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耗水概况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石家庄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李军,1998),冬小麦是10月初种植次年6月中旬收获,夏玉米是6月中旬种植9月底收获。这种种植制度每年的实际蒸散量约为800~900mm,大大超过了同期的降水量(Liu Cm,1999)。因此,为了补充作物水分的亏缺而获得高产,灌溉是必需的。但是,该地区地表水利用率已较高,主要是抽取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刘昌明,1989),冬小麦生长期间一般需要灌溉3~4次水,夏玉米需要灌溉1~2次水,年灌溉需水量300~350mm。而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和降水补给量远小于需水量,导致该区大量开采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埋深从20世纪70年代的10m左右降至现在的20~30m,近年连续干旱使地下水位下降速度>1.5m/a,如此发展使有些地区浅层地下水将面临枯竭,高产农业难以为继(孙明,1997)。
另一方面,目前的灌溉制度仍然是以需所取,取水量和取水时间完全是农民根据气候和所种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决定的。单井保浇面积一定,以畦灌为主,灌水定额没有限制,完全出自经验灌溉。年灌溉次数与降水年内分配有关,遇枯水年就会出现争水现象。一个灌溉轮次,相差13天。作物种类不同,取水量变化很大(孙明,1997)。目前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平原井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为50%左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水的生产效率约为1kg/m3,低于发达国家2kg/m3以上的水平(张喜英,1999)。
图2.2反映了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的消耗构成,可以看出,2005年农业用水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78%左右,是地下水用水主体。生活用地下水量和工业用地下水量分别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12.56%和9.84%。在农业用地下水开采量中,小麦和玉米大田耗水是地下水主要消耗部分,占75.54%,其次是蔬菜用地下水量,约占15.85%,园林水果用地下水量占农用地下水量的8.60%(图2.3)。
图2.2 2005年地下水消耗构成
Fig.2.2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consumption in 2005
图2.3 2005年农用地下水消耗构成
Fig.2.3 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groundwater consumption in 2005
表2.2反映了进入21世纪以来农用地下水构成中,菜田用水、大田用水及林果用水的比例变化。大田用水量只是2003年时比重略低,2001~2005平均为75%左右。蔬菜用地下水量总体有所减小,从2001年的约20%减小到2005年的16%左右。园林水果用水量的比重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平均约为9%。
表2.2 农用地下水构成及其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