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服准噶尔之后,为何清朝不继续开疆拓土了?
公元1690年到公元1759年,清王朝的康雍乾三位皇帝延续了爷儿孙三代人的坚强意志,与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与天山附近的准噶尔汗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征战。然而,当清王朝在彻底消灭准噶尔部这一边患之后,清王朝却彻底停止了向外扩张的脚步,走上了独享天朝上国荣耀的路。是什么让清朝丧失了扩张的野心呢?
01.防守反击之战
清王朝从入关到平定三藩之乱的半个世纪时间内,所依靠的武力基础很大程度上是从皇太极时期就形成的满蒙联盟,其中最为重要的蒙古武力则是分布在戈壁以南的漠南蒙古部落。分布在戈壁以北的漠北喀尔喀部落原先只作为外藩与清廷保持纳贡关系,直到1688年遭到准噶尔部的攻击之后,才开始寻求清朝的保护。
在噶尔丹的率领下,准噶尔部一路东侵,在击溃了喀尔喀蒙古之后,进而侵袭漠南蒙古,对清朝构成了直接威胁。公元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之役击败了准噶尔军队,将漠北收入囊中,将准噶尔势力赶出了大漠南北。
图/乌兰布通之战
随后1717-1720年的西藏战役中,起因同样是因为准噶尔趁和硕特汗国内部分裂之际控制西藏,对清王朝的西南地缘战略安全形成了威胁,从而招致了清朝军队的入藏讨伐。
随后雍正年间,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策零同样在喀尔喀蒙古与准噶尔部的交界处制造摩擦,并一度在1732年再度兵临杭爱山下。这种屡屡威胁清王朝北方边疆稳定的举动最终让清朝政府度定了消灭准噶尔部落的决心,坚持了防守反击的战略。
02.不同于中原的清朝地缘战略
清朝源自汉人本土之外的一个渔猎民族,因此在界定其地缘利益、制定地缘战略方面,与此前的中原王朝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历代中原王朝皆把长城以南地区的防守放在其地缘战略的核心位置,对长城以北的游牧部落采取守势,扩张的空间有限。相形之下,清朝崛起于关外,依托满蒙联盟控制内地,所以一直视满洲和内蒙古地区为其战略腹地,将满蒙结盟视为立国之本,对拱卫京师也不可或缺。
图/蒙古骑兵(八里桥之战)
与清王朝采取类似政策的还有忽必烈之后的元王朝。元王朝与同样处在准噶尔地区的窝阔台汗海都也爆发了30余年的西北战争,这场战争的原因与后来清王朝与准噶尔力量战争惊人相似,同样是来自西北的草原势力与已经入住中原的北方地缘力量对于蒙古高原的拼死争夺。
这两支势力同样保持着对蒙古高原的宗主意愿,一方希望重建草原帝国,一方希望完成大一统帝国的完美构建,两者存在根本冲突而无法调和,因而导致双方必将成为你死我亡的绝对敌仇。
03.停下脚步的征服
正是因为清王朝的防守反击意图与地缘战略核心利益,清王朝对准噶尔的征服其实是以稳固对现有疆域的控制为主,战略上采取守势,或者以攻为守,所以其征战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即是以击败乃至彻底消灭对其战略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对手为目标,而并非一味扩张领土。
一旦达成了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清王朝便失去了进一步用兵的动力。清廷之所以拒绝将准噶尔之外的土地或周边诸多属国纳入其版图(哈萨克等请求内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