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矿远景区评价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苏尼特左旗金铜钨铋铁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该区位于工作区中南部苏尼特左旗一带,本次研究的重点工作区巴彦温都尔矿区就在此区内。大地构造属于内蒙古中部古生代造山带内,南接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北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南蒙古微板块,地处艾力更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中南部,二连浩特-贺根山深大断裂从其北侧通过,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复杂、强烈。区内出露的下元古界、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哲斯组地层和3条大型NE、NNE向韧性剪切带及其南侧的交其尔大型推覆构造与区内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褶皱主要为近EW向褶皱带及NE向复背斜、复向斜。断裂构造主要为NE向二连浩特-贺根山深断裂及其次生的断裂构造。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点)沿3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及推覆构造呈“南北成行,北东成列”产出,其中本次提交的巴彦温多尔金矿产地即位于NE向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内。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早古生代蛇绿岩,华力西早期、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岩浆岩均有出露,明显具多期次、多旋回特点,且岩浆岩的类型复杂多样,产物有超基性、基性、中酸性深成和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岩浆岩受NE、NNE、EW向构造控制,呈弧形展布,岩体产状为岩基、岩盖、岩株。
图5-9 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金成矿远景区图
图5-10 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铜成矿远景区图
18亿年左右的吕梁运动时期,本区可能是统一的古华北大陆的一部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内蒙古中部地区整体处于拉张环境,这个古大陆可能经历过大规模的坳陷或裂解过程,形成海盆、裂谷或陆间小洋盆,但陆块间的距离不大,洋壳发育并不充分,其中很可能有众多小陆块残留;早古生代末期至晚古生代初期由于板块俯冲作用(由SN北)他们又汇聚拼合(增生)形成统一的大陆块;晚古生代时期本区主要处于大陆边缘陆表海的沉积环境,有裂陷槽发育,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以安山质为主的喷发活动,地壳深部金元素随岩浆活动向上运移;晚古生代末期至早中生代,本区发生强烈的陆内造山构造运动,全区三叠系沉积建造缺失,遭受近SN向的强大挤压,使岩层发生剧烈的褶皱变形,推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发育,地壳物质重熔,岩浆侵入异常活跃,极大地改变了地壳岩石的组成成分,此时地层内金元素发生活化富集,在局部地段形成金矿体;晚中生代以来本区受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影响,形成NNE向构造带,NNE向隆起和断陷盆地并存是本区此时的重要构造特征;新生代处于造山后期,全区抬升形成高原。总之,长期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金、铜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因素。
该区脉岩发育、石英脉常成群成带产出,区内仅有的两个自然金重砂异常,其中一个已发现了金矿床(巴彦温都尔金矿),另外在其西北部的两个1∶20万铜多金属异常内本次工作还首次发现了乌兰哈达铜铋多金属矿化点和乌和尔楚鲁铜金铋矿化点;内有多个航磁异常,异常分布较广,强度较高。本区遥感解译为线、环型构造密集区,线性构造交汇部位或线性构造与环型构造相交切部位常有金矿化点发育。区内已发现巴彦温都尔、巴彦宝力道金矿床即位于线性构造与环型构造相交切部位;区内金矿化主要类型为产于韧性剪切带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且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我们在该远景区苏尼特左旗南部的返斋音呼都格、敖其格敖包等地还发现金矿化点,均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在沙尔塔拉—乌兰哈达—乌和尔楚鲁一带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价值的铋铜金多金属矿化点;同时本区还分布多个铜、铁、钼、钨等金属矿化点。
通过综合分析区内金矿点特征,认为苏尼特左旗地区金矿化与剪切带关系密切,因此在该区找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加强对区域性次级剪切带的研究,区域性次级剪切带是金矿区的控矿构造,该区找矿要重点围绕区内的韧性剪切带展开。
(2)其次由于本区新生界分布广泛,相对中国西部而言,覆盖较厚,因此在单个带内应首先确定主剪切带的位置,只有找准主剪切带位置,才能在带内遵循剪切带内裂隙与矿化体产出对应关系进一步寻找浅部石英脉型矿化体及深部蚀变岩型矿化体。同时还应注意剪切带内矿化分布的成群成带性、等距性、对称性、斜列性及构造复合等成矿规律的研究。
(3)还应注意区内3条成矿带内金矿床(点)的矿化类型的变化规律,即由北至南矿化类型由石英脉型(巴彦温都尔金矿)→石英脉-蚀变岩型(巴彦宝力道金矿)→蚀变岩型(365金矿),同时与金矿化大致同期的阿萨哈花岗岩的粒度较粗,说明该区整体剥蚀较深,且由北至南随标高降低,剥蚀程度逐渐加重,对金矿保存不利;因此在该区浅部找矿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地表石英脉型矿化体,蚀变岩型矿化体也是重要的找矿线索。
同时还应注意到该区内铋铜多金属矿化均发育于石英脉内,且石英脉产出与岩浆岩体内或其与地层外接触带附近,因此推测铋铜多金属矿化与该区内多期次的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虽然目前发现的均为地表石英脉型矿化,但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铋多金属矿化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前人在该区开展工作时未注意到的。
(二)乌兰陶勒盖-查干楚鲁图铜铅锌银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兰陶勒盖—查干楚鲁图一带。远景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古生界奥陶系铜山组、多宝山组,泥盆系泥鳅河组、安格尔音乌拉组,石炭系宝力格庙组和中生界侏罗系布拉根哈达组。其中泥盆系安格尔音乌拉组和石炭系宝力格庙组与区内成矿关系密切。远景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两期次侵入岩分布。华力西中期有黑云母花岗岩,称珠尔很敖老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分布于西部麦狠温都尔以南到宝力格苏木北部。岩基侵入于石炭纪地层中。其次华力西晚期还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钾长花岗岩、苏长岩在区内分布,均以规模较小的岩株、岩脉状产出。这些岩株、岩脉大多数呈NE方向延伸。总体上与构造线方向一致。该区燕山期的侵入岩以中酸性为主,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分布,呈小岩株、岩脉状出露于区内的吉林宝力格,额尔登陶勒盖,散格拉斯特一带。并且燕山晚期的中酸性、酸性岩分布侵入于东乌旗隆起两侧,即额尔登陶勒盖复背斜东北端两翼。两期侵入岩与区内成矿关系均较密切。
该区地质构造较为发育,以东乌旗复式背斜构造带为主体贯穿全区,呈NE向延伸展布占主导地位。该复式背斜构造带西起麦狠温都尔、吉尔嘎郎敖包,向东北至额尔登陶勒盖一带。长约80km,宽20~30km。复背斜由泥盆系泥鳅河组、安格尔音乌拉及石炭系宝力格庙组构成。其北西翼地层出露较为完整,南东翼地层残缺不全。复背斜轴部断裂构造发育,并被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侵入岩吞食。复背斜还具有东北部抬起,西南端倾伏的表现特征。
该区早古生代早期及以前应为南蒙古洋北部的一个小型地块。早古生代后期及至中晚古生代接受了较连续的弧上盆地型火山-沉积作用,并伴有火山-侵入岩活动,其弧上盆地发育规模远比西部苏尼特左旗大。中生代早期也有零星小规模的碱性岩浆活动;晚中生代本区受区域多元应力综合作用,发育了规模较大的断陷盆地,陆相火山-沉积作用十分强烈,同时也伴有相当规模的中酸性岩浆岩体侵入。本区是目前研究区矿床(点)最集中的成矿区之一,矿产以铜、银、铅多金属矿产为主。有乌兰呼都格铜矿、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床、乌兰陶勒盖铜银铅锌矿床、额尔登陶勒盖铜矿点、麦狠温都尔铜、铅、锌多金属矿点、温都尔敖包多金属矿点,以及塔尔巴格吐、扎兰陶勒盖、敖包特浩来和沙那嘎南等多金属矿点。远景区外围还有达赛脱和阿尔哈达、朝不楞铅锌矿床以及查干敖包铅锌铁矿床等,北邻的蒙古境内,发现了莫顿(中型?)铅锌矿床。此外区内还有多个铅、钛铁矿及辰砂的重砂异常,大面积的铜、铅、锌金属量异常等。区内矿床成因类型经本次工作调查认为该区的多金属矿产在东段属次火山热液型(次火山斑岩型),在西段次火山斑岩型为主。东段的成矿与中生代时期的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在西段与华力西期的花岗岩类、斑岩类的侵入作用有一定的成因关系。该区构造控矿的特点表现为次级低序次的NE、NW、近EW向构造是重要的容矿、储矿构造。
在遥感影像上线、环构造密集,线性构造以NE和NW向为主,环形构造从形态特征方面可划分为单式环、复式环、相切环、子母环等。从成因类型上分析可分为侵入岩体、隐伏岩体、火山活动机构、环状裂隙构造等。这些环形构造的规模,一般为直径2~3km的中小型环形构造,共有11处。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特点。本区线性构造与矿产的关系密切,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多期性、继承性、改造性作用的影响,在成矿有利区段,次级构造发育呈网状格局,局部构造匹配关系不易确切搞清。从全区总体格局来看,NE向麦狠温都尔-额尔登陶勒盖线性断裂构造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可能属于切割较深的穿透性断裂。区内的麦狠温都尔、乌兰陶勒盖、额尔登陶勒盖数处矿点均沿着该构造带旁侧分布。其次由它派生的次级中等规模线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导矿构造。那些与NE、NW向断裂褶皱同生的低序次小规模的断裂裂隙系统构成本区成矿地段重要的赋矿构造。如乌兰陶勒盖、额尔登陶勒盖铜矿,各个矿带的展布都是受低序次裂隙系统控制。
本次野外踏勘中发现,区内多数矿床点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结合遥感解译并初步总结了远景区内开展找矿工作应注意的几个区段:
(1)遥感解译线性构造有利部位,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干线性构造发育,处在NE和NW向线性构造交汇复合地段,同时又有近EW或NNE、SE向次级线性构造通过,并且伴有中小型环形构造存在的区段。
(2)遥感图像上显示有斑杂状、花斑状、团斑状、斑块状影纹色彩特征,或有浅色调褪色影纹信息的区段。
(3)有已知矿床、矿点分布,成矿类型标志明显的有望地段,同时有与成矿相关元素显示的区域化探异常、与找矿目标关联的异常的区段。
(4)有泥盆系安格尔音乌拉组或石炭系宝力格组成矿地层分布伴有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岩出露,或有热液活动脉体展布的区段。
(5)野外调查地表有一定找矿标志、矿化带、蚀变带分布的矿化条件优越的区段。
(三)查干敖包庙-红格尔铜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中蒙边界查干敖包庙—红格尔一带。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晚古生代板块缝合带北侧的岛弧区。位于红格尔-吉尔嘎郎图成矿带西端。在中生代时,由于受太平洋板块NNW斜向俯冲作用影响,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一系列NE—NEE向构造岩浆隆起带及火山断陷带,构成本区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泥盆系、石炭-二叠系,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结晶灰岩等;中生界侏罗系,岩性为酸性火山岩,晶屑、玻屑凝灰岩。区域构造复杂,断裂构造为二连浩特-贺根山、查干敖包庙-阿荣旗NE向超岩石圈大断裂,阿巴嘎旗NW向深断裂。在晚古生代末期,发生强烈的褶皱构造运动,产生轴向为NEE向的乌日尼勒图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构成二连浩特-东乌旗复背斜的一部分。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多旋回不同期次侵入的花岗杂岩体。有华力西期多次侵入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早期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呈NE向展布,产状为岩基、岩株,面积20km2至几百平方千米。同时脉岩种类繁多,从酸性到基性都有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霏细斑岩脉、闪长岩脉、辉绿岩脉等。
本区早古生代以前为南蒙古洋中的一个陆块,自泥盆纪开始接受海侵,沉积了泥盆系和奥陶系碎屑岩,局部海较深;中古生代古岛弧区,发育中古生代的火山岩浆活动;与此同时有大量的中酸性花岗岩浆侵入,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南蒙古地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后,本区曾发育规模较小的拉伸盆地。燕山期南部有小规模花岗岩侵入。从岩浆活动特征、现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一系列铜和金的矿点、矿化点和大量的重砂异常。其中我们新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红格尔金矿产地就位于远景区西部靠近边境地区;本区西部和北部邻国境线,多为沙漠和砂砾覆盖区,常年风沙较大,草原植被不发育,地理环境艰苦,地质程度和矿产勘查程度极低。该区向西延伸进入蒙古境内,有著名的察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区域物化探、重砂异常,集中分布在查干敖包庙-阿荣旗早华力西期构造-岩浆岩活动带及二连浩特-贺根山晚华力西期构造-岩浆岩活动带上,区内金背景值较高,成矿上表现以金为主要形式产出,其他有色金属与金成伴生形式产出,华力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重砂金矿物较多,重砂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从遥感解译看,该区为线环构造密集区。在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相交切部位,利于金矿体产出。区域矿产有金、铜、铁、铅等多金属矿产,分布在华力西期花岗杂岩体或与围岩接触带上。本区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较好。
从区内目前仅有的研究程度来看,矿产的产出主要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金矿类型主要为产出于岩浆岩内外接触带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而铜多金属仅有少数的矿化点,同邻区的蒙古察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相比来说,地质工作程度明显不够,由于本区为草原戈壁区,覆盖严重,单一的地质手段很难在找矿方面取得突破,因此下一步的地质工作中应注意地、物、化、遥多重手段的综合利用。
(四)伊和乌花-吉日嘎郎图铜银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阿巴嘎旗境内西北中蒙边界伊和乌花—吉日嘎郎图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晚古生代板块缝合带北侧,属东乌旗弧后盆地。因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是研究区内矿床点最集中的成矿集中区之一,以铜金矿床(点)为主,其次为银多金属矿点。据最近勘查认为,本区还发育铋矿化。主要矿床点包括巴润苏日德日格金矿点、霍格宁陶勒盖银多金属矿点、莫若格钦铜多金属矿床、阿扎哈达铜铋铁金多金属矿床等;野外踏勘表明已知矿床(点)均位于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内,且多数矿床(点)外围成矿条件有利,矿化明显,与区内岩浆岩关系密切,其中野外路线调查发现阿扎哈达铜铋铁金多金属矿床区花岗岩体发育整体铜矿化,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铋多金属矿体的可能性。同时该区近期成为内蒙古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勘查的热点之一。
(五)绥中查干-奥由特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阿巴嘎旗境内西北中蒙边界绥中查干—奥由特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与伊和乌花-吉日嘎郎图铜银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相同。区内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分布于远景区北部,其次还有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区内内生铜、铅、锌多金属矿产的生成,主要与燕山早期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并分布在NE向的构造带上。区内有多处金、钨、铅的重砂异常和金属量异常,目前个别异常内已发现有奥由特小型铜银金矿床、绥中查干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及一系列铜多金属异常。其中奥由特铜银金矿床在本区极具代表性,矿区北部有上泥盆统砂岩及少量凝灰岩出露,并有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以石英斑岩为主的后期脉岩较为发育,多呈NNE向分布,南部奥由特地段,主要出露为上侏罗统一套火山岩地层,有流纹岩,流纹质碎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等,上泥盆统砂岩有少量出露。区内主要构造线方向为NE向控制着矿化带及矿体的分布。该矿属次火山热液型,成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或其浅成相石英斑岩脉有关。区内还发现多处铜、铅、锌、钨、金矿化点,均具有寻找多金属矿床前景。
(六)贺根山-小坝梁铁铬铜金铂成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研究区东部,东乌珠穆沁旗西南的贺根山—小坝梁一带。远景区主要分布于二连浩特-贺根山断裂两侧。与金属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区内分布较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多受构造控制,与很多内生金属矿产有着密切关系。
该区大体同中晚古生代的地块增生拼合带一致。为早古生代—中古生代南蒙古洋的残迹区。因此其发育有早古生代甚至更早的火山沉积地层,后经变质形成著名的温都尔庙群(北带),中古生代洋盆闭合后,本区自西向东零星分布的规模不等的基性—超基性岩块,经前人研究为典型的蛇绿岩套组成部分,其中贺根山蛇绿岩是我国北部著名的蛇绿岩套之一。在该成矿带西段直接与苏尼特左旗南部缝合带相接,向东北则以晚古生代-新生代拉伸盆地与北部的弧间盆地成矿带相邻,从这一角度看,其北部(南蒙古地块南部)具有弧前盆地性质。
区内有多个航磁异常及金、铜的重砂和金属量异常区以及小型铬矿床、铬矿点、铂矿化点、黄金-铂重砂异常多处。在该区内已发现小坝梁铜金矿,矿体围岩为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等,华力西晚期正长斑岩,分布于矿区南北两侧,侵入于格根敖包组安山岩、凝灰岩中,近EW向延伸,倾向S,与本区铜矿的生成有关,断裂呈NEE向分布,正长斑岩即沿此断裂贯入,同时在其上盘沿安山岩、凝灰岩之裂隙,形成呈雁行排列的EW向各种蚀变带及铜矿体。同时在本区内还发现有乌尼特牧场、小石顶山、乌拉格特乌拉、阿尔山宝力格铜矿点等多个铜金矿点,显示出本区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七)沙麦-塔日根敖包钨锡金铅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北至中蒙边境的沙麦—塔日根敖包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及演化与乌兰陶勒盖-查干楚鲁图铜铅锌银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相同。本区以大面积发育燕山期花岗岩为特点,此前的地质作用特征基本被完全改造而不见。远景区内目前已知的矿床(点)主要有沙麦钨矿床、乌苏达音乌拉黑钨矿、乌苏达音乌拉北铜矿点、比鲁特黑钨矿化点、安格音乌拉铅矿化点、扎腊东铜矿点及海墨塞格呼和敖包铜矿点等。虽然本区已发现了大量矿床(点),但由于地质工作程度相对不高,至今未有大的矿床发现。同时本区还有其他一些钨、锡、金、铜大量异常。此外该区北邻的蒙古境内,发现有巴特洼(中型?)钨矿床、南德兹尔(中型?)钨钼矿床等多处。野外路线调查中发现该区内多数矿化点均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是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