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简介是什么?

 我来答
绿光的未来
2020-04-27 · TA获得超过7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29
展开全部
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盛行。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经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可以说家世还是比较辉煌的。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却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曾写下“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豪迈的诗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都写得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直接导致了他在仕途上的艰难坎坷,当然也是他最终归隐田园的重要原因。
陶渊明之辞官归隐,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值得记住的重要时刻。关于这件事情,陶渊明自作有《归去来辞》,详细记载了经过曲折。这条归隐之路,其实是反反复复、颇为艰难的。
陶渊明29岁时,第一次出任江州祭酒。但很快就因为受不了官场规条的束缚而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在晋元兴三年担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次年又做了建成将军刘敬宜的参军,过了几年的幕僚生活。可能是因为才智不能得以舒展,心里不痛快,于是又回了家。回家后,以田耕为生,生活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实在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陶渊明被任命为一个小县的县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饮酒,就选择在彭泽县任职。但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衙司官场实在不是他待的地方。到了年底,郡督邮来县里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上级长官。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而去了。
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令共13年。从此以后,陶渊明就开始了他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生活。隐居生涯升华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帮助他创造出了前无古人的诗歌成就。但是另一方面,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也是很艰苦的,和后世的很多模仿者完全不同。譬如在唐代,隐居山林往往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赚取大名的手段,他们就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一边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一边等着朝廷封官授爵的诏令。相比而言,陶渊明的隐居是真正的乡村生活,他的生计基本上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在陶渊明的文集当中,可以找到很多描写乡村劳作的诗篇,这些都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作为以后的酒资。不过,他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出仕,被他婉言谢绝;檀道济馈赠的食物,也被他挥而去之。即使在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活之中,陶渊明仍然未能脱去他灵魂当中猛志常在、金刚怒目的一面,这同样也是他为后人所敬仰的重要原因。
详情
该链接由问题回答方推荐
幼儿园保育证怎么考,保育员资格证报考中心

幼儿园保育证怎么考,浩诚教育-成都幼儿园保育证怎么考专业考证机构,2020年保育员考试报名点。全国通用,全网可查,上岗证选择正规机构!幼儿园保育证怎么考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成都浩诚职业技能培..广告 
如何考保育员资格证,卓效教育,高通过高,放心拿证

权威如何考保育员资格证,权威职鉴所通道,2020年考证,一站式如何考保育员资格证服务,考试指导/快速拿证/联网可查/2020年放心考证!
成都卓效教育咨询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扩展资料: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806 浏览348002019-10-14
陶渊明的简介
陶 渊 明 简 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137 浏览21392017-09-07
陶渊明的简介和作品是什么?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作品:《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14 浏览3662019-10-31
陶渊明的简介,作品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其《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其诗歌对后世影响极大。 生平与作品 陶渊明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曾做过几年地方小官,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主要作品 《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 咏怀诗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
99 浏览26642017-09-29
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其《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其诗歌对后世影响极大。 生平与作品 陶渊明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曾做过几年地方小官,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主要作品 《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 咏怀诗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
易书科技
2019-04-1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盛行。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经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可以说家世还是比较辉煌的。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却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曾写下“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豪迈的诗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都写得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直接导致了他在仕途上的艰难坎坷,当然也是他最终归隐田园的重要原因。

陶渊明之辞官归隐,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值得记住的重要时刻。关于这件事情,陶渊明自作有《归去来辞》,详细记载了经过曲折。这条归隐之路,其实是反反复复、颇为艰难的。

陶渊明29岁时,第一次出任江州祭酒。但很快就因为受不了官场规条的束缚而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在晋元兴三年担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次年又做了建成将军刘敬宜的参军,过了几年的幕僚生活。可能是因为才智不能得以舒展,心里不痛快,于是又回了家。回家后,以田耕为生,生活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实在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陶渊明被任命为一个小县的县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饮酒,就选择在彭泽县任职。但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衙司官场实在不是他待的地方。到了年底,郡督邮来县里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上级长官。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而去了。

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令共13年。从此以后,陶渊明就开始了他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生活。隐居生涯升华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帮助他创造出了前无古人的诗歌成就。但是另一方面,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也是很艰苦的,和后世的很多模仿者完全不同。譬如在唐代,隐居山林往往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赚取大名的手段,他们就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一边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一边等着朝廷封官授爵的诏令。相比而言,陶渊明的隐居是真正的乡村生活,他的生计基本上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在陶渊明的文集当中,可以找到很多描写乡村劳作的诗篇,这些都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作为以后的酒资。不过,他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出仕,被他婉言谢绝;檀道济馈赠的食物,也被他挥而去之。即使在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活之中,陶渊明仍然未能脱去他灵魂当中猛志常在、金刚怒目的一面,这同样也是他为后人所敬仰的重要原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蝾螈14
2022-0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4
展开全部
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字原亮,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特点有:不为己心,不慕富贵,不弃亲情。他还有许多代表作:比如:《杂诗》、《移居二首》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楣海阳AD
2020-05-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7
展开全部
陶中明一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晶,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前后期,这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游走的蚁人
高粉答主

2020-02-0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万
采纳率:7%
帮助的人:2896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