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何要拼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天下四方初定,前元余孽尚存,为了扫平四海,朱元璋派遣徐达等多位大将东征西讨,终于将天下各个反抗势力平定。中原大地基本是平定了,但是海外诸多小国也依然在蠢蠢欲动。为此,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恩威并施,最后终于迎来了四方来朝。国内外局势一片大好。
不过就在这样所谓的大好形势来临之前,有一个国家却没有与大明朝有太好的外交往来,关系一直处的都不太好,它便是——日本。这是为何呢?
我们知道,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得到日本国的承认,曾经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朱元璋此举并不是想征服日本,而只是简单的通知一下日本国,元朝已经灭亡了,大明帝国新立,让日本国改变一下外交的对象而已。当然了,朱元璋也是想让使者去看一下海外是否还有前元余孽。
而我们要知道的是,日本这个时候,正处于镰仓时代和战国时代的过渡时期,一个日本国就有两个一南一北的天皇。当时的日本国,战乱不断,所以在当时,日本还有很多人驾着小船到我国沿海地区谋生。不过,这些人谋生方式,也比较直接,那就是当强盗,主要抢劫海上的一些商船。
对于日本人这样的行为,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元璋来说自然是不能被允许的,所以在朱元璋给日本国带去的国书中,言论也比较简单,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面对这样内容的国书,日本国的怀良亲王非常生气,于是便下令将朱元璋派遣的使者都给处决了,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回去报信的人,日本当时大概的意思是:你大明朝不是很强吗?那有本事你就放马过来,咱们日本不怕你。
使者回朝之后,便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说与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这小小的日本国竟然如此狂妄,必须将它给彻底征服。
朱元璋盛怒之下,准备举兵征讨日本。但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温及时站了出来,劝朱元璋说,千万不能冲动。
刘伯温之所以要劝阻朱元璋对日本发兵,归结下来有以下两个原因:一者、明朝刚刚建立,各地势力也并非全部清除干净,前元的余孽和一些地方割据武装尚未得到清除,如果这个时候发兵去攻打日本的话,那么无疑是给自己国家增加困难。所以征讨日本的事情不能着急,而需要从长计议。
二者、日本虽然只是弹丸小国,但是其地理位置特殊,是远在海外的岛国。元朝时期,忽必烈几次派兵去攻打,便宜没捞着,还都被那所谓的“神风”给阻挡了。而这就是前车之鉴,这个时候如果冒险去东征的话,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也不一定就能占到优势。即便是占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相较于东征耗费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说,收获就太小了。再者来说,如果打败了还好,要是打输了,这对于新朝来说,影响会非常之大,所以就没必要打。
最后在刘伯温的劝说之下,朱元璋便打消了征讨日本的念头,对于使者被杀一事,则只用了“不知王朝兴替”几个字,就敷衍过去了。不过在次年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让日本国知道此时的大明帝国兵强马壮,国运昌盛,让他们进贡来朝。
碰巧的是,明朝的使者有一次遇见了这个怀良亲王,虽然这一次他没有杀掉明朝使者,但是在给朱元璋的回信里,言辞却很果决:
“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亡,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弈,有何惧哉?”
简言之就是:要打就打,我们不怕你!
按理来说,上一次朱元璋忍下来了,也以不知王朝更替的理由敷衍过去了,但是这一次,使者已经将明朝的现状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日本国还是不买账,朱元璋再不发兵征讨,那就说不过去了。但这一次,还是受到了刘伯温的劝阻!
最后,朱元璋只能看着怀良亲王的回信,感叹良久。这一次,他再次为了国家发展大局忍下来了!
2024-11-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