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提出了什么哲学理论?
说到理念这个词,我们先用常识来理解。理念是一种通过经验总结而来的客观想法,或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每个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比如“苹果是红色的”,这是一个根据人们肉眼观察,从经验行为得出的结论——对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一种理念,这是客观的判断。而生活理念诸如“快乐”“自由”和“健康”等就是带有主观色彩和主观感受的一些想法。
但柏拉图说的理念跟我们日常理解的是一个意思吗?其实不然,柏拉图说的“理念”有着更深的内涵。
柏拉图非常关心流动的事物和永恒不变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想找到的是现象世界背后是否有一个不生不灭、独一无二存在着的世界。这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出发点。
柏拉图关心的是流动的事物,这说明他已经接受了“世界是流动变化的”这个事实。而之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过“世界多变”“变化无处不在”的观点,“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体现的就是流动变化。所以,柏拉图接受了前哲学家关于世界流动变化的观点。
为什么说他吸收了前哲学家的思想精华?因为之前的哲学家已经在探索这个问题了。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存在”,这些都是对现象背后的那个本质的概括,柏拉图吸收了之前哲学家的思想精髓,走的是一条形而上学的道路,提出了伟大的理念论。
在现象世界的背后还有一个世界——理念的世界。万事万物背后,都存在着一个理念的型相。
世界上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也是有差异的,味道可能也不尽相同,但是千万个苹果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个东西使苹果长成了苹果,而不是梨。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苹果的现象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个模型在驱使着每一个苹果都长成这个模型的样子?
如果用现代科学的理念去解释,你也许会说,这很简单,苹果和梨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苹果树和梨树不同,种子不同,基因不同,当然长出来的东西就不同了,这还需要质疑?但我们要知道,当时的古希腊哲学家们研究的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从精神的领域去探索的。
柏拉图也是按照这个路数提出的质疑:千万个苹果之所以长成苹果,而不是其他水果,原因是什么?
柏拉图找到了,就是苹果这个普遍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理念的型相,有一个共相的东西,有一个标准的苹果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是一种理念,而不是现象看到的事物。我们看到的千万个苹果,只不过是对这个模型的一种模仿,因为是模仿,所以模仿出来的东西就千差万别,有的红一些,有的大一些,有的圆一些,有的甜一些。
柏拉图认为,任何事物背后都有这么一个理念的模型。梨有梨的模型,苹果有苹果的模型,狗有狗的模型,猫有猫的模型。但这个模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一个实体存在的事物,更不是一个可以放进博物馆让众人去欣赏的标本,而是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的一个理念实体。
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理念论”。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