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由来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蔬菜来自野生植物的采集,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蔬菜栽培逐步兴起,野生蔬菜逐步向栽培种变化,种类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内外交往的增加,也促进了蔬菜的引入。中国最早比较详细地记载蔬菜的数据是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列出的蔬菜种类有蒲、荇菜、芹(水芹)、芣苢(车前草)、卷耳、蘩(白蒿)、蕨、薇、苹(田字草)、藻、瓠(葫芦)、葑(芜菁等)、菲(萝卜)、荼(苦菜类)、荠、荷(莲藕)、蒿、瓜(甜瓜、菜瓜)、苹(扫帚草)、杞(枸杞)、莱(藜)、菽(豆类)或荏菽(大豆)、莪(抱娘蒿)、堇、笋(竹笋)、茆(莼菜)葵(冬寒菜)、蓼等。此后的古籍如:《山海经》(战国时期)、《论语》(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吕氏春秋》(公元前3世纪)、《尔雅》(公元前2世纪)等记载,先秦时期的蔬菜还有葱、薤、小蒜(泽蒜)、芸、芋、薯蓣(山药)、姜、蘘荷等。以上蔬菜大多处于野生状态,栽培的蔬菜仅有韭菜、冬寒菜、瓠、瓜、大豆等几种;其他如葑、菲、莲藕、水芹、竹笋等可能还处于半野生状态;有些蔬菜如荠菜、莼菜等直到现在也只有局部地区有少量栽培;有些则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记载华南蔬菜植物较为详尽的文献是《南方草木状》(晋嵇含撰,公元314年)此书记载当地栽培的蔬菜种类有赤小豆、刀豆、越瓜、冬寒菜、白菜、芥菜、芜菁、荠菜、苋菜、蕹菜、茼蒿、紫苏、甘露子、芋、蘘荷、薯蓣、姜、萱草、百合、黄花菜、丝葱、韭菜、薤、莼菜、菱、莲藕、慈姑、荸荠、水芹、茭白、竹笋、食用菌等,这些蔬菜多属于中国原产。
北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533—544)中,记述了1500年前在黄河流域栽培的蔬菜只有32种,包括种及变种,有瓜(甜瓜)、冬瓜、越瓜、胡瓜、茄子、瓠、芋、蔓菁、菘、芦菔、泽蒜、薤、葱、韭、蜀芥、芸薹、芥子、胡荽、兰香(罗勒)、荏、蓼、蘘荷、芹、白蘧、马芹、姜、堇、胡葸子(即枲耳)、苜蓿、葵、蒜及大豆等。
此后,中国经“丝绸之路”沟通了与阿富汗、伊朗、非洲、欧洲的交往,从而使中亚西亚、近东、埃塞俄比亚和地中海4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蔬菜传入中国。继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于汉、晋、唐、宋各代,又先后开辟了与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海路及陆路交通,从而使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中心起源的蔬菜传入中国。美洲大陆被发现后(1492),通过海路又间接地经欧洲引入了北美中心和中、南美中心起源的蔬菜。因此,从汉代以来,中国蔬菜的来源越来越丰富。
由中亚西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蔬菜,在秦汉时期有大蒜、芫荽、黄瓜、苜蓿、甜瓜、豌豆、蚕豆;菠菜于唐代传入。莴苣在唐代以前无文献记载,宋(960—1297)时始见于《东京梦华录》(南宋孟元老撰)和《梦粱录》(吴自牧撰),两书记述当时河南开封及浙江杭州市场中已有莴苣销售;由《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绍兴年间校定)的名录推断,胡萝卜传入年代应在宋代或宋代以前。
由东南亚经陆路或经海路传入中国的蔬菜,从汉晋至明清前后有茄子、丝瓜、冬瓜、苦瓜、矮生菜豆、扁豆、小豆、绿豆、饭豆、龙爪豆等。茄子在北魏(386—534)之前,不具重要地位。如在《齐民要术》中茄子无专篇而附于《种瓜》篇之后。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提到“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唐代段成式撰《酉阳杂俎》(803—863)记载:“有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只有西明寺僧造玄中,有其种。”说明茄子来自越南、泰国,南方栽培较早而普遍。但到了宋代,已成为南北重要蔬菜。扁豆始见于梁代(502—551)陶弘景着《名医别录》写作藊豆,其传入当更早。丝瓜的传入在南宋之前,陆游著《老学庵笔记》(1125—1210)提到用丝瓜瓤“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豇豆的传入,是在东汉或三国之际,在张揖撰《广雅》(227)中称为:
明清两代(1368—1911)由海路传入的蔬菜很多,计有菜豆、红花菜豆、西葫芦、南瓜、笋瓜、佛手瓜、豆薯、辣椒、番茄、菊芋、甘薯、马铃薯、结球甘蓝、芜菁甘蓝、香芹、豆瓣菜、四季萝卜、菜蓟、洋葱、根菾菜、芦笋等。20世纪以来又传入结球莴苣、花椰菜、青花菜、球茎甘蓝、菜用豌豆、软荚豌豆、莱豆、甜玉米、西芹、蛇丝瓜、硬皮甜瓜、甜椒、韭葱、黄秋葵、草莓、双孢蘑菇、番杏(洋菠菜)等。
由国外引进的蔬菜,自汉唐至宋元时期经“丝绸之路”引进的其名称一般都冠以胡字,如胡萝卜、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荽(芫荽)等;明清以后引进的除少数从陆路引入者外,绝大多数从海外传入,其名称大多分冠以“番”字,或“洋”字,或“倭”字,如番椒(辣椒)、倭瓜(南瓜)、洋芋(马铃薯)、洋葱、洋白菜(结球甘蓝)等。
中国地域辽阔,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形多种多样,自然条件复杂,这些因素加速了蔬菜种质资源的繁衍和变异,逐渐形成了蔬菜植物种类和类型的多样性。如葱分化出了分蘖性强的分葱,以及分蘖性弱、葱白发达的大葱。山药地下部根状块茎在南方形成脚板状、短筒状;在北方形成长柱状。菱的果形经过演化,发生少角和无角的变异。茭白在汉代以前食其籽粒,即“雕胡”,汉以后逐渐演变成花茎肥大柔嫩的茭白。
另外,从国外引入的许多蔬菜,在驯化栽培过程中发生变异,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原产地的独特的亚种、变种和类型,甚至成为第二起源中心。如芸薹属的芸薹在欧洲和其他国家一直作为油料作物,而传到中国后在南方演变成白菜亚种,进而形成普通白菜、乌塌菜、菜薹等变种,以及适应于不同季节的许多生态类型;在北方则演变成大白菜亚种,进而形成散叶、半结球、花心、结球等变种,其中结球变种又形成了卵圆、平头和直筒等生态型。再如芥菜,染色体x=8的黑芥(原产小亚细亚、伊朗)和染色体x=10的芸薹或芜菁等(原产地中海及近东中心)在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杂交而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2(8+10)=36〕,成为油料及香料作物;其后朝三个方向即印度、高加索和中国传播,在前两个地区始终作为油料作物、香料作物栽培,但在中国则演变成茎用、根用、叶用、薹用等变种。原产地中海地区的莴苣在中国则演变成茎部肥大的莴笋。另外,还有茄子、萝卜、黄瓜、冬瓜、大蒜、长豇豆等蔬菜,在中国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各种特性的相应变化,形成了适应于不同地区和季节生长的各种生态类型和品种(《中国蔬菜栽培学》,1987;《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1990)。
北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533—544)中,记述了1500年前在黄河流域栽培的蔬菜只有32种,包括种及变种,有瓜(甜瓜)、冬瓜、越瓜、胡瓜、茄子、瓠、芋、蔓菁、菘、芦菔、泽蒜、薤、葱、韭、蜀芥、芸薹、芥子、胡荽、兰香(罗勒)、荏、蓼、蘘荷、芹、白蘧、马芹、姜、堇、胡葸子(即枲耳)、苜蓿、葵、蒜及大豆等。
此后,中国经“丝绸之路”沟通了与阿富汗、伊朗、非洲、欧洲的交往,从而使中亚西亚、近东、埃塞俄比亚和地中海4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蔬菜传入中国。继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于汉、晋、唐、宋各代,又先后开辟了与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海路及陆路交通,从而使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中心起源的蔬菜传入中国。美洲大陆被发现后(1492),通过海路又间接地经欧洲引入了北美中心和中、南美中心起源的蔬菜。因此,从汉代以来,中国蔬菜的来源越来越丰富。
由中亚西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蔬菜,在秦汉时期有大蒜、芫荽、黄瓜、苜蓿、甜瓜、豌豆、蚕豆;菠菜于唐代传入。莴苣在唐代以前无文献记载,宋(960—1297)时始见于《东京梦华录》(南宋孟元老撰)和《梦粱录》(吴自牧撰),两书记述当时河南开封及浙江杭州市场中已有莴苣销售;由《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绍兴年间校定)的名录推断,胡萝卜传入年代应在宋代或宋代以前。
由东南亚经陆路或经海路传入中国的蔬菜,从汉晋至明清前后有茄子、丝瓜、冬瓜、苦瓜、矮生菜豆、扁豆、小豆、绿豆、饭豆、龙爪豆等。茄子在北魏(386—534)之前,不具重要地位。如在《齐民要术》中茄子无专篇而附于《种瓜》篇之后。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提到“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唐代段成式撰《酉阳杂俎》(803—863)记载:“有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只有西明寺僧造玄中,有其种。”说明茄子来自越南、泰国,南方栽培较早而普遍。但到了宋代,已成为南北重要蔬菜。扁豆始见于梁代(502—551)陶弘景着《名医别录》写作藊豆,其传入当更早。丝瓜的传入在南宋之前,陆游著《老学庵笔记》(1125—1210)提到用丝瓜瓤“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豇豆的传入,是在东汉或三国之际,在张揖撰《广雅》(227)中称为:
明清两代(1368—1911)由海路传入的蔬菜很多,计有菜豆、红花菜豆、西葫芦、南瓜、笋瓜、佛手瓜、豆薯、辣椒、番茄、菊芋、甘薯、马铃薯、结球甘蓝、芜菁甘蓝、香芹、豆瓣菜、四季萝卜、菜蓟、洋葱、根菾菜、芦笋等。20世纪以来又传入结球莴苣、花椰菜、青花菜、球茎甘蓝、菜用豌豆、软荚豌豆、莱豆、甜玉米、西芹、蛇丝瓜、硬皮甜瓜、甜椒、韭葱、黄秋葵、草莓、双孢蘑菇、番杏(洋菠菜)等。
由国外引进的蔬菜,自汉唐至宋元时期经“丝绸之路”引进的其名称一般都冠以胡字,如胡萝卜、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荽(芫荽)等;明清以后引进的除少数从陆路引入者外,绝大多数从海外传入,其名称大多分冠以“番”字,或“洋”字,或“倭”字,如番椒(辣椒)、倭瓜(南瓜)、洋芋(马铃薯)、洋葱、洋白菜(结球甘蓝)等。
中国地域辽阔,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形多种多样,自然条件复杂,这些因素加速了蔬菜种质资源的繁衍和变异,逐渐形成了蔬菜植物种类和类型的多样性。如葱分化出了分蘖性强的分葱,以及分蘖性弱、葱白发达的大葱。山药地下部根状块茎在南方形成脚板状、短筒状;在北方形成长柱状。菱的果形经过演化,发生少角和无角的变异。茭白在汉代以前食其籽粒,即“雕胡”,汉以后逐渐演变成花茎肥大柔嫩的茭白。
另外,从国外引入的许多蔬菜,在驯化栽培过程中发生变异,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原产地的独特的亚种、变种和类型,甚至成为第二起源中心。如芸薹属的芸薹在欧洲和其他国家一直作为油料作物,而传到中国后在南方演变成白菜亚种,进而形成普通白菜、乌塌菜、菜薹等变种,以及适应于不同季节的许多生态类型;在北方则演变成大白菜亚种,进而形成散叶、半结球、花心、结球等变种,其中结球变种又形成了卵圆、平头和直筒等生态型。再如芥菜,染色体x=8的黑芥(原产小亚细亚、伊朗)和染色体x=10的芸薹或芜菁等(原产地中海及近东中心)在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杂交而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2(8+10)=36〕,成为油料及香料作物;其后朝三个方向即印度、高加索和中国传播,在前两个地区始终作为油料作物、香料作物栽培,但在中国则演变成茎用、根用、叶用、薹用等变种。原产地中海地区的莴苣在中国则演变成茎部肥大的莴笋。另外,还有茄子、萝卜、黄瓜、冬瓜、大蒜、长豇豆等蔬菜,在中国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各种特性的相应变化,形成了适应于不同地区和季节生长的各种生态类型和品种(《中国蔬菜栽培学》,1987;《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199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