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岩片的构造变形特征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曲乡岩片
曲乡岩片由含夕线石片岩、片麻岩、变粒岩、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以及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下被喜马拉雅主中央断裂切割,上被康山桥韧性剪切带切割。该岩片在聂拉木县境内的中尼公路沿线出露长约14km。
区内曲乡岩片的原始沉积层理几乎不存在,现已被极为发育的顺层劈理所置换(S1//S0),由顺层劈理构成了构造面理。
该岩片由构造面理构成向北倾斜的“单斜”,总体产状为倾向10°~20°,倾角30°∠40°。茅燕石等(1985)认为,主中央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性质,其上盘由曲乡岩片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向北倾斜的背形构造。因此,区内所见的“单斜”片状体实质上可能是该背形构造的北翼或“正常翼”(图1-12)。
由构造面理构成的总体向北倾斜的曲乡岩片,构造变形十分复杂,小尺度的变形式样丰富多彩。除在地质构造剖面上已标出的宏观尺度的由构造面理构成的同斜倒转的背、向形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层间”紧闭褶皱、尖棱褶皱、无根褶皱以及小型的A皱褶和平卧褶皱,多处见早期顺层侵入的花岗岩脉在晚期又形成了肠状褶皱,并可见到它们被更晚的劈理构造(S2,甚至S3)所切割(图1-13)。值得指出的是,曲乡构造岩片中,除见到为数不多的糜棱岩和密集的劈理带之外,尚未见到规模较大、特征明显的断层构造,而更多见及的是大量流动褶皱,说明其构造变形具有塑性流变的特征。
2.江东岩片
江东岩片由花岗质糜棱岩、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大理岩组成,局部夹磁铁斜长角闪岩透镜体和磁铁矿透镜体。江东岩片南部以康山桥韧性剪切带与曲乡岩片分界,北部以扎西宗韧性剪切断层与肉切村岩片相接,构成一个向北倾斜的独立岩片。该岩片在区内呈近东西向展布,西窄东宽。在聂拉木县康山桥兵站至章东乡60道班北西的塔吉村一带出露较完整,出露宽度达32.8km。
江东构造岩片中的地层原生层理已被多期构造面理所置换,所见发育很好的面理多为顺层劈理。曾经有人认为其间的大理岩和透辉石大理岩中发育的细纹状构造可能反映了原岩层理。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际上为钙质糜棱岩面理或顺层劈理构造,说明早期发生过一次或几次变质变形作用。
以构造面理为变形面,江东岩片在宏观尺度上自南向北形成一个复式向形和一个复式背形构造。由于伴随有一系列逆冲推覆断层,使该构造岩片表现出褶皱冲断系的组合面貌(图1-14)。
位于岩片南部的复式向形总体形态相对完整,轴面产状为:倾向10°~15°,倾角50°~60°,略显向北倾斜。复式背形相对紧闭,由于近轴部断层发育,多表现为破背形的样式,背形轴面产状与向形轴面产状并无明显变化。在背形构造核部常有岩体侵入,江林二云二长花岗岩就是明显的例证。这一现象可能与构造岩片在逆冲推覆过程中深部滑移断面引起的陆壳重熔有关。
图1-12 中尼公路沿线曲乡构造岩片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1-13 曲乡岩片中的小型构造样式及构造面理置换示意图
图1-14 中尼公路沿线江东构造岩片构造剖面示意图1—变质岩;2—大理岩;3—花岗岩;4—糜棱岩;5—曲乡岩组;6—江东岗组;7—肉切村岩群
图1-15 肉切村构造岩片构造剖面示意图1—变质岩;2—大理岩;3—灰岩;4—花岗岩;5—糜棱岩。STDS—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
江东构造岩片中层间褶皱、层间劈理、窗棂构造等也较发育,它不仅提供了剪切动力学标志,而且也是确定构造形态的重要依据。
3.肉切村岩片
肉切村岩片由灰黑色条带状黑云母石英片岩夹二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及大理岩等组成。肉切村岩片南部以扎西宗韧性剪切带与江东岩片分界,北部以藏南拆离系主拆离断层与北喜马拉雅特提斯沉积岩带相接。区域上,该构造岩片呈近东西向展布。在聂拉木县肉切村一带出露较好,沿中尼公路出露长约9km。
肉切村岩片总体是由极为发育的构造面理构成一个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总体产状为倾向320°~340°,倾角30°~40°。在藏南拆离系主断面南A,从大量“层间”褶皱、劈理、S-C组构及剪切不对称旋斑等小构造所指示的滑动方向,皆指示上盘向北滑动,暗示着肉切村岩片可能是以扎西宗韧性剪切带为近轴部断裂的破背形构造的一翼(图1-15)。在剖面上有许多很小的花岗岩枝、岩脉侵入在黑云母斜长变粒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地层中,推测其下伏应有一个较大的岩体。而这个岩体正好位于背形构造的核部,可能也是与岩片滑移中局部重熔作用有关。
肉切村岩片中的褶皱构造以发育的顺层掩卧褶皱和箭鞘褶皱为特征。顺层掩卧褶皱大量出现在岩片中上部变质岩地层中,变形的岩石以黑云母斜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和二云石英片岩为主,表现为褶皱轴面与褶皱两翼产状基本平行的紧闭同斜褶皱。单个掩卧褶皱一般宽仅0.2~2m。箭鞘褶皱多出现在肉切村岩片上部和顶部变质岩地层中,变形岩石以透辉石大理岩和黑云母变粒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其枢纽平行于矿物的拉伸线理,枢纽产状为倾向325°~330°,倾角30°~40°,与构造岩片总体产状相一致。在岩片下部或近底部,多以层间劈理和破劈理为主要变形调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