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阅读的因素有很多,你都知道有什么?
最近一直在给孩子买书,各种买买买,买的多了,不由自主的就思考一个问题:儿童到底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毕竟我们买书是为了孩子看的,如果买来孩子不喜欢看,一页都不翻,那我们买的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每买一本书前,我都会思考这个问题:这本书买来孩子会不会喜欢看。然后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来决定给孩子买不买。
据我所知,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说,他们无法判断孩子到底会不会喜欢,因此父母挑选书籍的时就随大流,别人看什么买什么,他们就买什么。比如很多家长挑选书籍更多地靠别人推荐,或者是各种畅销榜,或者是斩获各种儿童大奖的书籍。在父母看来,这类书籍孩子不一定会喜欢,但是被孩子喜欢的可能性比较高。
这样的逻辑没有错误,但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单纯依靠这些外在的标准选择的书籍,尽管别的很多孩子可能喜欢,但是并不能保证自己孩子一定喜欢。那么我们如何针对性地根据自家孩子的喜好,选择他们更可能喜欢的书籍呢?
要想判断孩子喜欢哪类书籍,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是什么在影响着孩子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书籍。我总结了下,大概有3个因素在影响人的喜好:
1、个人的喜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的,有的喜欢看恐怖类的小说,有的喜欢看玄幻类的文章,男孩喜欢看恐龙奥特曼的,女孩喜欢看友谊社交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偏好。
阅读偏好就跟吃饭一样,更多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偏向。当然,它也会受到后天的影响。比如我们青春期时就更可能看谈情说爱的书籍,工作后更可能看成功学的书籍……但当没有环境影响时,我们的个体偏好就开始出现。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环境影响比较小,个体偏好就比较突出。
如何判断孩子的偏向呢?看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喜欢玩什么样的玩具,就基本可以判断出来了。
2、知识的储备量
阅读偏好决定我们喜欢哪一类书,但是这一类书太多了,什么又决定了我们喜欢哪一本呢?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知识储备量。
同样一本关于物理的书,有的设计相对论、各种物理定律原理,而有的只是简单的介绍各种物理现象,涉及的概念内容比较少,显然前一本书更适合大学生看,而后一本书更适合孩子看,这其中的区别就是大学生和孩子的知识储备量不同。
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如果里面涉及的未知知识占80%,那么我们就读起来很费劲,因为大多数时候都看不懂,看两页我们就不想看了;相反,如果涉及的未知知识占20%,我们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我们就有兴趣阅读;但是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懂,我们就会看着很无聊。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儿童书籍感觉很无聊,而看很多高深的书却读不进去了。因为对我们来说,儿童书籍的内容我们都掌握了,一点也没有信息增量,看着就无聊了;而对于那些高深的书籍,各种概念理念我们没有掌握,根本就读不懂,所以也就看不进去。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适合的书就是那些既有信息增量,又没有超过自己理解接受能力的书。
3、书籍的文字、故事结构营造的趣味性
影响人们喜欢哪一部书籍的,除了知识储备量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书籍的文字、故事结构营造的趣味性。
就好比两篇文章再讲同一个道理,有的讲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有的人讲得干巴巴的,一点阅读的兴趣都没有,人们会喜欢哪一篇文章一目了然。
明白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是否会喜欢一本书,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给孩子挑他们喜欢看的书了。
其实,孩子喜欢阅读哪类书是有规律可循的,关于这个规律我在文章《儿童阅读题材发展规律》中已经详细介绍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就重点说下2-7岁孩子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这也是父母特别关注的一个年龄段。
对于2-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看的书应该是科普知识类的,因为对于这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从而可以做出有效的判断,避免危险的环境动物,提高自己的生存率。正是基于这种积极认识环境的本能,所以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经常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因此在这个年龄段,给孩子提供科普知识类的书籍一定会受他们喜欢,特别是关于自然动物类的书籍,比如像《十万个为什么》,就一定会受孩子喜爱。
但是,如果光介绍各种知识,文章比较干巴巴的,那么孩子虽然会有阅读兴趣,但可能也不会太高。最好的书籍应该是把知识和故事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会激发孩子强烈的兴趣,因为故事本身就能激发阅读欲望。所以一定会获得2-7岁孩子喜欢的书籍应该是那种既有故事性,又充满了各种知识点的书籍。
当然这类书籍可能很多,这时父母就需要注意孩子的背景知识问题了。