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修改病句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语序不当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三、不合逻辑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1 成分多余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啰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啰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的”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2成分残缺
[例题7]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三、不合逻辑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六、成分多余或残缺
1 成分多余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啰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啰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的”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2成分残缺
[例题7]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
展开全部
初中病句修改专题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不见一般。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④细菌是有害的。(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②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③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①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7)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例如:①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②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③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享年”一词称死去人的岁数,前后矛盾,属于用词错误。)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不见一般。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④细菌是有害的。(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②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③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①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7)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例如:①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②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③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享年”一词称死去人的岁数,前后矛盾,属于用词错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修改: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修改: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修改: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修改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修改:“不”应移至“趁”字前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修改:“他”应移至“不但”前
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修改:“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8、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修改:“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9、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修改:“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10、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修改:“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甚至是错误的句子。有错误当然要修改了,找到病因通过对应的方法就可以修改,那么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呢?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读、找、改、检查四种方法,通过这四种方法就可以准确的修改病句。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读、找、改、检查四种方法,通过这四种方法就可以准确的修改病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病句修改小练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