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什么疾病?
2019-04-14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链霉素等都是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因此原本死亡率很高的结核病,已经比脑中风、癌症、心脏病等的死亡率低,这是医学发展所带来的恩赐。故有很多人认为结核病不可怕,很容易即可治愈。
如上所述,结核病真的从这个社会消失了吗?答案为否定的。只可以说结核病的死亡率减低,但病人的数量仍然很多。往昔结核病被认为是年轻人容易患的疾病,而今却以老年人居多。虽然结核病的特效药不少,不过这类特效药最近用来治疗病人时,往往没有发挥其药效。看情形,结核病的性质已经改变了。没有改变的是:结核病仍然是一种令人害怕的疾病。
结核病发病初期,其自觉症状很轻微,例如食欲不振、体重减少、轻微发烧、盗汗等,属于最普遍的症状。若没有治疗而任其恶化至某一程度时,会偶而吐血。病人看到自己吐出鲜血,通常会引起很大的恐慌,此时应镇静,马上就医治疗。
一般来说,结核是由细菌(结核菌)感染所引起的,属于慢性和潜行性的疾病,所以不会有突然发烧或肿胀等急性症状。但在病变部位会产生“结核结节”,且坏死的组织会变性,成为乳酪一般的状态,干酪化变性为其特征。所以,在病变部位看到这种变化,同时检查出有结核菌时,即可判断是患有结核病了。问题是:细菌究竟透过何种途径而感染人体的呢?一般的想法是吸进了结核菌,或结核菌从伤口侵入人体才发病的。
自然状态下,大气中时常浮游着很多结核菌,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感染结核病的机会,然而受到感染而生病的人只是少数。从疾病的原因来看,结核菌并不是绝对性的。故是否患结核病,完全视个人的抵抗力。结核菌是细菌中属于最弱的一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15分钟,就会全部死亡。所以,若连这种弱细菌都无法抵抗而受到侵害,这种人的体质应该说是相当弱了。
人体对细菌和外界的侵入物皆具有抵抗力,其生理性结构之一是细网内皮组织。细网细胞细小突起而互相连结,看起来很像一道细网。人体用以抵抗外物的抗体,就是细网内皮组织的状态,这种组织存在于淋巴腺、脾脏、肝脏、缔合组织内。一旦这种防卫力减弱时,生理机能就会出问题,细菌则会趁虚而入,且在人体内繁殖。
结核病在病理学上属于“炎症”。炎症是为应付病态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组织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障碍,对此障碍细胞所做的修复反应。由于此生理反应的结果,在组织上产生了杆棒状的微生物(结核菌),称之为结核。
总之,会患结核病的体质,有其共通的缺陷反应形式,其血液性状有种共通的缺陷。检查出结核菌之前,可以观察到结核特有的菌血症,红血球的沉降速度就成为结核诊断上有利的手段。所谓粟粒结核,就是侵犯肺脏的结核菌传播到全身时所引起的疾病。不过,与其说细菌从肺脏流出,莫如说是病人的体质虚弱,全身的组织才会出现结核性病变来得恰当。
结核最容易侵略肺脏、喉咙、支气管等呼吸器官。所以呼吸系统的器官不好的人,容易患结核病。结核菌又被称为“偏性好气性菌”,其原因是这种细菌最喜爱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繁殖,而呼吸器官是人体中氧气最充足的,当然会最先受到侵害。
一旦患结核之后,应立刻想办法根治。欲根治结核过去也称为消耗病结核,就须先有净化的血液,亦即有优良的细胞品质。结核病患者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充分的营养”、“新鲜的空气”,并处于“安静”的环境里。食物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健全所需要的东西。不要以精制白米、肉食为主要饮食,而要以胚芽米、蔬菜类为主要饮食。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放松心情。并依自己身体的状况而做适当的运动,以增强基础体力。不要为了芝麻小事而耿耿于怀,对一些打击也不必紧张,否则纵使处于安静的环境里也无法静下心来。让头脑休息,并做适当的运动才是正确的保健之道。
(一)全身症状较局部症状出现的早,早期很轻微,不引起注意。严重的渗出性病灶,如干酪样肺炎或急性粟粒性结核,因其炎症反应较强、范围较广,中毒症状就非常显着。全身症状有: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常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1)体温不稳定,轻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30分钟休息,也往往不能恢复正常。(2)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傍晚,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3)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着,可出现恶寒,发热达到39-40摄氏度。(4)女性病人在月经前体温升高,延长至月经后体温亦不恢复正常。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二)局部症状局部症状主要由于肺部病灶损害所引起。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喀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播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