢地“跨出”;对于能力圈,我们也要尽力去“扩大”

无论是跨出舒适圈,还是扩大能力圈,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和挑战,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不适应,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1、找出令你“不适”的原因,用成长型思维勇敢地去面对。比如下面这两个常见原因:

①担心自己做不好,给自己设限

面对改变,很多人会觉得为时已晚。比如很多人觉得计算机编程很酷、想学习,但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或者阅读能力差,想训练“精英特快速阅读软件”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但又担心自己学不会或者没时间学等等。

在学习任何一项技术或能力的时候,我们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担心,从而给自己“设限”,阻碍了自己开始和前进的步伐。但殊不知,现在的你是由过去的你塑造的,而未来的你则要靠现在的你来塑造。过去的你已经无法改变,但未来的你,你是完全有 机会去改变的。所以不要给自己设限,找理由(借口)了!

②觉得要做的事情自己不擅长

所有的事情,一开始都不可能是擅长的。所谓擅长,只是因为你做得多了,掌握了规律、技巧等,熟练了而已。比如写作这件事,一开始写不出东西啦,但随着不断地阅读积累、不断地动笔写、不断的修改,我写的越来越顺,随便给我一个主题,多多少少我都能写出一点东西啦。再比如上台讲演这件事,一开始特别紧张、讲话磕磕巴巴,整个过程还会微微颤抖,但随着不断的上台历练、给学生讲课,在这件事上我做得越来越好。

其实所有事情都是这样,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一开始做就能擅长的,都是从不擅长变得擅长的,所以尽力去做就好了,慢慢的你就会越来越擅长。

其实总的来讲,就是要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不因阻碍而退缩,懂得调整成“挑战心态”,努力找出解决方法,学会适应不适感。

2、找到“努力的正确方法”

努力是讲究方法的,所谓正确的努力,就是:懂得“刻意练习”,懂得管理“倦怠感”,懂得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同时也懂得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书籍《刻意练习》中的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