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董卓是什么样的?
如果列举三国演义里的反派大魔头,相信不少人第一个就会说到董卓。相比起“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董卓的所作所为可能要更恶劣一些。三国演义里董卓出场的时间并不长,从第二回突兀的被何进袁绍请出场,到第九回被杀,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里只能算是引子。
不过出场时间虽短,董卓的分量却不轻。三国演义乱世争霸之所以能上演,三国割据的局面之所以能形成,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一个起点。十八路诸侯讨伐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后来活跃在三国舞台上的英雄尽数登场,从袁绍、袁术,到曹操、孙坚,再到刘关张。失败之后的十八路诸侯,从此割据一方,奠定了曹刘孙创业起家的环境格局。
在三国演义里,董卓这个人物形象非常出彩。在三国所有人物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绝对名列前茅。废立皇帝独霸朝纲、认吕布为义子、中貂蝉的美人计,一幕一幕都很是精彩。不过所有这些,都只是董卓人生的下下半场。三国演义里一出场,董卓已拥兵一方,已是掌控中央的外戚、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想要借助的力量了。那董卓的上半场呢?任何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跟何况董卓一下子就站到东汉朝堂的最核心,我们一起看一下。
董卓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有独立的传记。对东汉和三国来说,董卓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东汉朝廷在汉献帝时走向崩溃,魏蜀吴三国对峙局面的形成,和他都有直接的联系。董卓出场之后的情况,和三国演义讲的大差不差,美女貂蝉一类的演义戏说除外。
董卓是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后汉书一开始就说他“性粗猛有谋”,说他年轻的时期就喜欢羌族的首领交往。董卓出生的地方地处大西北,西北当时是有不少游牧散居的少数民族,史书里统一都把他们称为羌。
紧接着,史书列举了董卓与羌族首领交往的一件事,这件事能看到董卓身上江湖豪杰的影子,和我们身边很多带头大哥的作风也很类似。说董卓有一段时间在家务农,一天在田地里耕作,有几个羌人头领来做客,他就把耕牛杀了,招待这些羌人头领。羌人头领对他的盛情非常感动,回去之后就收罗了上千头牲畜送给董卓。这件事情之后,董卓就以勇健侠义闻名乡里。
今天我们很难明白,羌人首领这么大的感动从哪而来,居然给了董卓将近一千倍的回报。要明白,我们要知道在农耕社会的东汉末年,偏远的西北,对于一个农家而言,最重要的财产耕牛的意义。靠天吃饭的农民,可依赖的生产工具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耕牛。而这董卓,却杀了来招待朋友。换做你是羌人头领,你感不感动?董卓身上这股对朋友的义气劲,确实一般人难比。这样的义气,不仅仅是刘关张有,在董卓身上一样有,而且表现得更为强劲。
当然除了侠义,董卓粗猛的一样在其中也凸显无疑。当时,作为农民的董卓把牛杀了来招待客人,就像今天跑长途车的司机,把车卖了来请朋友下馆子一样。把赖以生存的工具拿去当铺挡酒招待客人,不是因为迫不得已,就是这粗猛的性格。这种事一般人是不会做,也做不出来的。
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董卓的重侠义、讲情义,性格粗猛的一面。有谋的一面也一样能看到。看结果就能知道,他用一头牛换来的感动,换了一千匹牲畜,外加一个侠义的好名声。董卓虽粗猛,但也一样会算计。他熟知所要招待可能的脾气秉性,能力及影响力,投入一头耕牛,所能换来的结果,虽他在杀牛的时候不知道回报是多少,但结果不会太差。
不过,你千万别有模学样的就和董卓学。想一想这些羌人头领为什么会来造访他,而不是别人,除了他好结交朋友之外,还有一个一般人不具备的能力。史书说他体力过人,能一左一右佩戴两个弓匣,能在飞奔的马上左右持续开弓射箭。因为有这个能力,羌人都很敬畏他。
看看年轻时候的粗猛好谋的董卓,武力也非常人可比。正是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能力,加上东汉乱世,让他有机会站到东汉朝堂的最中心。但也是这样的性格,把他推向无敌的深渊。但董卓后面的遭遇,像所有人一样,也是波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