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子祭祀和吃饭要用九个鼎八个簋,鼎相当于现在的盘子,而簋相当于现在的碗。簋是中国古代一种很重要的食具,以偶数组合,它各配合使用。在古代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五鼎四簋”,”三鼎二簋”。
一言九鼎就是这么来的,鼎最早就是用来放煮熟的肉的方形器皿,而簋则是盛放熟食的粮食为圆形器皿。后再演为礼器了。在商朝到东周的时候最为广泛。
鼎为盘,分为三种,它们分为三种。分别是羞鼎、升鼎、镬鼎这三样。羞鼎是配合正鼎使用的,来放置调味品的,正鼎一般放的是牛、羊、鱼等等荤菜,据说鼎内存放的东西会跟着当时各诸侯国的习惯发生变化,多种多样。镬鼎是特别大的,是用来煮用的,在古代也是一种很残酷的酷刑。
簋为碗,曾有诗词说道:“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指的就是这簋。里面盛放的分别是稻、黍、稷、梁、麦、苽。黍是指的一种草本植物,煮熟后可以酿酒和糕点等,稷是一种禾本科植物,有治疗热毒、解苦等等功效,菽是豆子的总称。
九鼎八簋样貌的九鼎是形状和纹理相同,但是大小是依次递减的,八簋也是一样的,为了建立一套新的社会秩序,才会有的九鼎八簋,这就是制礼作乐的由来,同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自誉礼乐之邦。天子在祭祀和宴请的时候必须使用,诸侯都是依次顺序,不能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